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2013-2016年度北京市推荐全国综治系统先进工作者事迹材料(20位)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韶九“关门哥”每晚关门坚持12年 发表时间:[2017-06-04] 来源:首都政法综治网 作者: 编号:A01 姓名:武长宏 单位:东城区东华门街道韶九社区关门队 今年52岁的武长宏是一名专职小广告清理员,也是东城区东华 门街道韶九社区关门队的一名志愿者。 2005年,为了保证韶九社区的一方平安,社区党委会同社区综 治委,根据本社区有的小区没有物业的实际情况,特别在社区成立 了关门队,并设立了治安志愿者岗位——关门员。每晚10点过后 ,当夜深人静、家家户户进入梦乡之际,关门员们却要走出家门 ,开始对社区的14个居民院进行巡查,发现没有锁闭大门的院落 ,马上逐一进行关闭,防止不法分子入室作案。武长宏担任这一岗 位已经12年。 韶九社区已连续17年无发案,多年以来,先后获得北京市平安 社区、北京市无发案社区、北京市“百姓心目中的平安社区”等荣 誉称号。民主管理,居民自治,是社区平安建设的基础。截至目前 ,韶九社区夜巡关门队共有关门员10名,正是因为有了许多小武这 样的志愿者无私奉献,社区的治安环境才会越来越好,广大居民才 能安居乐业。 每晚绕圈检查社区楼门院 每天晚上10点,武长宏准点出现在韶九社区的胡同里,开始第 一趟夜巡。他先沿着东皇城根南街向北走去,这条街上虽然有几个 楼院装上了大门,而且有保安站岗,但还是有几个临街的院门无人 看守。这样的院门便是武长宏的重点巡视对象。 沿街走到灯市口西街向东去,这条街上也有好几扇门是需要重 点关注的。武长宏细心地一一检查,把门关得紧紧的后,才转身离 开。 离开灯市口西街,直奔王府井大街,走完这条街后,武长宏最 后拐上东安门大街。这四条街,是武长宏每天晚上必走的一个“圈 ”,面积为0.15平方公里。“圈”内还有锡拉胡同、韶九胡同以及 北官场胡同三个胡同要检查。 每检查一道门,连一分钟都不需要,但是查完0.15平方公里内 的所有院门、单元门,45分钟就过去了。而当第二趟检查完成的时 候,时间已近午夜12点了。 曾经,因为院门洞开,韶九社区曾出现窃贼尾随业主进院入室 盗窃或偷自行车的案情,令居民有些不安。当时,大部分院子,尤 其是平房院落的大门,不但没人看守,还因为进进出出的人多,大 家根本不注意关门,这才使犯罪分子有了可乘之机。那时,社区有 意组建一支义务“关门队”后,平时沉默寡言的武长宏表示愿意义 务夜巡。就这样,从2005年开始,武长宏一直在充当着“门神”。 一趟巡完,再来一趟,第二天还要正常上班。 12年当“门神”几乎没请过假 从2005年至今,武长宏担任“门神”已经满12年了。 12年来,武长宏夜巡几乎没有“请过假”,每个年三十的晚上 也是这样度过的。韶九社区党委书记吴祥明说,社区曾“突击查岗 ”,发现武长宏每晚都在不折不扣地履行承诺,大家都很钦佩。 吴祥明介绍,这个岗位看起来简单,实则不易,首先是时间上 的不易,一天两天半夜起来也许还好,但是天天如此,一般人都难 以坚持,尤其是一圈转下来,少说也要一两个小时;其次是气候温 度上的不易,夏天还好说,冬天的时候,北风凛冽,气温零下十几 度,一圈转下来,整个人都会冻僵;最后是身体上的不易,普通人 偶尔熬熬夜,受受冻,都难免头痛脑热,别说是一年365天,天天如 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身体要承受更多的病痛。 有了“门神”,社区里的安全系数明显提高,再没听说夜间发 生过小偷小摸的案件。有一次,武长宏发现锡拉7号院的防盗门虚掩 着,上去仔细检查,原来防盗门的锁已经坏了,他立即通知社区 ,及时采取措施,保证了大门的锁闭。