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链式思维”优化创新生态培育专精特新
企业(调研报告)
专精特新企业创新性强、成长性好,是增强发展活力、支撑
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为进一步推动专精特新企业聚焦主业、
精耕细作,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
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课题组围绕“推进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扎实
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了调研报告。
一、高度重视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作,涌现出一批行业翘楚,
取得的成绩值得充分肯定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作为构
建“1+4”产业体系、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切实
加强扶持和引导,推动政策、资金、服务等要素向专精特新企业
集聚,促进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为全市经
济增长、产业转型、扩大就业、改善民生提供了坚强支撑,作出
了重要贡献。
一是坚持分类指导,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立足泰州产业基础和发展实际,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
提升一批”的原则,建立完善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体系,积极
推动中小企业补短板、锻长板,实现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全
市培育了一批行业领先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制造业单项冠军
企业,引领带动更多具有较高专业化水平、较强创新能力和发展
潜力的中小企业深耕细分领域,向创新引领、专业化发展方向不
断迈进,初步形成了专精特新企业孵化带动、跟进跃升的梯次发
展格局,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奠
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推进数智赋能,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
坚持把推进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作为赋能中小企业走好
专精特新之路的关键变量,扎实开展专项行动,深化实施精准诊
断,更好把握中小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的痛点难点,聚焦
行业细分领域,打造典型应用场景和产品解决方案,优化服务供
给、降低转型成本,引导企业主动转、有效转,先后创成一批省
级标杆工厂、智能工厂、智能车间、特色产业基地,在数智赋能
中提升了中小企业产品层次和竞争力。
三是强化要素供给,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不
断激发
大力营造推进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良好生态,在全国设区市
中率先实施企业科技创新积分管理制度,组建运营省产研院唯一
分院,布局建设了一批企业联合创新中心、离岸创新中心、特色
产业联盟、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实施了一系列“育苗工程”、
培育计划,开展“揭榜挂帅”联合攻关等,助力企业科技创新跑
出“加速度”。加大多层次资本市场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支持力度,
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全国首创“创新积分贷”
体系、推进优质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培育等做法有特色、有成效。
认真落实“人才强市”战略,出台一系列人才新政,聚焦主导产
业引才聚才,“泰州日”“泰爱才”等人才工作品牌影响力不断扩
大,有效激发了中小企业锚定“专精特新”方向发展转型的动力
活力。
四是助企纾困解难,政策扶持促进更加精准有力
认真落实国家、省支持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2021 年以来累计争取省级以上专项资金 1.2 亿元,拨付市级专项
资金 2695 万元。同时,着力完善政策精准推送机制,推动减税
降费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打好从政策到服务的“组合
拳”,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纾困解难、助力发展专项行动,
并着力构建完善长效机制,尽可能减轻企业负担,提振发展信心,
让企业有更多获得感、安全感。
二、着眼增强制造业集群竞争力,以产业链思维推进专精特
新企业高质量发展
专精特新企业专业化程度高、配套能力强、发展潜力大,是
产业链“补短板、锻长板、强基础”的有力保障。建议进一步坚
持链式思维,从强链补链固链、提升先进制造业集群竞争力、夯
实现代化产业体系微观基础的维度,扎实推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
量发展。
一是坚持链式思维,加大梯度培育力度
根据工信部《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和《江
苏省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 年)》的部署要
求,出台我市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规划和培育方案,加快优质
中小企业培育进程。全面摸排我市在产品、技术、管理、模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