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县委 2025 年度工作总结暨 2026 年工作谋划
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县委 2025 年度工作总结暨 2026 年工作谋划
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委、
市委系列重要会议部署,系统盘点 2025 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各
项工作成效,深入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任务,初步研讨 2026 年
工作思路、目标定位和重点举措,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
凝聚共识,全力以赴抓好年末收官冲刺,科学精准谋划来年工作
布局,为持续领跑东部发达县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基础。
刚才,县委办、县政府办牵头通报了 2025 年全县重点工作
推进总体情况,各分管县领导就分管领域工作作了总结汇报,客
观梳理了成绩亮点,深入剖析了问题短板,提出了明年工作的初
步设想,讲得都很具体、很务实。下面,我讲五个方面的意见。
一、凝心聚力、实干攻坚,2025年全县发展交出亮眼答卷
2025 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县
锚定“勇当东部发达县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目标加压奋进的攻坚
之年。一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交织叠加的风险
挑战和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县委团结带领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
大干部群众,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统筹发展和安全为主
线,以“项目攻坚年”“作风提升年”活动为抓手,攻坚克难、
真抓实干,各项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呈现出“稳中有进、进中
提质、质效双优”的良好态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XX 亿元,
同比增长 6.8%,增速高于全省平均 1.2 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
收入 XX 亿元,增长 8.2%,税收占比达 83.5%;城乡居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分别达 XX 万元、XX 万元,增长 5.5%和 7.2%,主要
经济指标稳居全市第一方阵、跻身全省同类县前列,成功获评
“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综合发展百强县”第 42 位,较上年提升 5
位。具体体现在“五个新突破”:
(一)产业升级纵深推进,经济发展质效实现新突破。坚持
把产业转型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升级、
能级跃升。一是工业经济硬核增长。深入实施“制造业强县”战
略,投入 XX 亿元支持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三大主导产
业技改升级,新增省级智能工厂 3 家、数字化车间 15 个,主导
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 72%,同比提升 4.5 个百分点。成功
引进总投资 50 亿元的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项目、XX 亿元的
半导体材料项目等重大产业项目 26 个,其中 XX 亿元以上项目 8
个,实际利用外资 XX 亿美元,增长 15.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
长 8.1%,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 58%,两项指标均居全市首
位。二是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依托县域交通枢纽优势,大力发
展现代物流、跨境电商等生产性服务业,建成省级物流园区 2 个,
实现年吞吐量 1200 万吨;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交易额突破 XX
亿元,增长 22%。全域旅游深度发展,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12 条,全年接待游客 1800 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 XX 亿元,获
评“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三是现代农业品牌彰显。推进农业
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建成高标准农田 12 万亩,培育省级以上农
业龙头企业 8 家、“三品一标”农产品 65 个,“XX 大米”“XX
果蔬”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 XX 亿元,
增长 9.5%,城乡融合发展先导区建设获省级通报表彰。
(二)项目攻坚势头强劲,发展支撑能力实现新突破。始终
把项目建设作为“第一抓手”,举全县之力推进“项目攻坚年”
活动,形成“签约一批、开工一批、竣工一批、储备一批”的良
性循环。一是攻坚推进重大项目。建立“县委常委包联、部门牵
头服务、乡镇属地保障”工作机制,实行重大项目“周调度、月
通报、季观摩”,全年 126 个县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 XX 亿元,
完成率达 105%,其中 42 个项目竣工投产。总投资 XX 亿元的高
端装备产业园、XX 亿元的生态科技城等一批标志性项目加快建
设,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二是优化提升园区载体。投入
XX 亿元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成标准化厂房 50 万平方米、污
水处理厂 3 座,园区亩均税收达 48 万元,增长 12%。经济开发
区在全省开发区综合考核中晋升至第 18 位,高新技术产业园成
功获批省级高新区,园区集聚效应显著增强。三是精准开展招商
引资。创新“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飞地招商”模式,组建 10
支专业招商队伍,赴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开展招商活动
68 场,签约项目投资总额达 XX 亿元,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项
目占比达 65%,为产业迭代升级储备了充足动能。
(三)城乡融合纵深突破,人居环境品质实现新突破。坚持
“城乡一体、全域统筹”理念,投入 XX 亿元推进城乡基础设施
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一是城市功能持续
完善。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改造老旧小区 56 个、惠及居民 1.2
万户,新建城市公园 8 个、绿道 25 公里,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
率达 42%。推进交通路网升级,新建城市主干道 6 条、改造背街
小巷 28 条,打通“断头路”12 条,城市通行效率显著提升。智
慧城市建设加速推进,建成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实现交通、城管、
应急等领域“一网统管”,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明显提高。二是
乡村振兴全面提速。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完
成 32 个行政村环境整治提升,创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 15 个。
投入 18 亿元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新建农村公路 120 公里、改造
危桥 26 座,实现农村自来水、千兆网络全覆盖。培育乡村振兴
示范带 4 条,发展乡村民宿、特色种养等富民产业,村集体经济
平均收入达 85 万元,同比增长 18%,集体经济薄弱村全面清零。
三是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质量优
良天数比例达 92%,PM2.5 浓度降至 26 微克/立方米,国省控断
面水质全部达标。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完成矿山生
态修复 3000 亩、河道治理 28 公里,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
设示范县”,生态成为我县最亮丽的名片。
(四)民生福祉持续增进,群众幸福指数实现新突破。始终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投入 XX 亿元用于民生领域,占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 85%,切实把“民生清单”变成群众“幸福
清单”。一是公共服务提质扩容。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建、
改扩建中小学 12 所、幼儿园 8 所,新增学位 1.8 万个,义务教
育阶段大班额全面清零,高考本科上线率同比提升 3.6 个百分点。
深化医疗健康改革,县人民医院新院区建成投用,新增床位 800
张,引进省级专家团队 6 个,县域内就诊率提升至 92%,获评
“省级健康促进县”。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新建区域性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