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市教育局党组关于落实“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工作情况的报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市教育局党组关于落实“第一议题”学习制度 工作情况的报告 今年以来,市教育局党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及省委、 市委有关工作要求,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将“第一议题” 学习作为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的根本保障,作为推进教育系统 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结合教育高质量发展实际,构建学思 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的理论学习体系,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破 解教育难题、提升育人质量的强大动力,为打造区域教育高地提 供坚强政治引领。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政治引领,构建三位一体组织领导体系。市教育 局党组深刻认识到“第一议题”制度是强化政治机关意识、践行 “两个维护”的重要制度安排,始终将其作为党组工作的头号工 程,构建起党组负总责、支部抓落实、党员全覆盖的三级联动机 制。一是高位推动抓统筹。局党组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将“第一 议题”学习纳入《市教育局 2025 年党建工作要点》《党组工作规 则》等制度性文件,制定《“第一议题”学习实施细则》,明确党 组会、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专题民主生活会等 6 类会议必须严 格落实“第一议题”要求。党组书记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 全年主持召开党组会“第一议题”学习 28 次,带头领学《习近 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等重要文献,带头撰写《以教育数字 化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等理论文章 5 篇,形成一把手抓学 习、班子成员带学习的示范效应。二是专班推进强落实。成立由 党组书记任组长的“第一议题”学习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 在机关党委),统筹协调局机关及直属单位学习安排。建立双随 机一通报督导机制,通过列席支部学习、调阅学习记录、开展专 项检查等方式,全年对 42 个直属党组织开展全覆盖督查,针对 学习碎片化记录不规范等问题发出整改通知书 7 份,确保学习制 度刚性执行。三是分层覆盖抓延伸。构建党组中心组领学+机关 支部研学+基层党支部践学三级学习体系。党组中心组重点围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开展专题研讨;机关党支部结 合“三会一课”开展每周一学;直属学校党组织通过书记讲堂党 员示范课等载体推动学习向一线教师延伸。全年组织开展市级教 育系统“第一议题”示范学习会 3 场,覆盖党员干部 1.2 万人次, 形成上下贯通的学习格局。 (二)创新学习载体,打造四维融合学习矩阵。立足作为区 域核心引擎的区位优势,聚焦教育领域改革发展实际,创新推出 理论+实践+数字+文化四维学习模式,推动理论学习走深走实。 一是理论铸魂,深化专题化学习。紧扣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等主题,邀请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高校 专家学者开展专题讲座 12 场,组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等重要文献专题研读会 8 次。围绕“双减”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教育数字化等教育热点,开展局长领题调研活 动,形成《市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提质增效路径研究》等调研报 告 9 份,其中 3 项成果被纳入市委决策参考。二是实践赋能,开 展场景化研学。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实践品牌,组织党员干部赴中 共三大会址纪念馆、黄埔军校旧址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现场教学 6 次;结合百校千企协同育人行动,赴广汽集团、实验室等单位 开展产学研用对接活动,推动党员干部在服务产业发展中深化理 论认知。创新开展我为教育献一策金点子征集活动,收到优化课 后服务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等建议 236 条,其中 18 条转化为具 体政策举措。数字提效。拓展智能化平台。依托学习强国教育平 台、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开发“第一议题”学习专栏,上线 理论微课政策解读等数字化资源 56 个,实现学习资源一键直达。 建立穗教先锋微信学习群,每日推送总书记教育金句,定期开展 云端学习分享会,全年累计发布学习内容 320 期,参与线上互动 党员达 8.7 万人次,获评省党员教育信息化示范单位。三是文化 浸润,构建融合化生态。结合岭南文化特色,举办感党恩经典诵 读、丹青绘教育主题书画展等活动,将理论学习与传统文化教育 相结合。在局机关打造党建文化长廊,设置“第一议题”学习成 果展示区,定期更新党员干部学习心得、实践案例,营造处处是 课堂、时时受教育的浓厚氛围。 (三)聚焦成果转化,建立学用闭环落实机制。坚持把“第 一议题”学习成效体现在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中,建 立学习-调研-决策-落实全链条工作机制,切实解决群众急难 愁盼问题。一是在服务教育民生上见实效。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 教育目标,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双减”深化行动、学前教育普惠 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等民生实事。2025 年新增公办义务教 育学位 6.8 万个、普惠性幼儿园学位 1.2 万个,课后服务覆盖率 达 100%,家长满意度提升至 98.6%。开展家校社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