依仗这个细小的防范措施 ,给社区创下连续17年无发案的记录提供了又一保障。 比起赞誉,这才是让武长宏最欣慰与自豪的事。 每年义务更换灭火器 韶九社区党委书记吴祥明介绍,武长宏在社区治安志愿者队伍 中,由于相对年轻,因此许多脏活累活总少不了他,他也义不容辞 地担当起了所有的重体力工作。 韶九社区现有灭火器一百多个,分布在14个居民院65个楼门中 ,楼层不同、位置不定,每年必须更换一次。武长宏志愿承担了灭 火器的更换工作。更换灭火器是一个苦活累活,并且完全是义务 ,没有一分钱的报酬。这种差事,谁都会皱眉头、发牢骚,可是多 年来,只要社区一声召唤,武长宏随叫随到,从未讲过价钱,皱过 眉头,发过牢骚,总是一边擦着汗,一边乐呵呵的继续忙前忙后。 这项工作,光有蛮力气是不行的,还必须认真心细。韶九社区 65个楼门,需要挨门逐一检查,及时发现过期的、干粉重量不合格 的都要更换,为了保证千家万户的安全,他干起这个差事来认真仔 细,不放过任何一个安全隐患。 吴祥明书记说,出于对他的信任,这个活也就始终落在他的肩 上,多年来,每当到了换灭火器的季节大家都能看到他辛勤、忙碌 的身影。 武长宏虽然身材瘦小,看上去并不健壮,但社区工作者都知道 ,他干起活来却干脆利落。韶九社区在创建国际安全社区及全国文 明城区的过程中,坚持定期清理可燃物,消除安全隐患。在清理的 过程中,常会发现有许多废弃家具,武长宏每次都志愿帮忙清理。 因为他在街道公益组织上班,因此社区的好多活都是他利用休 息和业余时间去干。受他的感染,街道环卫所的师傅们也同他一道 出车帮助社区清运垃圾。 节假日戴上“红袖标” 东华门街道是北京的核心区域,治安任务至关重要,邻里守望 岗的值班任务重且人员紧,为了满足值班站岗需要,武长宏同志牺 牲了大量的业余时间,只要到了节假日,就是他到社区值班上岗的 日子。大家都说他是节假日里最忙碌的人。 每年的两会、国庆节及其他重要时期,社区需增加早晚巡检人 员,巡检员需要早上6点就上岗,中午12点到2点,晚上6点至8点都 要站岗值班。这几个时间点的巡检是一般人不好坚持的,而武长宏 却自告奋勇,在这个岗位上坚持了8年之久。 武长宏连续8年被评为社区先进治安志愿者。不仅在治安方面做 出了积极贡献,在社区其他工作上也发挥了积极作用。社区的阳台 菜园,他成为一名辛勤的园丁,在炎热的夏季,他总是抽出时间为 菜园浇水施肥。 在他的影响带动下,爱人及女儿也积极投身社区的公益事业 ,爱人担任了楼门长,承担起本楼门的治安信息收集、安全防范的 义务。女儿利用寒暑假积极参与社区公益活动,争当文明青少年。 在社区的大爷大妈眼里,这个十几年如一日为社区、为他人奉 献的“小武”就是他们的亲人和依靠。 社区综合治理主心骨 发表时间:[2017-06-04] 来源:首都政法综治网 作者: 编号:A02 姓名:沈琦 单位:西城公安分局 “西里二区一警花,男女老少都夸她……”随着快板有节奏的 敲击声,一位须发花白、头戴礼拜帽的回族老人在观众不断地掌声 中正表演者自编的快板书《平安社区花》,而快板中的主人公,正 坐在台下面带笑容,周围都是自己社区中的“大伯”、“大婶 ”,第一次听到以自己的故事改变的快板书,虽然都是平时的亲身 经历,但她年轻的面庞上仍然忍不住腾起一团红晕。她——就是北 京市西城区牛街西里二区社区民警沈琦。 沈琦,女,回族,牛街西里二区社区民警。在8年的社区民警工 作岗位上,沈琦兢兢业业,敏感意识强,服务百姓主动全面,能够 在社区发挥个人统筹协调的能力,对牛街地区民族团结和谐稳定作 出了贡献。沈琦被牛街群众亲切的称为“百姓的亲闺女”。她先后 荣立个人二等功、个人三等功、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三八红旗 手、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五四青年奖章、首都民族团结先 进个人等荣誉。 