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5 年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扩大)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
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当前全市几项重点
工作,分析形势、查摆问题、部署任务。刚才,会议传达学习了
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和讲话精神,听取了关于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
治理、污染防治攻坚、市委第十一轮巡察工作的汇报。下面,我
结合这些议题,讲三点意见。
一、聚焦固本强基,以更高站位推动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
理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也是党执政大厦的根基所
在。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是推进国家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更是关乎民心向背、决
定发展全局的重大政治任务。近年来,市委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
省委决策部署,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推
动“五基四化”工作在*落地生根,全市基层治理体系不断完善,
治理能力稳步提升。
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对标新时代新要求,对
标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我市基层治理工作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
短板和弱项。主要体现在:一是体系建设的系统性有待增强。有
的地方党建引领的“主轴”作用发挥不充分,党组织政治功能和
组织功能未能完全转化为治理效能,不同领域、不同层级党组织
之间联动不够,资源整合、力量统筹的壁垒尚未完全打破。二
是治理手段的精准度有待提升。数字化、智能化应用水平参差不
齐,部分基层治理平台存在“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线上数据与线
下实际“两张皮”现象依然存在,未能真正实现“一网统管”“一
网通办”的实战效能。三是治理队伍的能力素质有待加强。部分
基层干部应对复杂矛盾和新型风险的能力不足,服务群众的意识
和方法跟不上时代发展,面对群众诉求存在“推、拖、绕”现象,
专业化、职业化水平亟待提高。四是多元共治的格局尚未完全形
成。社会组织、市场主体、新就业群体等新兴力量参与治理的渠
道还不够通畅,群众参与治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激发,
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局面仍需着力营造。这些问题,既有思想认
识不到位的因素,也有体制机制不健全的原因,必须下大力气加
以解决。为此,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持续用力、久久为功。第一,
强化政治引领,筑牢基层治理的“主心骨”。必须毫不动摇地坚
持和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将党的领导贯穿于基层治理
的全过程、各方面。要持续推动“五基四化”细化实化具体化,
对标省委下达的 21 项硬任务,逐项分解、拉出清单、明确抓手,
确保每项任务都有具体路径和量化指标,形成可衡量、可检验的
工作成效。要健全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指挥体系,强化乡镇(街道)党(工)委的龙头作用,赋予其对
辖区内重大事项的统筹协调、指挥调度和监督考核权限。要将基
层治理工作纳入各级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
内容,压实“一把手”第一责任人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
抓落实的强大合力。第二,深化数字赋能,激活基层治理的“新
引擎”。顺应数字化变革趋势,推动基层治理从“经验治理”向
“智慧治理”转型。要加快建成全市一体化社会治理综合指挥平
台,整合公安、城管、应急、信访等部门数据资源,打破信息孤
岛,实现态势全面感知、风险智能预警、事件闭环处置。在*区
探索的“党建聚合化、管理网格化、服务智能化”等创新做法,
取得了治安案件同比下降 35%,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到 98%的
良好效果,要认真总结并加以推广。要进一步优化网格化管理服
务,科学划分、动态调整基础网格,建强“网格党支部+专职网
格员+N”的网格团队,确保“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据统计,目前全市网格化管理覆盖率已达 100%,但必须在精细
化、实效化上再下功夫,力争到 2026 年,通过平台流转处置的
网格事件办结率达到 98%以上。第三,聚焦群众关切,疏通基层
治理的“毛细血管”。基层治理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群众的笑
脸上。要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服务群众、造福
群众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推广“社区吹哨、部门
报到”“群众点单、支部接单”等有效机制,推动人财物等资源
向基层倾斜,让基层有权有物有能力为群众服务。要持续排查化
解各类风险隐患,特别是要聚焦征地拆迁、劳资纠纷、物业管理
等矛盾易发多发领域,坚持和发展新时代“*经验”,完善“一站
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功能,做到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要着力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围绕老旧小区改造、普惠托育养老、
停车难、充电难等民生痛点,每年滚动实施一批民生实事项目,
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治理成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
福感、安全感。
二、坚持铁腕治污,以更硬举措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
生的重大社会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
山银山”。抓好生态环保工作,既是必须扛起的政治责任,也是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近期,省委启动了大气污染治理提
质增效专项督察,对我市是鞭策,更是警醒。必须正视,我市的
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污染防治的任务依然艰巨。从数据看,
压力巨大。今年 1—9 月,我市 PM2.5 平均浓度为 42 微克/立方
米,虽同比下降 5%,但与省定 39 微克/立方米的年度目标仍有 3
微克/立方米的差距,在全省排名依然靠后,完成年度目标需要
付出超常规的努力。从结构看,根源未除。我市产业结构偏重、
能源结构偏煤、运输结构偏公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钢铁、化工、
建材等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占比仍然较高,这些行业既是经济的
支撑,也是污染的源头,结构性减排的潜力远未充分挖掘。从问
题看,短板明显。中央和省级生态环保督察、省委巡视等反馈的
一些问题,整改虽有进展,但部分问题整改不彻底、易反弹,举
一反三、建立长效机制的工作做得还不到位。个别干部思想上仍
然存在“环保影响发展”的错误认识,责任心不强,工作标准不
高。
面对挑战,退无可退,唯有迎难而上、坚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