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2025年全市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现场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 2025 年全市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现场 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此召开全市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现场会, 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 述,全面落实省委与上级市委关于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系列部署 要求,总结交流经验,分析研判形势,对下一阶段工作进行再动 员、再部署。会前,大家实地观摩了 X 街道 X 村、市综治中心 以及 X 街道 X 社区等几个不同类型的治理示范点,看到了鲜活 的实践和创新的成果,相信都很有感触,也深受启发。今年以来, 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决策部署,围绕加强“五基 四化”建设,深化运用“党建+网格+大数据”治理模式,在组织 体系、队伍建设、平台赋能、机制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阶段 性成效,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支撑。但 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基层治理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有丝毫松懈。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 挑战,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弱项依然不容忽视。部分地区党组织 领导核心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治理资源统筹力度有待加强;数 字治理平台与实际需求的融合度还不够高,存在“上热下冷”现 象;部分网格员队伍能力素质参差不齐,激励保障机制尚不健全; 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和多元化解机制仍需完善。这些问题,正是本 次会议要聚焦解决的重点。下面,围绕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 作走深走实、提质增效,我讲八点意见。 一、锻造坚强有力的基层治理队伍,汇聚多元协同的磅礴力 量 基层治理,关键在人。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 优良的骨干队伍,是提升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证。首先,要持续建 强村(社区)“两委”班子这个“主心骨”。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 首位,严格落实“双好双强”要求,拓宽选人视野,优化班子结 构,注重从优秀退役军人、返乡创业青年、致富能手、大学生村 官中选拔培养村社干部。要建立健全“全周期”培养体系,通过 系统化培训、常态化轮训、实战化练兵,全面提升村社干部政策 运用、依法办事、服务群众、化解矛盾、应急处突的能力。同时, 要完善考核评价与激励保障机制,将治理成效与绩效奖励、评先 树优、政治前途挂钩,让干得好的有甜头、有劲头、有盼头。其 次,要精心培育网格员这支“神经末梢”力量。网格员是深入基 层的“千里眼”“顺风耳”,是感知社会脉搏的前哨。必须加强对 网格员队伍的专业化、规范化管理。要明确准入标准,通过公开 招聘、择优推荐等方式,吸纳责任心强、群众基础好、熟悉社区 情况的人员加入。要强化赋能培训,围绕信息采集、民情走访、 矛盾调解、政策宣传、安全排查等核心职责,定期开展业务培训 和技能竞赛,使其成为“一员多能”的基层治理多面手。要落实 关心关爱,健全薪酬待遇动态调整机制,畅通职业发展通道, 解决其实际困难,增强其职业归属感和荣誉感。再次,要有效 引导机关干部下沉这股“攻坚力量”。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 资源下沉到网格、到社区,不是简单的“物理叠加”,而是要产 生“化学反应”。要建立常态化、制度化的下沉机制,明确下沉 干部的职责任务,推动其深度参与社区建设、服务群众需求、破 解治理难题。要变“被动下沉”为“主动融入”,引导下沉干部 发挥自身在政策、资源、专业等方面的优势,帮助基层链接资源、 出谋划策,成为基层党组织的得力助手,而不是“旁观者”。最 后,要广泛发动党员群众志愿服务这支“生力军”。基层治理离 不开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要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 站),健全党员“双报到”和志愿服务积分激励等制度,搭建形 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平台。要根据群众需求和志愿者特长,精心设 计服务项目,组建政策宣讲、法律援助、环境整治、扶老助残等 各类专业化、特色化志愿服务队伍,让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服 务群众中闪光,让群众在参与治理中实现自我价值,形成共建共 治共享的生动局面。 二、构建高效联动的基层治理平台,激活数字赋能的强大引 擎 数字化浪潮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建好 用好基层治理平台,是实现治理方式变革、效率提升的关键一招。 要全力推进市域治理数字化平台的整合与对接。当前,各类信息 系统林立,数据壁垒、“信息孤岛”问题依然存在,制约了治理 效能。必须下决心打破部门藩篱和数据壁垒,按照上级统一部署, 积极主动做好与省、市级平台的对接整合工作。市级层面要成立 工作专班,统筹协调政法、公安、城管、应急、信访等部门的现 有数据资源,按照统一标准和接口规范,实现跨部门、跨层级的 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目标是建成一个覆盖全市、上下贯通、横 向联动、一体指挥的“城市大脑”和基层治理“总枢纽”。要强 力抓好平台的实战化推广与深度应用。平台建得好,更要用得好。 要坚决杜绝“重建设、轻应用”的倾向。各乡镇(街道)、各村 (社区)要将平台应用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压实主体责任。 要加强对基层干部和网格员的平台操作培训,确保人人会用、人 人愿用、人人善用。要将平台应用深度嵌入到日常工作中,实现 事件上报、任务分派、过程跟踪、结果反馈、考核评价的全流程 线上闭环管理。通过大数据分析,平台要能动态呈现辖区内的人 口、房屋、安全隐患、矛盾纠纷等关键要素,为精准研判、科学 决策提供数据支撑。要持续优化平台的功能与用户体验。技术服 务于实战。要建立“需求-反馈-迭代”的快速响应机制,定期 收集基层使用者对平台的意见建议。比如,APP 操作是否便捷、 流程是否顺畅、功能是否贴合实际需求等。要联合技术开发单位, 对平台功能进行持续优化和迭代升级,开发更多符合基层实际的 智能化应用场景,如独居老人智能监测预警、重点区域人流车流 分析、公共设施状态自动巡检等,让平台真正成为基层减负增效 的“利器”。 三、优化动态精准的基层治理网格,夯实精细服务的坚实基 础 网格是基层治理的基本单元。网格划分不科学、职责不清、 运行不畅,基层治理就容易出现“真空”和“盲区”。要推行网 格的动态化、科学化优化调整。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和人口流动 频繁,原有的网格划分可能已不适应现状。要坚持“规模适度、 方便管理、无缝覆盖、界限清晰”的原则,综合考虑地域面积、 人口数量、管理难度、地理区划等因素,对现有网格进行新一轮 的摸排和优化调整。对于城乡接合部、新建小区、商业楼宇、工 业园区等特殊区域,要创新网格设置模式,确保治理责任全覆盖、 无死角。力争实现全市 X 个城乡网格的科学布局与动态更新。 要厘清并固化网格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