反客为主,用行动取得认可 沈琦是个标准的80后,文气的外表,略带稚气的面庞,外加甜 美的微笑,实在难以与警察这个特殊的职业联系到一起。可就是她 ,愣是让全社区的2300户居民打从心眼里信服。 但这种信服可不是与生俱来的,至今沈琦仍清楚地记得自己接 管社区上任伊始的那场“大考”。 2008年11月11日,沈琦接任社区的第一天,她来到社区居委会 。见到治保主任第一面就收到“社区可能今年不供暖,居民要集体 讨说法”的信息。沈琦知道,这是她必须答好的第一道题。 了解清楚情况后,沈琦立即向派出所的领导进行了汇报,并将 情况汇总成文。两个小时后,这份情况反映已经由分局呈报到了区 长的办公桌上。当天下午,区领导就召集供热、社区及相关部门领 导进行专题研究。 与此同时,沈琦与治保主任一起到社区巡视。可刚进小区就被 居民围了上来:“你是警察吧,你是不是代表政府?我们都冻病了 你们管不管?这个小区是回迁安置房,到了冬天没暖气,国家就是 这么安置我们的吗?”连珠炮式的发问让沈琦一时插不上话。见到 有人开了腔,越来越多的居民围拢了过来,面对群众的责问,沈琦 始终保持着微笑,直到大家情绪发泄得差不多了,她开始向群众作 自我介绍,并将针对供暖一事,政府领导重视程度和工作进展向群 众汇报,听完沈琦的解释,居民们的情绪平稳了许多,慢慢散去。 就在当天夜里,小区开始供暖。“社区新来小警察,真帮居民说话 ”的说法也迅速在各家各户传开了。 这件事情也让沈琦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老百姓的基本要 求不高,真心帮他们办事,他们自然喜欢你。 无微不至,用热情赢得称赞 “真的是太感谢了,不知道说什么好,我以为我的手机找不回 来了呢,没想到咱牛街派出所的民警不到半天的功夫就把手机给我 找回来了,太感谢了!……”牛街西里二区居民王女士握着沈琦的 手激动的说。 2015年3月3日上午,沈琦在社区开展两会期间的群防群治工作 ,刚刚巡逻回居委会的她被一名焦急的大姐拦住,原来,这位王大 姐,是小区居民,3月2日晚上因为粗心,将自己的黑色苹果4手机遗 失在楼下的自行车筐里。“手机上有我好多珍贵的照片,真是可惜 了,民警同志,请帮帮我吧。”沈琦边安慰王大姐,边登记了她遗 失的时间、地点以及她家里的联系方式等信息。之后,让王大姐回 家等消息。 在年初,沈琦的社区经派出所的申请,街道增设了23部高清监 控探头。这王大姐遗失的手机还真被监控拍个正着。凭着在社区工 作多年的经验和扎实的社区基础工作,沈琦一眼就看出了是谁捡拾 了手机。当民警沈琦敲开捡拾者房门的一刹那,捡拾者立即汇报要 上交捡拾物品。 之后就发生了文章开头的一幕。整个过程从接到求助到归还遗 失物不到3个小时。 一视同仁,用真诚获得信任 牛街西里二区,是一个少数民聚居小区,居住的大多是久居牛 街的回迁户,6056常住人口里就有3421多人是少数民族。牛街地区 的阿訇、哈吉、乡佬,基本上都居住在这个社区。维护民族团结 ,确保社区稳定自然也成为了牛街西里二区社区民警沈琦的首要任 务。 一天晚上,沈琦接到一个回族居民打来的电话,称:小区居民 家的门上发现了大肉熟食的宣传广告,竟然有的还把广告插在了经 文上(回族居民家门前贴的古兰经经文),少数民族居民很气愤 ,在斋月里发生这样的事,后果比较严重。沈琦立即从家赶到社区 ,路上报告单位领导,布置巡防队员在牛街回族聚居的社区,每个 楼从顶层到一层逐一将广告收回。到了社区沈琦赶紧找群众了解情 况,对居民进行安慰、疏导。此时,派出所民警和巡防队员已经在 社区中收回了全部的200多张广告单。“幸好发现的及时,数量不算 多,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事后沈琦如释重负地说。 