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全会精神研讨发言心得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化国家新征程、开启“十五五”战略布局的重要关口召开的一次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
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系统擘画了
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充分彰显
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定力和引领时
代的历史担当。
作为国有企业的领导干部,我们既是改革发展的执行者,更
是国家战略的践行者。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既是
政治必修课,更是行动指南。唯有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
发展的内生动力,才能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扛起“国企之
责”、展现“国企之为”、贡献“国企之力”。
下面,结合学习体会与企业实际,谈几点认识和思考。
一、提高站位,在“擘画蓝图”中把牢政治方向
四中全会为“十五五”时期的发展绘就了战略全景图,也为
国有企业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学习贯彻全会精神,
首先要在政治上对标对表,做到思想上同频共振、行动上紧密衔
接。
要把牢政治方向的“根”。国有企业根植于党的领导,政治
属性是最深的底色、最亮的标识。要始终胸怀“国之大者”,自
觉在党的领导下谋发展、促改革、强治理,把“两个确立”转化
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行动自觉。无论形势多么复杂,方向
都不能偏,立场都不能移,信念都不能弱。
要扛起政治担当的“责”。坚持把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作
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严格落实“第一议题”
制度,推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先学一步、学深一层。要以企业
党委的政治定力引领发展定力,把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到
企业战略规划、年度目标、重点工程之中。
要校准政治落实的“度”。四中全会强调要统筹发展和安全、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这对国企提出了更高要求。要主动在国
家重大战略中找定位、在改革深化进程中找坐标、在科技创新和
产业升级中找突破,把政治自觉转化为履职担当的生动实践。
要厚植政治忠诚的“魂”。要持续加强理论武装,深刻领悟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以
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促干。要通过学习教育、警示教育、典
型教育,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把“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
功”融入企业发展全过程,以思想清醒保证政治坚定,以政治坚
定确保行动自觉。
二、锚定目标,在“高质量发展”中培育新质生产力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鲜明提出,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加
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这既
是宏观战略部署,也是国有企业发展的时代命题。对于国企而言,
高质量发展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须答好的“主观题”。
要以创新驱动为牵引,塑造核心竞争力。 科技创新是培育
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变量。要紧扣“四个面向”,强化原创性科技
攻关,瞄准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环节集中力量突破。要完
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推进科研资源统筹配置,健全成果转化激
励体系,让更多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从图纸变成效益。
要加快建设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示范场景,推动产业链、供
应链、创新链、资金链深度融合,用科技创新催生发展新动能。
要以结构优化为抓手,增强产业支撑力。 坚持巩固传统产
业、培育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三位一体推进。要优化国有资
本布局结构,重点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能源保障、基础设施和民
生领域集中。对传统产业要通过智能化、绿色化改造焕发新活力,
对新兴产业要通过投资引导、产业联盟、成果共享加快壮大规模。
要勇于探索“国企+民企”“总部+园区”“资本+技术”等新合作
模式,在促进产业协同中形成“聚合效应”。
要以绿色转型为导向,夯实可持续发展力。 四中全会提出
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这既是环境约束,更是
发展机遇。国企要率先垂范,强化绿色制造、绿色供应链、绿色
能源体系建设,推进节能降碳、循环利用、生态修复等重点项目。
要把绿色理念贯穿投资决策、生产运营、项目管理全过程,主动
探索绿色金融、绿色审计、碳资产管理等新领域,让“绿色”成
为国企发展的底色。
要以开放合作为平台,拓展全球竞争力。 坚持高水平对外
开放,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拓展国际产能合作新空间。
要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加强海外项目风险防控,构建多元化市
场格局和跨国经营体系。要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在扩
大市场开放中提升国企品牌影响力和规则话语权,以开放的胸怀
赢得发展的更大主动。
要以人才引领为支撑,厚植创新创造力。 新质生产力的竞
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要深入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完善高
层次人才引进机制和青年人才成长通道,打造一支想干事、能干
事、干成事的高素质队伍。要在尊重创造、宽容失败的氛围中激
发干部职工的创新热情,使各类人才在国企改革发展的大舞台上
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高质量发展的道路没有捷径可走。唯有坚定信心、久久为功,
才能在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上跑出“国企加速度”,在培育新质
生产力的征程中展现“国企硬实力”。
三、统筹兼顾,在“发展与安全”中筑牢风险防线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深刻指出,要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
思维,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这既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的重要命题,也是国有企业行稳致远的根本遵循。对国企而言,
安全不是发展的附属条件,而是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没有安全,
一切发展都将失去意义。
要以制度护航为基,把责任链条拧得更紧。 要牢固树立“安
全第一、生命至上”的理念,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全
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体系。要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
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强化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
防机制,做到“源头可控、过程可管、风险可防”。领导干部要
切实扛起“时时放心不下”的政治责任,常态化深入生产一线,
发现问题立即整改,把安全防线筑得更严更实。
要以法治建设为纲,把合规理念融得更深。安全不仅是生产
安全,也包括经营安全、资金安全、合规安全。要完善公司治理
结构,健全重大决策、投资、采购、招投标、财务等关键环节的
合规审查机制。要强化监督执纪与内部审计,坚决防止权力滥用、
利益输送和廉洁风险。要将依法治企、合规经营作为企业治理的
基础性工程,做到“制度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