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奋
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我市实践
同志们: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奋战“十四五”目标任务、推
动“十五五”谋篇布局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
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阐述了新时代新征程推进
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
一个时期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
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
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
坚定信念、历史主动和使命担当。我市作为国家中心城市、中
原城市群核心城市,肩负着“当好国家队、提升国际化、引领
现代化全省建设”的重大使命。我们必须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
度,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
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深刻领会全会精神的核心要义、精
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
央决策部署上来,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
作风,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我市实践新篇章。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的重大意
义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一次凝聚共识、擘画蓝图、团结奋进
的历史性会议。全会立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
点,系统总结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成就,科学谋划
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为推进中国式现
代化提供了总纲领、总指引。
(一)全会彰显了党中央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定力。习
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
业”。全会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题,紧扣“制度完
善、治理效能、高质量发展”三大关键词,提出了一系列具有
开创性、引领性的重大举措。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中国式现
代化规律性认识的深化,彰显了以改革破解发展难题、以制度
优势应对风险挑战的战略远见。我市作为国家明确的“国际性
综合交通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
量发展核心示范区”,必须深刻把握全会提出的“构建高水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推进以人
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等部署要求,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展现更
大担当。
(二)全会指明了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全会明确提
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强调“以高质量
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
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这为我们锚定了前进方向。当
前,我市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城市功能的提升期、战略
机遇的叠加期。一方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
部地区崛起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为我们带来了政策红利;另
一方面,产业结构偏重、创新能力不足、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
有待提升等问题仍需破解。我们必须以全会精神为指引,既抓
住机遇乘势而上,又直面挑战攻坚克难,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中探索我市路径。
(三)全会凝聚了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全会号召“全党全
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周围,坚定信心、同心同德,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历史和
实践反复证明,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长期奋斗
中形成的宝贵精神品质。我市要实现“十四五”圆满收
官、“十五五”良好开局,必须把全市上下的思想和行动统一
到全会精神上来,以“一盘棋”思维凝聚起县(市、区)、市
直部门、企业、社会各界的合力,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
处使”的生动局面。
二、锚定目标任务,以全会精神引领我市高质量发展实践
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关键要结合我市实际,把“规划图”变
成“施工图”,把“任务书”变成“成绩单”。我们要聚
焦“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质进位”总目标,重点在“五个方
面”下功夫,以实干实效推动全会精神落地生根。
(一)增强信心,在服务国家战略中抢占发展先机。全会强
调,“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
格局”。我市的发展,从来不是“一城一地”的独奏,而是服
务国家大局的协奏曲。我们要从“三个维度”增强信心。一是
有国家战略赋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
战略五年来,我市获批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纳入“国际性综合
交通枢纽”建设名单,政策红利持续释放。2024年,全市GDP突
破1.3万亿元,人均GDP超过11万元,综合实力稳居全国城市
前20强。二是有雄厚发展基础支撑。米字形高铁网全面成
型,我市国际陆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800万标箱,跻身全球
前40强;航空港区“空中丝绸之路”建设成效显著,年货邮吞
吐量突破70万吨,跻身全球前50强。这些优势为我们深度融入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提供了坚实支撑。三是有未来潜力空间。随
着“十五五”规划对“中部地区崛起”“新型城镇化”等战略
的深化,我市作为中原城市群“龙头”,在吸引高端要素、集
聚创新资源、辐射带动区域发展方面的作用将更加凸显。我们
要抢抓机遇,加快推进“东强、南动、西美、北静、中优、外
联”城市发展格局,全力打造国际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国家先
进制造业中心、国家历史文化传承创新中心、国家区域金融中
心等“四个中心”。
(二)下定决心,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攻坚突破。全会指
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
务”。我市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
上,以“制造业立市、创新驱动强市”为主线,推动产业结构
优化升级。一是做强先进制造业集群。聚焦6大主导产业、4大
战略性新兴产业、若干重要支撑产业的“6+4+N”重点产业体
系,实施“三大工程”。推进“龙头企业培育工程”,支持重
点领军企业扩能升级,力争2025年培育千亿级企业5家、百亿级
企业30家;推进“产业链提升工程”,围绕新能源汽车、集成
电路等产业链缺失环节,开展精准招商,推动“补链、强链、
延链”;推进“数字化转型工程”,建设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
台,推动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全覆盖,打造“智能制造我
市样板”。二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对标全会“构建高水平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
服”改革,推行“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实现企
业开办“零成本、1日办结”;落实“万人助万企”长效机
制,建立涉企政策“一站式”服务平台,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
体产权和合法权益;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深化“标准
地+承诺制”改革,保障重点项目用地需求。三是防范化解风险
挑战。统筹发展和安全,紧盯房地产、金融、政府债务等领域
风险,严格落实“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要求,推动房地
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强粮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
障,建设国家区域性应急物资储备中心,筑牢安全发展底线。
(三)保持恒心,在优化城市功能上久久为功。全会强
调,“要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我市要
立足“国家中心城市”定位,以“提质进位”为目标,持续提
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一是强化交通枢纽优势。加
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