问题暂时得到平息,可沈琦并没闲着,她立即将情况呈报了所 领导,并联系区民宗侨、工商等部门,及时查找广告单的散发地 ,进行对商户的教育与处罚,阻止事件的继续蔓延扩大。最终在当 晚23时,全部工作告一段落。快速的处理解决,是“广告”事件很 快烟消云散。第二天,沈琦收到了一条短信,内容只有14个字“民 族工作无小事,牛街警民一家亲”。 面面俱到,用能力赢得尊敬 沈琦常说,社区民警就是百姓的“保健医生”,要经常为居民 “打防疫针”,提升百姓的安全防范意识,为百姓送平安到家。 沈琦在社区创新宣传发动形式,创建“平安进我家”主题宣传 。涵盖群众会、法制课堂、社区民警岗位体验、普法小品演出、张 贴安全防范提示、微信微博民警播报、“民警说防范”专刊、“平 安牛街”防范宣传系列微电影等等。其中她自编自导系列微电影深 受群众喜爱,也起到了防范宣传的作用。在牛街街道办事处、牛街 派出所的大力支持下,“平安牛街”防范宣传系列微电影目前已经 于去年拍摄制作两期。社区民警自编自导,演员来自群众,大家集 思广益,演的开心,观看用心,真正起到了宣传教育的作用。通过 微电影的制作,更多的群众走进了群防群治志愿工作中来,更多的 社情民意提供给沈琦。 “平安进我家”系列活动,在居民中宣传平安理念,提升百姓 安全防范意识。自2009年起至今已经举行各类群众会187场,张贴宣 传提示98期,学生实践课堂活动10次。 百姓的防范意识增强了,社区案件发案降低了,正像活动的名 称一样,平安进入了每一家每一户。社区居民对沈琦的工作也更加 的支持了。 2017年两会期间,沈琦要求加大社区群防群治力量,她认真分 析研判,设计居民治安志愿者巡逻点位,形成震慑效果,并发动、 联络辖区单位、物业、青年群众参与到社区平安建设中来。沈琦专 门召开辖区物业保安员培训大会,细致讲解如何发现问题,如何处 理突发事件等等,并和社区保安员建立顺畅的沟通机制,要求有情 况及时通报。 3月25日社区保安员按照要求,加强楼内治安巡逻时发现一名可 疑男子从业主家中走出,且神色慌张,该保安员边报警边控制,辖 区巡逻的民警也第一时间赶到,后经调查这名可疑男子是一名入室 盗窃惯犯,现已被依法处理,避免了居民的财产损失。 勤奋来源于对责任的感受,努力出自于对使命的夙求,沈琦从 警时间不长,但是她与群众之间的感情却情意绵长,沈琦是居民的 主心骨,她用担当和责任谱写了青年民警与人民群众鱼水情深的动 人诗篇,她用细致和耐心成就了新时期公安战线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线。 基层综治工作多面手赵学军 发表时间:[2017-06-04] 来源:首都政法综治网 作者: 编号:A03 姓名:赵学军 单位:朝阳区潘家园街道办事处综治办 潘家园街道位于朝阳区东南城乡结合部,在3.4平方公里的区域 内,既有举世闻名的潘家园旧货市场,又有情况复杂的六小门店 ,既有成熟的商品住宅区,又有老旧国企宿舍和拆迁楼,是朝阳区 典型的老旧小区集中地区之一,其“老旧小区多、治安防范难,密 集场所多、排查管控难”的特点,造就了一批默默无闻、任劳任怨 、敢于担当、作风过硬的基层综治干部。赵学军同志就是这众多的 优秀干部之一。 赵学军,个子不高,皮肤黝黑还有些粗糙,常年穿着一双老北 京布鞋。他说:“我们的综治工作需要经常入户走访、现场踏勘 ,总在外面风吹日晒,皮肤自然就黑了。每天需要走的地方多,鞋 子要穿合适点才行。”在现职岗位上,他用实际行动体现了基层综 治干部的智慧,用勇于担当维护了基层的和谐,用坚持不懈努力维 护了居民群众的利益,社区入室盗窃案件连年持续下降,社会治安 秩序得到持续改观。平凡的岗位、不平凡的事业,也使他成为了一 名基层综治工作的多面手。 一、坚持真心实意,做群众利益的维护者 在有些人眼里,综治干部都是一副冷面孔、硬心肠。其实不然 ,我们的综治干部们都是铁肩柔情担道义。