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改文风转作风”专题研讨会上的交流发言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改文风转作 风”专题研讨会上的交流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 文风与作风如同枝叶与根脉,文风是作风的外在投射, 作风是文风的内在支撑。基层乡镇作为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 里”,每天直面群众诉求、处理具体事务,文风实不实、作风 硬不硬,直接关系到党委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更影响着 各项工作的实际成效。当前,我们正处在推进乡村振兴、深 化基层治理的关键阶段,一些“长虚空”的文风、“漂浮虚”的 作风仍偶有显现:有的材料堆砌术语却脱离实际,看似全面 系统实则对解决问题毫无助益;有的会议流程繁琐却重点不 明,占用大量时间却未形成有效共识;有的工作看似轰轰烈 烈,实则浮在表面没有真正落地。这些问题不仅耗费干部精 力,更割裂了与群众的联系。 改文风转作风不是简单的文字调整,而是一场从思想到 行动的深刻变革,需要我们拿出刀刃向内的勇气、求真务实 的态度,从根源上破题、在实践中深化。结合近期学习思考 和乡镇工作实际,我从五个方面谈些认识和体会。 一、铸魂:以思想破冰引领文风作风转变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文风作风的偏差,归根结底是思想 认识的错位。改文风转作风首先要从筑牢思想根基入手,让 务实理念真正入脑入心。一是校准认知偏差。不少干部对文 风与作风的关系存在误解,认为“写得好就是干得好”“篇幅长 就是态度重”,把文字包装当作工作实绩,把会议次数当作落 实成效。这种认知下,必然导致材料越写越长、会议越开 越多,干部深陷“文山会海”难以脱身。要通过常态化学习教 育,引导干部认清“文风即作风”的本质,明白好文风不在于 辞藻华丽而在于是否管用,好作风不在于形式热闹而在于是 否务实,从根本上摒弃“重形式轻实效”的错误观念。二是树 牢群众立场。文风脱离群众、作风远离基层,核心是群众立 场不坚定。有的干部写材料、作讲话习惯从文件到文件,满 篇官话套话,群众听不懂、不认同;开展工作只对上负责不 对下负责,不顾群众实际需求盲目推进。必须把群众满意作 为检验标准,推动干部走出办公室,多到田间地头听民声, 多进农户家中察实情,让文字里带着“泥土味”,让工作中装 着“百姓事”,用群众听得懂的话交流,按群众盼的事办事。 三是强化责任意识。改文风转作风不是“软任务”而是“硬责 任”,不仅关乎个人形象,更关乎工作落实。一些干部存在“应 付心态”,认为材料只要不出错就行,工作只要过得去就可, 缺乏精益求精的担当。要通过明确责任清单、强化考核导向, 让干部认识到每一份材料都连着政策落地,每一次行动都关 乎群众利益,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对待每一项工作, 让务实之风成为自觉追求。 二、溯源:以调研深入夯实文风作风根基 好文风源于真调研,好作风体现于深扎根。乡镇工作千 头万绪,没有深入的调研打底,文字就会空洞无物,工作就 会偏离实际。一是调研要“身入”更要“心至”。调研不是简单 的“走一走、看一看”,而是要带着问题去、怀着真心听。有 的干部调研前不做准备,调研中走马观花,回来后照抄照搬, 写出的材料自然言之无物。要推行“沉浸式调研”,要求干部 带着具体问题蹲点走访,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既听“顺耳话” 也听“逆耳言”,既看“门面窗口”也看“后院角落”,把真实情 况摸准摸透,让材料有事实支撑、工作有民意基础。二是转 化要“精准”更要“有效”。调研的价值在于成果转化,否则再 深入的调研也只是“纸上谈兵”。有的干部调研很扎实,但不 善于提炼总结,把调研笔记直接当材料,缺乏对问题的深入 分析;有的只发现问题不解决问题,调研与落实脱节。要建 立“调研—分析—落实”闭环机制,调研后及时梳理群众诉求、 分析问题根源,把“零散意见”转化为“系统思路”,把“基层经 验”转化为“工作举措”,让调研成果真正服务决策、推动工作。 三是视角要“向下”更要“向上”。调研既要接“地气”,也要通“天 线”。乡镇作为政策落实的末端,既要准确掌握基层实际,也 要精准领会上级精神,避免工作中出现“上下脱节”。要引导 干部在调研中既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又紧扣上级决策部署, 把上级要求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把群众需求与政策导向统 一起来,让写出的材料既符合上级精神,又贴合基层实际, 推动工作既不偏离方向,又能落地见效。 三、提质:以务实标准优化文风作风表达 文风是作风的“晴雨表”,改文风就是改作风的具体抓手。 乡镇工作讲究实在管用,文风作风更要突出务实高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