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关于促进金融赋能科技创新的调研报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关于促进金融赋能科技创新的调研报告 发展科技金融是建设科技强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 要支撑,也是金融领域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发力点。近期,市政 府办公室与市科技、工信、发改、人民银行等相关部门组成联合 调研组,赴东莞、南京、无锡、苏州等地实地考察学习金融赋能 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经验 做法。 一、先进地区金融赋能科技创新的经验做法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支持科技创新政策引领下,部分先进地 区针对科技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渠道少等痛点难点,通过 创新金融产品、壮大耐心资本、优化金融供给等方式,推动金融 服务精准发力,不断提高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能力水平。 (一)创新金融产品,精准对接科技企业需求 1、构建科创评价体系,创新特色产品。针对科技企业“轻 资产”特性,东莞创新“技术流”评价体系,将知识产权等“软 实力”转化为授信依据,推出“中试贷”“评级贷”专属金融产 品。南京推动“企业创新积分制”金融场景应用,将创新积分结 果嵌入授信评价模型,研发“创新积分保”产品,为优质科创企 业融资增信。苏州推出“科创指数贷”,整合跨部门数据,构建 包含企业资质、经营状况、创新人才、创新投入、创新产出等 5 个维度 40 项指标的评价体系,实现以“科创指数”为企业创新 水平“画像”,差异化赋权不同成长阶段企业,推动金融资源精 准配置。 2、创新科技保险产品,实现风险分担。针对科技企业技术 开发和成果转化前景不确定,风险相对较高的特点,东莞创新推 出“中试综合保险”,对试验未达预期的研发投入、产品责任等 风险给予补偿,降低企业试错成本。苏州引导保险机构推出“重 大核心技术攻关保险”“科技项目研发费用损失保险”等创新险 种,落地全国首赔“集成电路流片费用损失保险”,以小额保费 撬动大额研发损失保障;探索“首保首用”机制,对创新险种提 供风险补偿,累计为超 1700 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补贴科技保险 费用超 XX 万元,撬动风险保障超 XX 亿元。 3、聚焦地方产业集群,推动协同发展。东莞建立发布“中 试平台白名单”,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中试产业支持力度,让科 技成果更好转化。苏州推行“科贷通”产业创新集群贷,采用 “一产业一榜单”机制,由科技部门征集重点产业信贷需求,发 布包含龙头企业与初创企业的需求榜单,银行“揭榜挂帅”,充 分体现“科技出题,金融答题”创新特色;“同一张榜单,同一 个利率”,让小企业享受大企业优惠利率,激发融资积极性,实 现“以大带小、以强扶弱、助强加速、扶小成长”,切实解决初 创科技企业融资难题,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 (二)壮大耐心资本,全周期培育科技企业成长 1、政府基金领投。政府基金投入是区域科技进步和高质量 发展的基础保障和条件支撑,对于提升地区科技实力和产业发展 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东莞搭建多层次科创基金体系,高标准推动 东莞市创新创业母基金和天使投资母基金建设,按照“一镇街 (园区)、一产业、一基金、一生态”模式,有效助推科技、金 融和产业紧密结合,孵化、培育了一批具有高成长潜力的优质企 业。南京设立 5 亿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天使基金,围绕高校学科 优势,聚焦未来网络通信、第三代半导体、前沿新材料、未来能 源等领域开展直接投资,同时依托“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 中心南京主承载区”,重点支持生物医药与信息通信领域项目。 2、推动投贷联动。科技企业的信贷风险与收益不相匹配, “投贷联动”就是对科创企业提供“贷款+入股”的一种综合金 融服务,可以实现投资收益抵补信贷风险。东莞统筹不同类型金 融机构组建多支“股贷担保租”联动服务队,推动创新投贷联动、 贷担联动、贷保联动、贷租联动等产品与服务组合,为科技型企 业提供多元化、全方位、接力式金融支撑的综合服务。为有效解 决“轻资产抵押难”等难题,苏州围绕关键的首贷、信用贷、无 还本续贷、转贷四项业务,在全国创新推出“四贷联动”机制, 匹配企业不同阶段融资需求,多方联动,为科创、民营、中小微 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3、发展资本市场。南京依托区域性股权市场试点,打造私 募股权和创业投资基金份额转让平台,提升基金流动性;上线 “宁企航”企业上市数字化服务平台,服务科技企业上市与成果 转化。苏州优化企业上市服务体系,积极推动科技企业对接科创 板、北交所,截至目前,科创板上市企业 57 家,居全国第三, 占科创板上市企业数近十分之一。 (三)优化金融供给,丰富完善科技金融生态 1、完善政策支撑,激发金融创新活力。南京获批科创金融 改革试验区以来,成立南京都市圈科创金融联盟,推动金融要素 区域间的高效流动和科创金融改革一体化,落地全国首单 AA 主 体纯信用混合型科创票据、长三角首单民营创投机构科技创新公 司债等科创金融融资工具。苏州工业园区出台《苏州工业园区风 险补偿资金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从政府开发转变为以市场化 为导向,采用“名行优品”模式,优选金融机构产品纳入风险补 偿资金池适用范围,助力政策性金融产品迭代升级、提质扩面, 更好服务科技创新。 2、搭建服务平台,提升资源对接效率。科技创新有时迭代 速度远超金融决策周期,需要提高对接效率,解决科技企业等不 及、够不着的困境。南京设立江北新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以线 上线下联动方式为科创企业提供全链条金融服务。苏州工业园区 创新推出“园易融”综合金融服务平台,集聚各类金融机构 280 余家,金融顾问超 700 位,各类金融产品 160 种,通过实时在线 的金融“云”服务,使金融服务更便捷、更高效。 3、建设专营机构,提高科技服务能力。设立科技专营机构 (如科技支行、科技保险子公司、科技融资担保公司等),通过 专业化风控、复合型团队、政策红利聚焦、全周期产品,匹配不 同类型、不同成长阶段的科技企业,是破解传统金融服务与科技 创新需求结构性错配的关键制度设计。苏州工业园区集聚了包括 工商银行、交通银行、江苏银行等一批科技支行,农业银行、工 商银行科创企业金融服务中心、专注投贷联动的浦发硅谷银行等 一批科技金融专营机构,以及融风科贷、禾裕科贷等地方科技金 融机构在园区创新发展,共同构成园区科技金融专营化服务体系, 为园区科创企业提供多元化、针对性的科技金融服务。 二、我市金融赋能科技创新的成效及问题 近年来,我市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金融 支持科技创新的决策部署,聚焦为科技创新打造金融“硬支撑”, 积极引导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集聚,逐步建立起全周期、全 方位、多层次的科技金融体系,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水平持续提升。 1、科创平台建设稳步提升。截至目前,全市各类科创平台 共 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