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3月5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 议上 国务院总理 温家宝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各位 代表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艰 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 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奋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国内生产总值47.2万亿 元,比上年增长9.2%;公共财政收入10.37万亿元,增 长24.8%;粮食产量57121万吨,再创历史新高;城镇新 增就业1221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 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8.4%和11.4%。我们巩固和扩大了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 好开局。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遏制物价过快上涨,实 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们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 的货币政策,坚持正确处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 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更加注重把握好政 策实施的重点、力度和节奏,努力做到调控审慎灵活、 适时适度,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 在全球通胀预期不断增强,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高位 波动,国内要素成本明显上升,部分农产品供给偏紧的 严峻形势下,我们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 要任务,坚持综合施策,合理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节 货币信贷增速,大力发展生产,保障供给,搞活流通 ,加强监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 指数涨幅从8月份起逐月回落,扭转了一度过快上涨势头 。下半年,世界经济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国内经济 运行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我们一方面坚持宏观调控 的基本取向不变,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继续控 制通货膨胀;一方面适时适度预调微调,加强信贷政策 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重点支 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重点支持民生工程特 别是保障性安居工程,重点保证国家重大在建、续建项 目的资金需要,有针对性地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 。我们坚定不移地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确保调控政策 落到实处、见到实效。投机、投资性需求得到明显抑制 ,多数城市房价环比下降,调控效果正在显现。我们高 度重视防范和化解财政金融领域的潜在风险隐患,及时 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全面审计,摸清了多年形成的地 方政府性债务的总规模、形成原因、偿还时限和区域分 布。这些债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形成 了大量优质资产;也存在一些风险隐患,特别是部分偿 债能力较弱地区存在局部性风险。我们认真开展债务清 理整顿和规范工作,严格控制增量,积极稳妥解决债务 偿还和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目前,我国政府性债务 水平是可控的、安全的。总的看,我国国民经济继续朝 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呈现 增长较快、价格趋稳、效益较好、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 产业的竞争力。我们坚持有扶有控,促进结构调整和优 化升级,增强发展后劲。     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 ,加大农业生产补贴力度,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 ,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开 展农村土地整治,加强农业科技服务和抗灾减灾,中央 财政“三农”支出超过1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839亿元。 农业全面丰收,粮食总产量实现了历史罕见的“八连增 ”,连续5年超万亿斤,标志着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 定跃上新台阶。继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解决了6398万 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和60万无电地区人口的用电问题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 汽车快速发展,三网融合、云计算、物联网试点示范工 作步伐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取得新进展。支持重点产业 振兴和技术改造,中央预算投资安排150亿元,支持 4000多个项目,带动总投资3000亿元。加快发展信息咨 询、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新兴服务领域不断拓宽。 交通运输产业快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夯 实。     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发布实施“十二五 ”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 案和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清洁能源发电装机 达到2.9亿千瓦,比上年增加3356万千瓦。加强重点节 能环保工程建设,新增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1100万吨 ,5000多万千瓦新增燃煤发电机组全部安装脱硫设施。 加大对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调控力度,淘 汰落后的水泥产能1.5亿吨、炼铁产能3122万吨、焦炭 产能1925万吨。实施天然林保护二期工程并提高补助标 准,实行草原生态保护奖补政策,开展湖泊生态环境保 护试点。植树造林9200多万亩。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和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出台实施促进西藏、新疆等地 区跨越式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制定实施新10年农村 扶贫开发纲要和兴边富民行动规划。区域发展协调性进 一步增强,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 国平均水平,东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城镇化 率超过50%,这是中国社会结构的一个历史性变化。胜利 完成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任务,积极推进青 海玉树、甘肃舟曲、云南盈江抗灾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 。     (三)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各级政府加大对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的 投入,全国财政支出2.82万亿元。     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 究。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突破一些关键核心技术 ,填补了多项重大产品和装备的空白。天宫一号目标飞 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先后成功发射并顺利交会对接,成 为我国载人航天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扎实推进教育公平。深入贯彻落实教育改革和发展规 划纲要。经过25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全面实现九年制义 务教育。免除3000多万名农村寄宿制学生住宿费,其中 1228万名中西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生活补助。建立 起完整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初步解决农民工 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推动实施“学前 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提高幼儿入园率。大力发展职业 教育。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扩大中小学教师职称 制度改革试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首届免 费师范生全部到中小学任教,90%以上在中西部。     大力加强文化建设。中央财政加大对文化惠民工程的 支持,各地对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显著增加。