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0 月 25 日陕西省直遴选笔试真题及
解析
第一题:客观题(20分)
第二题:公文写作题
材料 1:党建引领,利用闲置资源,建设党群服务中心,开
展幸福课程,老奶奶依托党群服务中心,享受定制式居家养老。
材料 2:医养结合,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升级养老产业,推
动智慧医疗建设幸福院,通过新技术对老人提供监测。
材料 3:创新运行模式,建设便民食堂,保障食品安全,给
老年人特殊困难群体减免,便民食堂解决一老一小就餐痛点。
问题:市政府办要向上级报送 C 市关于一老一小工作情况,
请你以市政府办的名义写一篇经验交流综合性信息文稿,300 字
以内,15 分。
聚焦“一老一小” 创新服务模式
“一老”连着牵挂,“一小”承载未来。我市近年来多措并
举,实现老有所养、幼有所育。
一是拓展阵地功能,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依托党群服务中心,
设置阅览区、棋牌区等活动空间,配备桌牌等娱乐设施,常态化
开展文体活动,满足老年人社交娱乐及儿童课后活动需求。
二是推进医防融合,提升健康服务品质。引入专业医疗机构
驻点服务,配备智能健康监测设备,安排专职人员提供健康管理、
慢病干预等“一站式”医疗照护,实现“小病不出社区”。
三是建设便民食堂,保障就餐安全实惠。推行“中央厨房+
社区配送”模式,实行统一食材采购、菜单公开、费用公示,为
老年人与儿童提供营养均衡、价格透明的餐食服务,日均服务超
千人次。
第三题:案例分析题
材料:省发改委出台数字化转型政策文件,你是省发改委负
责政策落地实施的负责人,政策下发后,基层反映问题集中爆发:
一是标准不一样,没有考虑行业差异,审核标准不明确,导
致基层政策在执行过程中有差异。二是政策制定不细,解读不清
楚,企业对审批流程及材料不清楚,收集的资料不规范,比如有
些规模小的企业,没有专业审计人员无法提供审计报告,资料被
反复退回。省里要召开政策解读会,邀请企业、部门、基层业务
骨干参加,领导要求你制定政策解读指引和申报指导方案,确保
全省会顺利召开。
问题 1:针对出台的数字化转型政策文件,在收到的反馈问
题中,分析你认为要优先解决的三个问题并说明原因,300 字以
内,10 分。
1.政策标准不统一。核心是省级未制定统一、细化的执行标
准,仅框架性要求,未明确操作细节,导致基层只能自行制定标
准,出现执行差异,根源是政策出台前未充分调研基层实操场景。
2.政策解读不细致。解读停留在文字表面,未拆解基层资料
收集、审核等实操环节,如未明确“资质证明”范围,且制定解
读前未联动企业、基层骨干沟通,既未了解企业提供材料的实际
能力,也未吸纳基层执行经验,导致政策与落地端需求脱节,缺
乏执行基础。
3.反馈机制不健全。基层遇到标准模糊、解读不清的问题时,
无快速反馈渠道,只能自行摸索,资料反复退回后仍未修正,形
成“执行—错误—退回”的恶性循环,本质是缺乏政策落地后的
动态调整通道。
问题 2:站在以“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分析造成政策执
行与解读“上下脱节”的原因,不超过 500 字,15 分。
1.调研缺位,脱离基层实操。省级部门制定政策时,多从宏
观目标出发,未充分吸纳基层业务骨干、企业代表意见,仅依赖
书面数据,未掌握基层执行能力、企业材料供给的真实情况,导
致政策要求与实际脱节,基层只能被动适配。
2.论证不足,未校验可行性。政策出台前未联动基层骨干、
企业参与论证,仅内部研讨定调,忽略细节可行性。例如未论证
“跨部门材料共享”的技术条件,政策存在隐性壁垒,落地即遇
执行梗阻。
3.决策不规范,缺乏试点验证。决策未走“意见征集—风险
评估—试点”流程,仅凭主观判断全省推行。如未试点就统一材
料标准,未考虑地区资源差异,部分基层因条件不足被迫自行调
整。
4.培训形式化,未传实操方法。解读多以文件、会议宣读为
主,将政策原文“照本宣科”,未针对不同受众转化,未拆解“模
糊条款”判定、资料审核等关键方法,这种“一刀切”的解读,
让基层和企业仍处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
5.指导机制空白,疑问难即时解决。政策出台后,省级部门
未建立常态化反馈机制,基层在执行中遇到标准冲突、解读模糊
等问题时,只能通过层层上报,流程长、效率低,无法快速获答
复,凭经验判断加剧偏差,最终形成“制定—解读—执行”的脱
节闭环。
第四题:大作文
材料1:习近平总书记有关要求和省委十四届八次会议精神。
材料 2:2025 年 5 月,宁陕县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