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XX 区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会议上的讲
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此召开 XX 区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会议,
主要任务是深入分析当前我区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面临的形势
与挑战,并就如何贯彻落实市级相关会议精神,全面部署下一阶
段的工作任务进行深入研讨与动员。刚才,XX 同志传达了市级
会议的核心精神,各与会单位代表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进行了富
有建设性的交流发言,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这充分体
现了大家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深刻思考。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
全面发展,是关系到国家前途命运、关系到亿万家庭幸福安宁的
战略性、基础性工程。当前,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青少年心
理健康问题已不再是少数个体的困扰,而是演变为一个亟待全社
会共同面对的普遍性、复杂性社会议题。因此,本次会议的召开,
不仅是工作部署会,更是一次思想统一会、责任落实会。下面,
我将结合大家的讨论,讲三点意见。
一、正视严峻态势,深刻把握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的极端重
要性与紧迫性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环境的深刻变革,学业竞争的日趋激烈,
以及网络信息环境的复杂多变,青少年群体的成长环境发生了前
所未有的变化,其心理健康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这不仅影
响着个体的健康成长,更深层次地关联着社会和谐与国家长远发
展。
首先,从宏观数据看,形势不容乐观。近年来,全国乃至全
球范围内,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均呈现出令人担忧的上升趋
势。焦虑、抑郁、人际交往障碍、网络成瘾等问题在青少年群体
中愈发凸显。将视线聚焦到我们所在的 XX 省,情况同样严峻。
根据 XX 省教育厅 2024 年进行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我省高达
32.6%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一比例
显著高于 24.6%的全国平均水平。尤其值得警惕的是,农村地区
学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达到了 38%,而初、高中学生的自杀倾向
发生率也达到了 6.8%。这些冰冷的数据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
生命和一个个揪心的家庭。虽然我们目前尚未掌握覆盖 XX 区全
部青少年的精准数据,但作为全省社会经济结构的一个缩影,我
们有理由相信,我区面临的挑战同样艰巨,甚至在某些方面可能
更为复杂。我们必须摒弃任何的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将这一问
题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来审视。
其次,从问题根源看,成因错综复杂。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产
生,是家庭、学校、社会、个人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一
是家庭教育的失衡与缺位。部分家庭存在“重智育、轻德育,重
身体、轻心理”的观念偏差,过度关注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孩子的
情感需求和人格培养。一些家庭由于结构变动、亲子关系紧张等
原因,未能给孩子提供一个温暖、安全的成长港湾。二是学校
教育的压力与短板。在升学压力的传导下,“唯分数论”的评价
体系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使得学生长期处于高强度的竞争和焦
虑之中。同时,我区部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尚不完善,专
业师资力量不足、课程设置不科学、干预手段单一等问题依然存
在。三是社会环境的冲击与影响。网络信息的爆炸式增长,为青
少年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潜在的风险。不良信息、网络欺凌、
虚拟世界的沉迷,都在侵蚀着部分青少年脆弱的心理防线。社会
转型期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也让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
成关键期的青少年感到迷茫和困惑。
最后,从深远影响看,危害巨大深远。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
中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此阶段出现的心理问题若得不到及时有
效的干预,其影响将是长期且破坏性的。轻则导致学生厌学、社
交恐惧、行为偏常,影响其学业和正常社会化进程;重则可能引
发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障碍,甚至导致自伤、自杀等极端悲剧
事件的发生给家庭带来无法弥补的创伤。从更宏观的视角看,一
个国家青少年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决定了未来国民的素质
和社会的创新活力。如果一代人的心理健康出现普遍问题,社会
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竞争力都将受到严重削弱。因此,
抓好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既是保障民生的基本要求,也是维护
社会稳定、夯实国家未来发展根基的战略抉择。我们必须以高度
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将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二、聚焦关键环节,系统构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三条
链”闭环体系
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我们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
采取系统性、整体性的思维来破解难题。市级会议提出的构建主
体、保障、协同“三条链”的工作思路,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接
下来,全区上下要紧紧围绕这“三条链”,精准发力、协同作战,
构筑起一道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坚实防线。
第一,抓实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链”,筑牢校园主阵地。
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主阵要塞,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
道防线,必须承担起主体责任。
一是要压实责任体系。必须明确,区教育行政部门是全区中
小学心理健康工作系统的“总枢纽”。要建立由主要领导牵头的
专项工作机制,负责统筹规划、资源调配、督导评估等工作。各
中小学校是落实工作的“战斗单元”,学校党政主要负责人是第
一责任人。要把心理健康工作全面纳入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和年
度工作计划,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同部署、同
落实、同考核。要积极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
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样板。心理健康教师、班主任乃
至每一位科任教师,都是学生心理状态的“前哨观察员”和直接
责任人,要通过常态化的培训,提升其心理问题早期识别和初步
干预的能力,确保能第一时间发现学生的异常情绪并采取妥善措
施。
二是要建强专业队伍。师资是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核心。
区教育局要牵头制定全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规划。一
方面,要“引进来”,通过公开招聘、人才引进等方式,补充一
批具有专业背景的专职心理教师,力争在未来三年内,实现全区
所有中学和中心小学专职心理教师的全覆盖。另一方面,要“强
内功”,加大对现有兼职心理教师、班主任的专业培训力度。可
以借鉴“心育 XX 工程”等项目的实施经验,定期组织开展心理
健康教育 B 证培训、案例督导、技能竞赛等活动,持续提升教
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三是要深化课程改革。心理健康教育绝不能仅仅停留在几场
讲座或一次活动上。必须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融入教育教学全过
程。要严格按照国家要求,开齐开足心理健康教育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