扩大公共 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范围,服务面逐步拓展。文化体制改 革继续推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物保护、非物质文 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取得重要进展。大力加强群众体育设 施建设,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 。     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基本医疗保险 覆盖范围继续扩大,13亿城乡居民参保,全民医保体系 初步形成。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重大疾 病医疗保障病种范围进一步扩大。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 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200元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全 覆盖,基本药物安全性提高、价格下降。公立医院改革 试点有序进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基本 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取得新进展。     (四)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 的问题。我们坚持民生优先,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 人民,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全 力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公共就业 服务体系建设。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支持力度 ,着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人群就业。高校 毕业生初次就业率77.8%,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农 民工总量2.53亿人,比上年增长4.4%,其中,外出农 民工1.59亿人,增长3.4%。     积极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众收入。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速为1985年以来最高,连续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速为1985年以来最高,连续 两年快于城镇居民;各地普遍较大幅度调高最低工资标 准;连续第7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全年人均 增加1680元,5700多万人受益;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补 助水平以及部分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对全国 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等8600多万名困难群 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 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扩大中等收入者所占比重。个 人所得税起征点从2000元提高到3500元。降低900多万个 体工商户税负。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 (2010年不变价)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比2009年提 高92%,把更多农村低收入人口纳入扶贫范围,这是社会 的巨大进步。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继续扩大 ,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 生育保险人数大幅增加。2147个县(市、区)实施城镇 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1334万人参保,641万人领取养 老金。2343个县(市、区)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试点,3.58亿人参保,9880万人领取养老金,覆盖面扩 大到60%以上。解决了500多万名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养老 保障的历史遗留问题。将312万名企业“老工伤”人员和 工亡职工供养亲属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养老保险跨 地区转移接续工作有序推进。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 ,向制度全覆盖迈出重大步伐,这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 均等化取得的重要成就。     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出台关于保障性安居 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意见,完善财政投入、土地供应 、信贷支持、税费减免等政策,着力提高规划建设和工 程质量水平,制定保障性住房分配、管理、退出等制度 和办法。中央财政安排资金1713亿元,是2010年的 2.2倍,全年城镇保障性住房基本建成432万套,新开工 建设1043万套。     努力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做好重 特大安全事故的处置、调查、问责工作。完善食品安全 监管体制机制,集中打击、整治非法添加和违法生产加 工行为。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加强和创新社会管 理,着力排查化解各类社会矛盾,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 动,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五)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 活力和动力。我们按照“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改革任务 ,加大攻坚力度,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     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特别是预算管理制度,把预算外资 金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扩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范围 ,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推进政府预算、决算公开,98个 中央部门和北京、上海、广东、陕西等省市公开“三公 经费”。在全国范围实施原油、天然气资源税从价计征 改革,出台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把跨境贸易人 民币结算范围扩大到全国,启动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 算试点,开展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深化集体 林权制度改革,启动国有林场改革试点,依法开展草原 承包经营登记。推进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水资 源管理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启动实施电网主辅分 离改革重组以及上网电价和非居民用电价格调整方案。 基本完成乡镇机构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有序开展。     我们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并举 ,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积极推进市场多元化战略 ,努力优化贸易结构。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3.64万亿美 元,增长22.5%,其中,出口增长20.3%,进口增长 24.9%,贸易顺差进一步下降。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 1160亿美元,服务业和中西部地区比重提高。企业“走 出去”步伐加快,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601亿美元。积 极参与国际和区域经济合作,多边双边经贸关系继续深 化。     我们在民主法制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工作 和外交工作等方面,都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     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优越性和生命力,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 。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科学决策、正确 领导的结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顽强 拼搏的结果。我代表国务院,向全国各族人民,向各民 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感谢!向 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 和海外侨胞,表示诚挚的感谢!向关心和支持中国现代 化建设的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各国朋友,表示诚挚的 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不少 困难和挑战。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 ,国际金融危机还在发展,一些国家主权债务危机短期 内难以缓解。