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2025年全市推动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会议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 2025 年全市推动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会 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召开这次会议,主题十分明确,就是要深入学习贯彻习 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的重要指示精神,进 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压实责任,动员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和 广大党员干部,把过紧日子作为一种政治自觉、一种思想境界、 一种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这八个字,是刻在百年大党基因 里的红色传承,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成就伟业的政治本色。当 前,*市正处在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发展的机遇前 所未有,面临的挑战也前所未有。财政收支的“紧平衡”状态将 在一段时期内成为常态。越是在这个时候,越需要大力弘扬艰苦 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让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绝不是 一时之需的权宜之计,更不是应对财政压力的被动选择,而是一 场深刻的自我革命,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政治任务。其核 心要义,在于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在发展紧要处、用在民生 关键上,以政府的“紧日子”,换取百姓的“好日子”,保障市场 的“活日子”,赢得未来的“新日子”。 一、思想认识要再深化,深刻把握“为什么要过紧日子”的 时代内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从政治、发展、作风三个维度深刻 理解了“为什么要过紧日子”,才能真正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 行。 第一,过紧日子是践行初心使命、永葆政治本色的根本要求。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党政机关的每一分钱,都来自人民, 都是民脂民膏。怎么花钱、花得值不值,直接关系人心向背,关 系到执政根基。回顾党的历史,从井冈山的“红米饭,南瓜汤”, 到延安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再到西柏坡的“两个务必”, 勤俭节约始终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重要法宝。今天,虽然物质 条件大大改善,但勤俭节约的传家宝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如果大 手大脚、铺张浪费,就会脱离群众,动摇党的执政基础。因此, 带头过紧日子,本身就是一场生动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是检验 各级干部是否牢记“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试金石。必须旗帜鲜明 地反对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以朴素的政风,引领清朗的民风。 第二,过紧日子是应对风险挑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 要。当前,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结构性、周期性问题交织。 从*市的实际情况看,一方面,产业转型、城市更新、民生保障、 风险防范等领域,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财政收入 增速放缓,土地、税收等传统增收渠道面临瓶颈,收支矛盾日益 突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集中力量办大事”,就必须在 “节流”上狠下功夫。节约下来的每一分钱,都可以转化为支持 实体经济发展的真金白银,都可以变成补齐民生短板的暖心工程, 都可以成为撬动社会投资的有效杠杆。据财政部门测算,全市各 级机关运行经费每压减 1 个百分点,就能腾出近 5000 万元资金。 这笔钱,可以新建或改扩建 5 所标准化学校,可以支持 100 家中 小微企业技术改造,可以为上万名困难群众提供兜底保障。所以, 过紧日子,不是不发展、不作为,恰恰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更精 准地作为。 第三,过紧日子是推进自我革命、建设廉洁高效政府的内在 逻辑。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好不好,政府 效能高不高,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花钱的理念和方式上。铺张浪 费与贪污腐败往往只有一步之遥,精打细算和廉洁高效则是一体 两面。如果一个部门预算管理松弛,花钱大手大脚,就容易滋生 “跑冒滴漏”的现象,甚至成为腐败的温床。反之,把预算的 “笼子”扎紧了,把支出的“龙头”拧紧了,就能从源头上压缩 权力寻租的空间,倒逼各级干部提升专业素养,学会“花小钱办 大事”的本领。这本身就是对干部队伍的一场深刻锤炼。因此, 推动习惯过紧日子,就是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向管理要效能,向 作风要战力,持续深化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成绩成效要再肯定,清醒看待“紧日子过得怎么样”的 现实答卷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把厉 行节约、反对浪费摆在突出位置,出台了一系列制度措施,全市 各级各部门也闻令而动,取得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是支出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坚持“无预算不支出、有预算 不超支”,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急需、非刚性支出。2023 年 至2024年,市本级连续两年按照不低于5%的比例压减公用经费。 “三公”经费实现了“七连降”,在去年压减 15%的基础上,今 年上半年又同比下降了 18%,公务接待费、会议费等降幅尤为明 显。像市工商系统,上半年会议费、公务接待费同比降幅分别达 到了 42%和 68%,成效显著。这些数据背后,是各级部门精打 细算、节衣缩食的共同努力。 二是存量资源得到更好盘活。聚焦闲置低效资产,一场“家 底”清查盘活攻坚战在全市深入开展。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牵头打 造的“公物仓”管理平台,成为资源调剂共享的“蓄水池”和 “转换器”。去年以来,全市通过“公物仓”累计调剂了包括办 公家具、电子设备、公务用车在内的各类资产超过 3 万件(台、 辆),直接节约财政采购资金超过 4000 万元。*区将一处长期闲 置的旧办公楼,通过公开招租改造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不仅每 年增加财政非税收入约 137 万元,更解决了周边近千名老人的日 间照料难题,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三是节约理念正在逐步树立。从“一张纸、一度电、一滴水” 做起,节约型机关创建活动深入推进。很多单位推行无纸化办公, 会议材料、内部文件多以电子版流转;下班后“随手关灯、拔插 头”成为习惯;食堂推行“小份菜”“半份饭”,有效遏制了“舌 尖上的浪费”。这些看似细微的变化,汇聚起来就是一笔巨大的 财富,更重要的是,它正在悄然改变着干部的行为习惯,营造 出“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良好氛围。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更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必 须坚持问题导向,敢于揭短亮丑。从近期督查和审计情况看,一 些“顽瘴痼疾”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 一是“思想的阀门”拧得不够紧。少数单位和干部对过紧日 子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存在“紧一阵、松一阵”的短期 行为。有的认为这是财政部门、后勤部门的事,与己无关;有的 认为自己单位“家底薄”,没什么油水可挤;还有的甚至认为严 格支出会影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存在“该花的钱不敢花”的错 误倾向。这些模糊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