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
展”的深刻内涵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十五五”时期要“确保基
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在强国建设、民族复
兴新征程上,我国将通过“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3 个五
年的努力,到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两步走”
战略安排的第一步。“十五五”时期正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五年,
在这一历史进程的关键节点,党中央明确提出“确保基本实现社
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这一目标要求,集中展现了我们
党以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在现代化关键领域展开攻坚,持续推
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向纵深发展的坚定决心,具有重要的理论内
涵与实践价值。
1.“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的精神
实质
成就非凡事业,离不开非凡的精神支撑与行动自觉。五年规
划作为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制度工具,通过具备战略性、前
瞻性与协调性的顶层设计,将长期发展目标分解为可执行、可评
估的阶段性任务,既确保我国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始终保持战略
定力,又能根据形势变化适时调整发展航向,有效应对各类风险
挑战。五年规划的实施过程,本质上是一个动态演进、积极作为
的现代化推进过程。党中央明确提出“十五五”时期要“确保基
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绝非时间维度上的简
单递进,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深刻把握历史发展规律、系统总
结过往奋斗经验基础上,所秉持的高度使命自觉与历史主动精神。
使命驱动,锚定发展方向。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历程,始
终以实现国家现代化、推动民族复兴为核心目标。强烈的使命意
识,是我国发展规划制定与落地实施的根本驱动力。自新中国成
立以来,从“一五”计划到“十五五”规划,我国发展规划体系
不断完善成熟,有效引导资源配置,为重大战略任务的落地提供
了坚实保障。“十五五”规划承前启后,是对基本实现社会主义
现代化的再动员、再部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我们
对时间的理解,是以百年、千年为计”“对当务之急,要立说立
行、紧抓快办,不能慢慢吞吞、拖拖拉拉。对长期任务,要保持
战略定力和耐心,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滴水穿石,久久为功”。
明确提出“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正
是这种使命意识的集中体现与阶段性宣言。这意味着我们党不仅
为现代化建设设定了宏伟目标,更以高度的责任感与紧迫感,致
力于在关键时间节点取得足以支撑全局、影响深远的突破性成果,
推动现代化蓝图逐步转化为现实图景。
历史传承,把握推进逻辑。进入 21 世纪以来,从党的十六
大到党的十九大,我国先后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夺取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等战略部署,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分阶段、
有步骤地推进,最终圆满完成这一历史性任务。全面建设社会主
义现代化国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升级与拓展。作为这
一战略目标的第一步,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同样需
要遵循循序渐进、梯次提升的推进逻辑。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
践中淬炼积累的“分步骤实现战略目标”的宝贵经验,为“十五
五”时期攻克难关、取得“决定性进展”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方法
论指导。
积极作为,掌握发展主动。规划的制定与实施体现了长远发
展眼光,其核心在于通过认识规律、运用规律实现国家发展目标。
历史主动精神,意味着不是被动适应环境变化,而是主动识变、
应变、求变;不盲目跟随他人发展路径,而是立足自身国情,走
出符合中国实际的发展道路。秉持高度自信,在发展实践中既要
善于顺势而为,把握有利机遇,也要敢于逆流而上,破解发展难
题。形势越是复杂多变,越要坚持积极作为,牢牢掌握发展主动
权。信心的重要性不亚于黄金,越是到关键阶段,越要坚定信心、
真抓实干。“十五五”时期,我国需在更广范围、更宽领域、更
深层次把握发展规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历史主动的姿态
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2.“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的历史
方位
2021 年—2025 年的“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
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
五年。2026 年—2030 年,围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
设、民族复兴伟业,“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必须精准把握“确保基本实现
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全面做好
“十五五”时期与“十四五”规划收官的衔接,同时统筹谋划好
更长时期的现代化建设路径。
稳中求进,保持规划实施的延续性。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成
功实践,关键在于五年规划始终保持战略稳定性与政策连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