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应急管理局传达学
习贯彻大会精神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专题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学习刚刚
胜利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精
神,并结合我区应急管理工作实际,研究部署贯彻落实的具体
举措。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
之际,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
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
的重要会议。
全会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首都北京胜利举行,审议通
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
问题的决定》,并对《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稿进行了深入讨论。全会公报高屋
建瓴、思想深邃,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新征程上“建设什么样的
国家安全体系、怎样建设国家安全体系”这一重大时代课
题,为我们做好新时期的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
指南。
全局上下必须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四中全
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要深刻认
识到,全会专题研究并部署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
化,是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
之大变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应急管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
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安全体系的前沿阵地和关键
一环。我们必须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切实把思想和
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下面,我结合自
己的学习体会和工作思考,讲三点意见。
一、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准确把握全会的战略考量
学习贯彻全会精神,首要在于学深悟透,准确把握其核心要
义和战略意图。这次全会是在我国进入“十五五”规划期、基
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召开的,其作出的
战略部署,事关长远、影响全局。
第一,必须深刻认识“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
极端重要性。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党的二
十届四中全会首次以中央全会的形式,专题研究国家安全体系
和能力现代化问题,这充分彰显了党中央对国家安全工作前所
未有的高度重视。全会强调,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
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对应急
管理工作而言,这意味着我们的工作定位和职责使命被提到了
新的战略高度。过去,我们可能更多地从“安全生产”“防灾
减灾”等具体业务角度看待工作;现在,必须自觉地将每一项
工作都置于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人民生
命财产安全的大局中去谋划和推进。公共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
要基石,我们守的是底线,更是国泰民安的根基。
第二,必须准确把握“完善公共安全治理模式”的时代新要
求。全会公报明确提出,要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公共
安全治理机制。这标志着我们的工作理念正从传统的“应急管
理”向现代的“公共安全治理”深刻转型。“管理”侧重于应
对和处置,是被动的、补救性的;而“治理”则强调源头防
控、系统应对、社会共治,是主动的、预防性的。全会提出的
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要求我们必须转变工作方
式,不能再仅仅满足于“不出事”,而是要构建一个风险可
知、可控、可防的韧性社会环境。这需要我们推动应急管理的
触角向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延伸,发动更广泛的社会力量
参与,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公共安全治理共
同体。
第三,必须清醒认识“统筹发展和安全”面临的新挑战。当
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发展面临的内外环境日趋
复杂,不确定、难预料因素显著增多。全会强调要健全国家安
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这正是对当前复杂形势的精准回应。就
我们*区而言,作为*市的核心城区之一,经济活跃、人口密
集、新业态新领域不断涌现。高层建筑、地下空间、大型商业
综合体、交通枢纽等风险点位高度集中;同时,随着城市更新
加速,各类建设工程点多面广,传统风险与新型风险交织叠
加。比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在带来发展机遇的同
时,也可能催生新的安全风险;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非传统
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
维,既要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又要对各类风险有清醒的认识
和充分的准备,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二、筑牢安全发展根基,全面提升应急管理综合能力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
神,关键是要将其转化为推动我区应急管理事业发展的强大动
力和具体行动。必须对标全会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
求,全面审视和提升我区的应急管理综合能力。
首先,要以体系化建设为核心,推动应急管理从“条块分
割”向“系统集成”转变。全会强调要健全国家安全体系,这
要求我们必须用系统观念来审视和重塑应急管理体系。要坚决
打破部门壁垒和信息孤岛,真正实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
的“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
体制。下一步,我们要重点做好“三个融合”:一是指挥体系
的深度融合。要进一步完善区应急指挥中心的功能,强化其作
为全区突发事件应对“大脑”的中枢作用,确保在关键时刻能
够统一调度公安、消防、住建、卫健、城管等各类应急资
源,形成“一盘棋”格局。二是专业力量的有机融合。要整合
区级各类专业救援队伍,加强与驻区消防救援队伍、企业专职
队、社会救援力量的协同联动,定期开展合成演练,提升多灾
种、大应急的综合救援能力。三是基层单元的全面融合。要将
应急管理工作全面融入街道、社区的网格化管理体系,推动建
立“社区吹哨、部门报到”的风险处置机制,把应急管理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