主要发达经济体失业率居高难下,增长动 力不足,新兴经济体面临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速回落的双 重压力。主要货币汇率剧烈波动,大宗商品价格大幅震 荡。国际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强化。从国内看,解决体制 性结构性矛盾,缓解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 问题更为迫切、难度更大,经济运行中又出现不少新情 况新问题。主要是:经济增长存在下行压力,物价水平 仍处高位,房地产市场调控处于关键阶段,农业稳定发 展、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就业总量压力与结构性矛 盾并存,一些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经营困难增多 ,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凸显,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过快。一 些长期矛盾与短期问题相互交织,结构性因素和周期性 因素相互作用,国内问题和国际问题相互关联,宏观调 控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政府工作仍存在一些缺点和不 足,节能减排、物价调控目标没有完成;征地拆迁、安 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收入分配等方面问题还很突出 ,群众反映强烈;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廉政 建设亟需加强。     我们一定要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采取更 加有力的措施,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努力把各项工作 做得更好,决不辜负人民的重托。     二、2012年工作总体部署     今年是“十二五”时期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也是本 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我们要恪尽职守、锐意进取、 攻坚克难,决不懈怠,交出一份人民满意的答卷。     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较长时期内继续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备不少有利条件。工业化、城 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 蕴藏着巨大的需求潜力;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发 展建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体制条件,宏观调控经验不 断丰富,企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明显提高;东部地区 创新发展能力增强,中西部地区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发 展潜力不断释放;经济发展的传统优势依然存在,劳动 力资源丰富、素质提高;财政收支状况良好,金融体系 运行稳健,社会资金比较充裕。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正在 发生深刻变化,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时代潮流,总 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我们要坚定信心,善于运用 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 国际影响力。     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 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 发展观,坚持稳中求进,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继续处 发展观,坚持稳中求进,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继续处 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 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 整,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着力加强自主 创新和节能减排,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 民生,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 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 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以 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 增长7.5%;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 率控制在4.6%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 ;进出口总额增长10%左右,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同 时,要在产业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等方面取 得新进展,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和经济增长保持同步 。这里要着重说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略微调低 ,主要是要与“十二五”规划目标逐步衔接,引导各方 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 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以利于实现更长时期、更高 水平、更好质量发展。提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 4%左右,综合考虑了输入性通胀因素、要素成本上升影 响以及居民承受能力,也为价格改革预留一定空间。     综合考虑各方面情况,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 稳健的货币政策,根据形势变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进 一步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适度的财政赤字和国 债规模。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8000亿元,赤字率下降到 1.5%左右,其中中央财政赤字5500亿元,代发地方债 2500亿元。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突出重点,更加注重向 民生领域倾斜,加大对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就业、 社会保障、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方面的投入。更加注重加 强薄弱环节,加大对“三农”、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 和节能环保、水利、地质找矿等的支持。更加注重勤俭 节约,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大力精简会议和文件 ,深化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进一步降低行政成本。继续 控制楼堂馆所建设规模和标准,压缩大型运动会场馆建 设投入。全面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重点资金的 审计。实施结构性减税。认真落实和完善支持小型微型 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开展营业 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继续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 金进行清理、整合和规范。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和 风险防范。按照分类管理、区别对待、逐步化解的原则 ,继续妥善处理存量债务。进一步清理规范地方政府融 资平台公司。坚决禁止各级政府以各种形式违规担保、 承诺。同时,把短期应对措施和长期制度建设结合起来 ,严格控制地方政府新增债务,将地方政府债务收支分 类纳入预算管理。     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按照总量适度、审慎灵活 的要求,兼顾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稳定和 防范金融风险。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调节好货 币信贷供求,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广义货币预 期增长14%。优化信贷结构,支持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 目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强对符合产业政策、有市 场需求的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切实降 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继续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污染 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 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 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大力发展外汇市场,丰富外汇产 品,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多的汇率避险工具,管好用好外 汇储备。