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关于对农村社区教育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的调研报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关于对农村社区教育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的调 研报告 社区教育是以社区为范围,以社区全体成员为对象,旨在发 展社区和提高其成员素质、生活质量的教育综合体[1]。《教育 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6〕 4 号)明确提出,要整合多方资源建设农村社区教育载体,重视 农村居民的教育培训,广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现代生活教 育培训[2]。《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 划的通知》(国发〔2021〕25 号)也提出,要支持县城职业中学 等学校试办社区学院,促进农民终身学习,培育高素质农民队伍 [3]。在国家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实施乡村振兴战 略背景下,大力发展农村社区教育、有效提升农民素质已被提到 重要日程。全面了解农村社区教育发展基础、居民学习需求以及 学习资源供给等现状,对探索推进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策略具有重 要意义。 一、调研数据来源与样本特征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课题组对南宁市 12 个县(市、区)教育 局以及乡镇政府、社区(村委)干部,乡(镇)学校教师以及农 村居民的问卷调查。调查问卷主要采用“问卷星”线上调研。收回 工作者问卷 2179 份,收回有效居民问卷 5747 份。课题组还到马 山县、宾阳县进行调研,实地查看部分社区教育学校、基地的 场馆,对部分居民、工作者进行访谈,进一步了解南宁市农村 社区教育的硬件条件以及社区教育知晓率、参与率、需求情况等, 从而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获得更加详细、全面的数据。 (二)样本分析 课题组对工作者问卷、居民问卷的样本来源情况、性别和年 龄结构、学历和职业状况等进行了统计和分析,详见表 1、表 2。 从工作者问卷样本覆盖县(市、区)的类别、性别、年龄结 构、学历、职业类别,以及居民问卷样本覆盖的性别、年龄结构、 职业范围、收入阶层、教育水平的分布情况分析,两种问卷的样 本分布都较为均衡。因此,本次调研所获得的数据具有较高的代 表性、可靠性。 二、南宁市农村社区教育发展成效 (一)农村社区教育管理体系初步建立 社区教育的管理体制是一种特殊的行政管理体制,包括社区 管理组织的权限划分、部门设置、机构级别、隶属关系、人员配 备、政策法规等根本性的组织制度与形式,是提升社区教育质量 的根本保障。从社区教育各管理主体的类型和隶属关系上看, 中国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可以分为行政主导型与学校辐射型 [4]。目前,南宁市农村社区教育管理体制是行政主导型管理体 制,即以社区教育指导委员会为主,发挥政府的宏观协调管理作 用,统筹社会资源发展社区教育,建立县(市、区)及乡镇两级 管理体系。县(市、区)社区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主要由分管教 育的副县(市、区)长担任,委员会办公室挂靠在县(市、区) 教育局相关业务股室;乡(镇)成立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 分管教育的副乡(镇)长为领导小组组长。部分县(市、区)初 步构建县(市、区),乡(镇),村(社区)三级教学体系,依托 辖区中等职业学校成立县(市、区)社区教育学院,依托乡镇中 心学校成立社区教育学校,在村(社区)成立社区教育基地。如 横州市依托横州市职业技术学校成立社区教育学院,依托 15 个 乡(镇)中心学校成立社区教育学校,在 12 个村(社区)成立 了社区教育基地。以社区教育学院为龙头,以社区教育学校、社 区教育基地为重要载体,给居民提供丰富多样的社区教育活动。 (二)农村社区教育资源满足基本需求 一是场馆设施配备满足基本教学需求。为深入了解南宁市农 村社区教育场馆建设、设施配备情况,调研组实地调研了宾阳县 陈平镇名山村、邹圩镇下窑村、大桥镇大程村、古辣镇马界村, 马山县镇北社区、合诚社区、造华村等村(社区)。以上村(社 区),除了马山县镇北社区只有三层楼的活动室、没有配备电脑 和投影仪之外,大部分村(社区)都配有社区教育培训教室,也 有室外活动场地,配备有电脑、投影仪,场地和设备能满足社区 教育活动的基本需要。而在工作者调查问卷中,问及所在学校、 村(社区)的社区教育教学场馆、设施配备情况时,只有 23.77% 的工作者认为是“充足且设施、设备齐全”,有 19.14%认为是“正 好合适”,39.83%认为是“较少,需要再增设些”。 二是社区教育活动资源供给较为丰富。为了解农村社区教育 活动供给情况,调研组在工作者问卷中设计了问题“您所在县(市、 区),乡(镇),村(社区)面向居民开展社区教育培训活动情况 如何?”参与调研的工作者中,35.66%选择了“比较丰富”,20.19% 选择“十分丰富多彩”,18.22%选择“不是很丰富”,选择“基本没 有什么活动”和“不清楚”的占比分别是 7.8%、18.13%。 实地调研发现,有部分社区教育学校能充分挖掘校内外教育 资源开展社区教育活动。比如,宾阳县陈平镇社区教育学校充分 利用南宁市中小学校外活动的场馆资源,聘请回乡定居、有一技 之长的退休教师、干部作为社区教育兼职教师,定期开展社区教 育培训活动。陈平镇名山村社区教育基地常年与名山旅游服务中 心联合开展岭梅文化传承活动,与宾阳县社区教育学院联合开展 职业技能类社区教育培训活动。马山县白山镇镇北社区自 2023 年以来,以三月三、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以及妇女节、母 亲节、儿童节、国庆节等特殊节日为主线开展传统文化传承、家 风家教、爱国主义教育等社区教育培训活动。部分县(市、区) 的社区教育活动有意识地结合地域特色文化或紧扣政府重点工 作,如横州市、宾阳县分别把炮龙文化、茉莉花文化传承作为特 色社区教育内容;横州市结合市政府乡村振兴工作重点,在 2024 年开展百场职业技能培训进村(社区)活动。 (三)农村社区教育管理者队伍初步建立 社区教育工作者主要包括管理者、培训教师、志愿者三大类, 由于南宁市农村社区教育工作起步较晚,目前相对健全的是管理 者队伍。本次调研也以管理者队伍为主。 一是社区教育管理者以兼职为主。从全国范围看,各地社区 教育管理者大多来源于教育行政部门、开放大学、各类社区教育 机构、乡镇(街道办)、村(社区),专兼结合。从调研结果看, 南宁市农村社区教育没有专职,只有相对稳定的管理者。县(市、 区)教育局以及社区教育学院、学校通常有相对稳定的人员兼顾 社区教育工作,社区教育基地也有兼职社区教育管理者,但是人 员更换相对频繁。 二是社区教育管理者对社区教育的认同感较强。关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