2025 年 10 月支部书记讲党课材料
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召开 2025 年第三季度的支部
党员大会。现在是 10 月中旬,正是我们承前启后、总结过往、
谋划未来的关键时期。我们既要盘点今年前三季度的得失,也要
为年底的收官冲刺和明年的开局起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因此,
今天我以“永葆为民初心,锤炼过硬本领,在新征程上奋力书写
优异答卷”为主题,结合近期镇党委的工作部署和我们村(社区)
的实际情况,与同志们进行一次深入的交流。
我们党因群众而生,靠群众工作起家,也必将依靠群众工作
走向未来。对于我们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而言,群众工作是我
们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何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如何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如何始终与人民
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是我们必须时刻思考和践行的根本性问题。
下面,我将围绕这个主题,谈三个方面的认识和体会。
一、永葆为民初心,始终将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句话的分量,我们每
一位共产党员都要在心中掂量清楚。我们手中的权力、肩上的责
任,都源于人民。只有把群众真正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记
在心里;我们的脚下多沾一寸泥土,心中就会多沉淀一分真情。
(一)思想上“破冰”,真正把自己当作群众的一员。习近
平总书记曾引用过一副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
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道百姓
可欺,自己也是百姓。”总书记说,封建时代的官吏尚且有这样
的认识,今天我们共产党员的境界理应更高。我们都是从群众中
来,本身就是普通百姓的一员,绝不能因为当了干部,就产生了
身份上的优越感,与群众之间隔了一道“心墙”。总书记“我将
无我,不负人民”的伟大情怀,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每一
位党员干部,特别是我们村社两委的同志,都要时常反躬自省:
我做的工作对得起群众的期盼吗?我拿的这份工资对得起组织
的信任吗?我的言行举止配得上共产党员这个光荣称号吗?如
果连最基本的为民情怀都缺失了,那我们的党性就无从谈起。要
把群众当成自己的家人亲人,主动到田间地头去、到群众家中去,
与他们同坐一条板凳,共话家长里短,在零距离接触中问政于民、
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二)行动上“破题”,真心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群
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很多时候,我们觉得是举手之
劳的“小事”,对群众而言可能就是天大的“大事”“难事”。想
一想,如果是我们自己的事情,我们会不会想方设法、竭尽全力
去办好?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只要我们拿出同样的态度和劲头
来对待群众的事,就没有办不好的。群众对政策不了解,对办事
流程不熟悉,来找我们咨询,我们多一点耐心、多一句解释、多
一个指引,就能让他们少走很多弯路,我们干部的威信也就是在
这样一点一滴的服务中树立起来的。对于群众反映的诉求和问题,
必须建立“马上就办”的工作机制,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处
理、第一时间反馈,坚决杜绝“等等看、拖一拖、推一推”的官
僚作风。要把群众的“问题清单”变成我们的“履职清单”,把
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检验我们工作成效的唯一标准。
(三)姿态上“破壁”,诚心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什么
是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就是放下架子、扑下身子,以一种平
等谦逊的态度和一份真挚为民的情怀融入群众。我们不必刻意
“摆低姿态”,因为我们本就是群众的一员。在座的各位同志,
在上任之初都曾向村民们许下过庄严的承诺。现在任期过去大半,
我们可以扪心自问,有多少承诺已经兑现?有多少工作还在纸
上?为什么有些工作我们觉得是好事,群众却不理解、不支持?
根子很可能就在于我们没有真正和群众坐到一条板凳上,我们说
的话、做的事,没有贴近他们的心窝子,久而久之,承诺变成了
“空头支票”,信任就打了折扣。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
我们更要警惕“指尖上”的群众工作代替“脚板下”的群众路线。
微信群里的通知、电话里的沟通,永远无法替代面对面的交流所
带来的温度和情感。只有常在村头巷尾走一走,多到群众家中坐
一坐,倾听最真实的声音,才能建立起牢不可破的干群感情。
二、锤炼过硬本领,全面提升服务群众的履职能力
做好群众工作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门科学、一种能力。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和实践,在与
群众打交道的过程中增长才干、锤炼本领,真正成为群众工作的
行家里手。
(一)提升密切联系群众的“脚力”和“眼力”。密切联系
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任何时候都不能丢。群众
的真话、实话、心里话,往往不会在大会上讲,只有我们深入到
群众中去,在拉家常式的聊天中才能听到;群众的困难、疾苦、
烦心事,只有我们走到他们身边才能看到;推动工作的好思路、
好办法,也只有在充分了解村情民意的基础上才能找到。要勤迈
双脚,放下所谓的“官架子”,多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多到
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实践证明,你和群众的物理距离越近,心
理距离就越近,工作就越得心应手。同时,还要练就一双“火眼
金睛”,善于从群众的只言片语中发现普遍性问题,从个别案例
中洞察倾向性苗头,真正做到知民情、察民意。如果我们的工作
得不到群众支持,首先要反思的是我们的工作方式和作风是不是
出了问题,而不是先去埋怨群众。
(二)提升宣传引导群众的“脑力”和“口才”。群众工作,
既包括服务群众,也包括教育和引导群众。关键是要把思想政治
工作做深、做细、做透。很多时候,群众不是不支持,而是不明
白。我们不能理所当然地认为,我们做的是对的,群众就应该无
条件支持。要把道理讲清楚,把好处说明白,把前景描绘好。就
拿前段时间我们反复强调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来说,这项工作难
度不大,但成效一直不理想。有的同志抱怨“基础差、习惯差、
难整改”。为什么别的村基础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