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2025年11月9日湖北省恩施州遴选面试真题及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2025 年 11 月 9 日湖北省恩施州遴选面试真题 及解析 第一题: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 出,“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并强调“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请你谈谈对民生领域“尽 力而为、量力而行”的理解。 “尽力而为”体现的是一种“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的担当 和决心,要求我们把民生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主动作为,倾注全 力;“量力而行”则体现的是一种“审度时宜,虑定而动”的清醒和 务实,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和发展阶段,不做超越财力、不可 持续的承诺。两者辩证统一。 在恩施,我们深刻体会到,只有主动回应群众期盼,才能赢 得信任和支持。比如,今年州政府明确提出要“新增城镇就业 3.2 万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 20 亿元”,这就是在就业这个最大的 民生问题上“尽力而为”的硬招实招。再比如,下大力气打造“恩 施一红一绿制茶师”、“恩施月嫂”等特色劳务品牌,正是通过精 准赋能,帮助群众端稳、端牢“饭碗”。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让 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州人民,绘就了“幸福恩施”的温暖 底色。 同样的,恩施州作为发展中地区,家底还不厚实,财政承受 能力有限。这就决定了民生改善必须建立在经济和财力可持续增 长的基础之上。如果不顾实际、盲目攀比,搞“寅吃卯粮”的过度 福利,最终只会导致政策难以持续,甚至引发政府债务风险, 反过来损害民生福祉。 因此,我们必须像持家一样,把宝贵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确 保每一分民生投入都能产生最大的效益,实现“好钢用在刀刃 上”。 第一,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在“雪中送炭”上重点发力。我们 的财力有限,更要优先保障那些群众反映最强烈、最迫切需要解 决的问题。比如,州里确定的十件民生实事中,“新增城镇公办 义务教育学位 2000 个”、“完成 2400 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 化改造”、“新建改建农村公路 1000 公里”等,这些都是关乎教育 公平、养老服务和出行便利的紧迫事。我们要集中力量,确保这 些项目落地见效,让群众感受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力度和 温度。 第二,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在“多方协力”上拓宽路径。 改善民生不能只靠政府“单打独斗”。要善于运用市场化、社会化 的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和力量共同参与。比如,在托育服务上, 可以大力推行“社区托育、用人单位托育”等模式;在养老服务上, 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养老机构”。这既能弥补政府投 入的不足,也能激发社会活力,提供更丰富、更优质的公共服务 选择,实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效果。 第三,强化绩效管理和跟踪问效,在“精打细算”上久久为功。 要把“量力而行”的理念贯穿到项目规划、资金使用和效果评估的 全过程。对每一项民生投入都要进行科学的成本效益分析,确保 项目可行、风险可控。同时,要建立健全民生实事的督查和反馈 机制,比如对“新建充电桩 4000 个”、“新增城市停车位 6000 个” 这类项目,要动态跟踪建设进度和使用效果,确保钱花得值、事 办得好,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民生工作经得起历史和 人民的检验。 总而言之,“尽力而为”彰显的是情怀与担当,“量力而行”体 现的是智慧与清醒。唯有将二者有机结合,我们才能在恩施这片 热土上,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书写出让人民满意、 经得起考验的民生答卷。 第二题: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经济 模式,请你谈谈如何搭建法规矩阵,加快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各位考官。谈到新质生产力,对恩施州来说,它就是绿水青 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金钥匙”,是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新 引擎”。像我们的富硒产业、生态文化旅游、清洁能源,还有正 在布局的数字经济,这些都是新质生产力在恩施的生动实践。那 怎么为这些新引擎保驾护航呢?关键就是要搭建一个“放得开、 管得住、服务好”的法规矩阵。 第一,为新经济“铺路”,设立包容审慎的监管沙盒。新事物 生长,最怕“一管就死”。我们不能用老办法去管新业态,得给它 们一个“试错”和“成长”的空间。比如,我们恩施的“凉城经济”, 催生了很多精品民宿和康养小镇。在消防、特种行业许可上, 是不是可以针对这些新形态,设定一些符合实际、确保安全底线 的临时性标准,让创业者先跑起来?再比如,我们的富硒产品电 商直播很火,对于网络销售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监管不能缺位, 但更要注重引导和规范,而不是简单一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