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党委 2025 年度意识形态工作总结
2025 年,全镇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牢牢
把握“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坚持党管意识形态不动摇,聚焦基层实际、突出群众导向,把稳
思想之舵、夯实信仰之基、凝聚奋进之力,在守正创新中推动意
识形态工作走深走实、见行见效。一年来,全镇意识形态领域总
体平稳有序,主流思想舆论持续巩固,文明新风蔚然成风,为全
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小镇提供了坚强思想保障和
深厚精神支撑。
一、以理论铸魂为根本,让党的声音在基层落地生根。始终
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着力打通理论武装
“最后一公里”,推动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一是坚持以上
率下学深悟透。严格落实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全年组
织集中学习 13 次、专题研讨 5 次,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
农”工作、基层治理、文化建设等重要论述开展深入交流,切实
增强领导班子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二是推
动宣讲普及入脑入心。组建“镇村两级宣讲团”“草根宣讲队”
“银发志愿讲堂”等特色队伍,深入村组院落、田间地头、企业
车间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 260 余场次,覆盖群众超
1.8 万人次。创新推出“小板凳课堂”“乡音广播站”“庭院微党
课”等接地气形式,用“土话”讲“理”,用“家常事”说“大
政策”,让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三是注重学用结合见
行见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围绕乡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
矛盾纠纷化解等重点工作,组织开展“我为发展献一策”调研活
动 42 项,形成务实举措 37 条。某村通过“理论+实践”模式,
引导党员群众共同参与村级事务决策,推动村集体经济增收 30
万元以上,真正实现了理论学习从“纸面”走向“地面”。
二、以阵地建设为抓手,让主流价值在一线可感可及。始终
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强化各类意识形态阵地管
理,确保思想文化阵地始终充满正能量。一是建强线下宣传主阵
地。全面升级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 18 个村级实践站,整合农
家书屋、文化礼堂、村史馆等资源,打造集理论宣传、文化服务、
道德教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全年开展政策解读、农技培训、
法律咨询等活动 580 余场,惠及群众 2.3 万余人次。某村将废弃
老祠堂改造为“红色文化驿站”,陈列本地革命先辈事迹,成为
村民缅怀先烈、接受教育的热门打卡点。二是管好线上舆论新空
间。严格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对镇政府网站、微
信、村居微信群等平台的内容审核与动态监管,全年发布权威信
息 1900 余条,实行“三审三校”全覆盖,未发生一起负面舆情
事件。建立镇村两级网络舆情响应机制,配备专兼职信息员 56
名,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妥善处置苗头性问题 21 起,有效维护
清朗网络环境。三是规范活动场所管理。对全镇报告会、讲座讲
坛、文艺演出等实行备案审批制,严把内容关、人员关、流程关,
全年审批各类活动 138 场,确保活动导向正确、健康向上。加强
对宗教活动场所的监督管理,坚决防范非法宗教渗透,筑牢基层
思想防线。
三、以典型引领为牵引,让榜样力量在身边温暖人心。坚持
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崇德
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风尚。一是精心选树先进典型。深入开展
“最美人物”系列评选活动,推选出“最美村干部”“最美家庭”
“最美志愿者”“最美孝子”等基层榜样 62 名,通过张榜公示、
巡回宣讲、媒体推介等方式广泛宣传其感人事迹。82 岁的老党
员李桂芳十余年如一日义务清扫村道、调解邻里纠纷,被群众亲
切称为“不退休的支书”,其故事经镇微信推送后引发热烈反响,
阅读量突破 3 万次。二是讲好百姓奋斗故事。策划推出《小镇面
孔》《我家这十年》等主题栏目,以图文、短视频等形式记录普
通群众在乡村振兴中的点滴变化与真实心声。一位返乡创业青年
通过直播带货带动全村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