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XX公司后勤工会党支部专题党课上的讲稿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 XX 公司后勤工会党支部专题党课上的讲稿 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也就是 2025 年 10 月 4 日,我们齐聚一堂,举行这次 专题党课。就在一个月前,全国上下刚刚隆重纪念了中国人民抗 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80 年的岁月流转,足 以让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步入耄耋之年,但那段烽火连天的历史, 那种可歌可泣的精神,不仅没有被时间冲淡,反而在一次次的回 望中,愈发显得厚重、清晰和珍贵。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大会上深刻指出,要“传承和弘扬伟大 抗战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这不仅仅是对全党全国人民 的号召,更是对我们每一个基层党组织、每一名共产党员在新时 代坐标系中定位自我、明确方向的根本要求。今天,我想借此机 会,和咱们后勤工会党支部的同志们一起,深入探讨和交流一个 话题——在新时代的“战场”上,我们如何从那段波澜壮阔的历 史中,汲取精神力量,淬炼出属于我们 XX 安居建设者的时代风 骨,熔铸出支撑我们事业发展的先锋之魂。 我们不搞长篇大论的理论说教,就围绕“是什么、为什么、 做什么、怎么做”这四个最朴素的问题,层层递进,谈谈我的理 解和体会,希望能和大家产生一些共鸣。 第一部分精神丰碑——深刻理解伟大抗战精神的内核与本 质 首先,我们必须弄清楚,我们今天反复强调的伟大抗战精神, 它究竟“是什么”? 它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也不是几句漂亮的形容词,而是一 座由 14 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由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血肉之 躯所铸就的巍峨丰碑。根据提供的学习材料,我们可以将其内核 高度凝练为四个方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 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 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这四个方面,层层递进,互为支撑,共同构成了伟大抗战精 神的完整画像。 其一,爱国情怀是精神基石。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那个山 河破碎、国将不国的年代,是什么力量让无数原本素不相识的人 们——无论是身居高位的将领,还是田间耕作的农夫;无论是学 富五车的知识分子,还是目不识丁的贩夫走卒——能够抛弃党派 之见、阶层之别,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同一场救亡图存的洪流中? 是爱国。这种爱,不是对某个政权、某个党派的狭隘忠诚,而是 对脚下这片土地、对血脉相连的同胞、对传承五千年的中华文明 最深沉、最炽热的眷恋。正是这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集 体觉醒,才使得一盘散沙的近代中国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团结起来。 《大公报》当年的评论一针见血:“今天南北战场上,是争着死、 抢着死”,为什么?因为大家坚信,牺牲自己,是为了换取子孙万 代的独立自由。这种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家国情怀, 是驱动一切行动的原始动力。 其二,民族气节是精神脊梁。面对当时在装备、国力上远超 我们的日本侵略者,投降、妥协的声音从未断绝,“亡国论”一 度甚嚣尘上。但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们用行动给出了最响亮的回 答。从杨靖宇将军腹中只有草根树皮的壮烈牺牲,到“狼牙山五 壮士”宁死不降的纵身一跃;从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我们是中 国人,死也不能玷污祖国”的最后呐喊,到“八百壮士”孤军守 土的决绝。他们所展现的,正是中华民族“威武不能屈,富贵不 能淫”的铮铮铁骨。这种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挺直 了中华民族在危亡之际不曾弯曲的脊梁,宣告了任何外来强权都 无法征服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 其三,英雄气概是精神锋芒。精神不是虚无缥缈的,它必须 通过行动展现其力量。抗战精神的锋芒,就体现在那种“狭路相 逢勇者胜”的英雄气概上。这种气概,体现在正面战场上的无数 次惨烈会战,国民党爱国将士以血肉之躯阻挡日军的铁蹄洪流, 淞沪会战、武汉会战,虽败犹荣,极大地消耗了敌人。更体现在 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上,我们创造性地开展游击战、地道战、 麻雀战,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化作侵略者无法逾越的死亡陷阱。 这种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是一种敢于斗争、善于斗 争的智慧和勇气,是以劣胜优、以弱胜强的关键所在。 其四,必胜信念是精神航灯。14 年抗战,何其漫长,何其 艰苦。支撑着无数先辈在暗夜中前行的,正是那份百折不挠、 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毛泽东同志的《论持久战》,就是这盏航 灯最耀眼的光芒。它科学地驳斥了“速胜论”的盲目乐观和“亡国 论”的悲观投降,为全民族指明了通往胜利的正确道路。这种信 念,源于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源于对人民群众磅礴伟力 的无限信赖,源于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人间正道的坚 定执着。正是这份信念,让中华民族在一次次挫败中重新站起, 在最黑暗的时刻依然能看到胜利的曙光。 同志们,搞清楚了抗战精神“是什么”,我们才能真正理解 它的分量。它不是遥远的历史故事,而是一种融入了我们民族血 脉的强大精神基因。 第二部分时代回响——深刻领悟传承抗战精神的现实意义 那么,第二个问题来了:今天,我们身处和平年代,从事着 城市建设的平凡工作,“为什么”还要如此郑重地去传承和弘扬 80 年前的抗战精神? 我认为,这绝非“借古喻今”的生硬比附,而是因为伟大抗 战精神所蕴含的力量,恰恰是我们应对当前挑战、开创未来的 “精神利器”。其现实意义,至少体现在三个层面。 首先,这是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定盘星”。 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 冲突时有发生,各种“脱钩断链”、“筑墙设垒”的图谋层出不穷。 我们国家在实现民族复兴的道路上,面临的外部环境复杂严峻, 遇到的打压遏制前所未有。这种形势,与当年抗战时期“于无声 处听惊雷”的氛围何其相似。越是在这种风高浪急的时候,越 需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抗战精神告诉我们,任何妄图阻碍中华 民族前进脚步的势力,终将失败。那种“不畏强暴、血战到底” 的英雄气概,要求我们在核心利益问题上敢于斗争、寸步不让; 那种“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激励我们在科技封锁、 经济围堵面前自立自强、奋发图强。传承抗战精神,就是要坚定 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任凭风浪起, 稳坐钓鱼船。 其次,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攻坚克难的“动力源”。 聚焦到我们自身。XX 安居建设集团作为我市重要的城市建 设和民生保障平台,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当前,建筑行业正处在 深刻的转型期,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技术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