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
砥柱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正
义战争。经过 14 年浴血奋战,中国人民最终打败日本侵略者,
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的完全胜利。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
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人民抗
日战争是艰苦卓绝的伟大战争。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
长城,取得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一重
要论述高屋建瓴、气势恢宏,深刻阐明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领
导力量、胜利之本和历史贡献,再次印证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的深刻道理。
一、率先举起抗日旗帜,提出正确的抗战路线和战略总方针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在抗日战
争时期,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
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了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坚定不移推
动全民族坚持抗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战略与策略
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改造世界、变革实践、推动历史发展的有力武
器。”一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就是中国共产党在运筹帷幄中
作出正确战略预判和政治决断的伟大实践史。
1931 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东北,
妄图“完全征服中国”。在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形势下,
中国共产党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发表《中国共产党为日
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日
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等,率先举起抗日民族解放战
争的旗帜,号召“工农武装起来”,“同日本帝国主义举行民族的
革命战争,争取中国的独立统一”。同时,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
了东北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积极推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抗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弱国与帝国主义强国之间的战
争。中日双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的基本特点,决定了中国只有
采取正确的战略方针,才能夺取最后胜利。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
头,中国共产党及时作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大决策,积
极呼吁和全力以赴推动这一战线的建立,最终促成了第二次国共
合作。1935 年 12 月召开的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的总政策,毛泽东同志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
报告,系统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和政
策。1937 年 7 月 8 日,卢沟桥事变发生第二天,中共中央发出
通电,向全国人民呼吁:“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
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7 月 15 日,中共中央
向国民党送交《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表明中国共产
党以民族利益为重,促成全民族抗战的诚意。9 月 22 日,国民
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9 月 23 日,
蒋介石发表实际上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中国共产党的宣
言和蒋介石谈话的发表,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
全国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各爱国军队、各阶层爱国人士以及
海外华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广泛团结起来,形成了全民族抗
战的局面。
中国共产党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全民族抗战爆发后,
如何抗战、怎样取得抗战的胜利,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关键问
题。1938 年,为了彻底澄清全民族抗战初期“亡国论”和“速
胜论”等错误思想,坚定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毛泽东同志总结
全民族抗战开始以来十个月的经验,作了《论持久战》的长篇演
讲,深刻分析了中日双方的四个基本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
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极具说服力地论证了抗日战争是
持久战,最后胜利属于中国的客观规律。毛泽东同志科学地预见
到,持久的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
阶段;日本虽横行一时,妄图独占中国,称霸世界,但其人力、
军力、财力、物力缺乏,经不起长期消耗,最怕持久战。毛泽东
同志在持久战这个总的战略方针下提出了一整套具体战略战术
和方针原则,不仅为中国共产党,也为整个中国的抗战提供了科
学的战略指导,成为抗战时期中国人民克敌制胜的强大理论武器。
实践证明,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以正确的
军事理论和军事战略方针,为中国人民的抗战指明了总的方向,
成为引导全民族抗战走向胜利的一面旗帜。
二、开辟敌后战场,始终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因敌强我弱的客观形势,大片领土失陷。
中国共产党把敌后游击战争提高到战略地位,在华北、华中、华
南开辟广阔的敌后战场,领导敌后军民广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创造了许多灵活多样的游击战术,极大发挥了人民军队善于发动
群众和打游击战的特长,为全民族持久抗战并夺取最后胜利发挥
了决定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敌后根据地军民广泛开展
伏击战、破袭战、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游击战的战术战法,
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这充分揭示了
敌后战场与抗日游击战的地位和作用。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及满洲省委支持东北爱国官兵和广
大民众进行抗日武装斗争,并派出大批干部领导东北抗日联军开
展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沉重打击了日伪殖民统治。中国共产党
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华南人民抗日武装等深入敌后,创建抗
日根据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在华北、华中、华南开辟了广阔
的敌后战场。1937 年 9 月 25 日,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在平型
关伏击日军,歼敌 1000 余人,击毁汽车 100 余辆。平型关大捷
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
胜利,极大地振奋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
军的声望。正如毛泽东同志的评价,“平型关的意义正是一场最
好的政治动员”。百团大战更是全民族抗战以来八路军在华北发
动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带战略性进攻的战役。这次战役,
八路军参战部队达到 105 个团,20 余万人。至 1940 年 12 月初,
敌后军民共毙伤日军 20645 人,俘虏日军 281 人;毙伤伪军 5155
人,俘虏伪军 18407 人;摧毁据点 2993 个,破坏车站 37 个,破
坏铁路 474 公里,破坏公路 1502 公里。百团大战打出了共产党
领导的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以铁一般的事实驳斥了国民党顽固
派对共产党、八路军“游而不击”的污蔑,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
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
民抗战的意志和力量”。抗日军民在山区、丘陵、平原、湖泊水
网等地区,创造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歼敌方法,多次粉碎日伪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