建立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和监管协调机制 ,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监控。规范各 类借贷行为,引导民间融资健康发展。     全面做好今年的工作,必须坚持突出主题、贯穿主线 、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 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稳增长,就 是要坚持扩大内需、稳定外需,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努 力克服国内外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及时解决 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控物价,就 是要继续采取综合措施,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防 止价格走势反弹。调结构,就是要有扶有控,提高经济 增长质量和效益,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惠民 生,就是要坚持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和落脚点,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切实办成一些让人民群众得实惠的好事实事。抓改革 ,就是要以更大的决心和气力推进改革开放,着力解决 影响经济社会长期健康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在 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以开放促改革、 促发展、促创新。促和谐,就是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 、稳定三者关系,积极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和风险隐患 ,防止局部性问题演变成全局性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 定。     三、2012年主要任务     (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 展的根本立足点,是今年工作的重点。     着力扩大消费需求。加快构建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 大力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提高居 民消费能力。完善鼓励居民消费政策。大力发展社会化 养老、家政、物业、医疗保健等服务业。鼓励文化、旅 游、健身等消费,落实好带薪休假制度。积极发展网络 购物等新型消费业态。支持引导环保建材、节水洁具、 购物等新型消费业态。支持引导环保建材、节水洁具、 节能汽车等绿色消费。扩大消费信贷。加强城乡流通体 系和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产品质量安全 监管。改善消费环境,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不断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投资稳定增长,促进投资和 消费良性互动。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 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 细则。加强政府投资对结构调整的引领作用,优先保证 重点在建、续建项目,有序推进国家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把好土地、信贷、节能、环保、安全、质量等准入和 审核关,加强对重大项目特别是政府和国有投资项目的 监管、督查,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     (二)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这是关系群众利益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点工作。 要在有效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管好货币信贷总量、促进 社会总供求基本平衡的基础上,搞好价格调控,防止物 价反弹。     增加生产、保障供给。继续把抑制食品价格过快上涨 作为稳定物价的重点。落实好“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 “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大中城 市要有合理的菜地保有量,稳定和提高本地应季蔬菜自 给水平,同周边地区和优势产区协作建设“菜篮子”产 品基地。加强重要商品产运销衔接,完善政府储备和商 业储备体系,做好主要农产品收储和投放,增强市场调 控能力。     搞活流通、降低成本。严格执行蔬菜等鲜活农产品运 输绿色通道政策。认真落实对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 场、社区平价菜店等的扶持政策,鼓励城市连锁超市、 高校、大型企业、社区与农产品流通企业、专业合作社 、种养大户对接,减少流通环节,增加零售网点,充分 、种养大户对接,减少流通环节,增加零售网点,充分 发挥流通主渠道作用。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扩大物流企 业营业税差额纳税试点范围,完善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 地税收政策。调整完善部分农产品批发、零售增值税政 策,推动流通标准化、信息化建设。要多管齐下,切实 把流通效率提上去、中间成本降下来,真正让生产者和 消费者都得到好处。     加强监管、规范秩序。重点加强对食品、药品价格和 医疗、通信、教育等服务收费的监督检查,坚决治理交 通运输领域乱收费乱罚款,纠正大型零售商业企业违规 收费行为,严厉查处发布虚假信息、囤积居奇、操纵价 格、恶意炒作等违法行为。把握好舆论导向,正确引导 社会预期。     (三)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进程中,要更加重视农业现代 化。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 中之重,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巩固和发 展农业农村好形势。     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继续开展 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着力提高单产 。引导农民调整结构,扩大紧缺、优质农产品生产,支 持蔬菜、肉蛋奶、水产品等生产。农业补贴要继续增加 总量,提高标准,扩大范围,完善机制,新增补贴重点 向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各种生产服务组织倾斜 。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今年小麦、稻谷最低收购 价平均每50公斤分别提高7.4元和16元。健全主产区利 益补偿机制,增加粮油、生猪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大县奖 励补助资金。实施新10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按照新的 国家扶贫标准,全面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加大集中连片 特殊困难地区扶贫开发力度,让扶贫对象更多地分享改 革发展成果。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要大力 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对良种繁育、疫病防控、农产 品质量安全等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支持力度。加快推 进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和建设,健全乡镇或区域 性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完善农业技术补贴制度,促进先 进适用农业技术到田到户。建好现代农业示范区,推进 高产创建和标准化创建。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     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中央财政用于“三 农”的投入拟安排12287亿元,比上年增加1868亿元。要 搞好灌区配套改造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发展节水 农业,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力度,大规模建设旱涝保 收高标准基本农田。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小型水库除险 加固和山洪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加强农村水电路气以及 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环境治理,加快农 村危房改造,继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深化农村改革。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要认 真搞好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 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是法律赋予农民的财产权利,任 何人都不能侵犯。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严格保护耕地。制定出台农村集 体土地征收补偿条例。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 化龙头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农 业保险,提高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