碰到不合法的事情,他 们必须管;碰到不合理的事情,他们也会问;碰到居民的特殊困难 ,他们会尽百分之百的真心努力去帮扶,作为潘家园街道综治办主 任的赵学军更是如此。 在一次联合执法中,赵学军遇到一位摆地摊的老大爷不配合工 作。经了解,这位老大爷姓高,就住在潘家园地区,已经70多岁 ,长期在此处占道摆摊,执法队员曾经多次劝阻无效,还总是辱骂 执法队员甚至动手对抗。为了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赵学军积极与 高大爷居住的社区居委会联系,得知高大爷是社区的困难户,家庭 负担非常重,老伴重病每月需要高额的医药费,女儿身体残疾也无 收入来源。经与社区商量后,赵学军主动与高大爷开展“一对一帮 扶”,经常谈心谈生活,引导他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在政策范 围内,为高大爷安排了一个文明劝导员的岗位,让高大爷参与到地 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既解决了高大爷收入问题,也为地区 平安建设增添了一份力量。在地区的安保任务中,高大爷也成为了 一名光荣的治安志愿者,戴上了他现在“引以为荣的红袖标”。 赵学军说:“多化解一个矛盾,地区就多一份正能量。引导一 个居民从负面消极走向阳光积极,不仅为他的家庭带来希望,更为 地区的平安增加了一股力量。” 二、坚持勇敢担当,做平安社区的建设者 潘家园街道老旧小区占全地区的98%,大部分小区都无物业管理 ,治安防范设施缺乏,导致入室盗窃等可防性案件高发,居民为此 多次到办事处反映。为了改善小区治安状况,赵学军每天都要到社 区进行走访调研,逐个小区实地踏勘,倾听居民的诉求,将需要完 善物、技防设施的小区进行梳理登记,纳入每年重点工作项目。特 别是针对五建小区、建工小区、北汽小区等老旧小区,完成了“平 安示范小区”改造,在老旧小区加装监控系统300余套;对小区破损 围墙修缮并安装防爬刺4975延米,基本达到小区围墙防爬刺全覆盖 。2015年、2016年地区可防性案件发案连续下降。 松榆里社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末,是一个典型的老旧小区。随 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区内的私家车辆越来越多,但小区既没 有正规停车位,也没有专门的停车管理人员。致使狭窄主路双面停 车占用消防通道、横七竖八“霸道”停放、私自“圈地”安装地锁 等乱象随处可见。车主们还经常要在上下班高峰期,忍受小区内 “堵车”的无奈。因争车位、阻止停车等导致的划车、扎轮胎等困 扰群众生活的恶性事件也时有发生,这让居民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 。 2016年,借着朝阳区开展“交通安全示范社区”创建这股强劲 东风,赵学军立即将松榆里社区列入试点,组织劲松交通队、社区 代表、停车公司多次召开现场议事会,研究制定交通改造方案,对 社区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拆除居民私装地锁1000余把,清理“僵尸 车”30辆;将社区打造成3进3出交通微循环模式,增加停车位496个 ,使社区车位达到996个,满足了社区居民的停车需求,松榆里社区 顺利成为朝阳区首批交通安全示范社区。现在松榆里社区的居民都 会面带笑容的说“虽然我们的小区是个老旧小区,但我们有安全舒 适的环境,这就是我们最好的家园。” 小区安全了,居民的心也踏实了。行车通畅了,居民的心也舒 坦了。赵学军时刻把群众的需求当作自己工作的首要目标,把解决 群众的实际困难扛在肩上、装在心里,用一点一滴的坚持,用平凡 而真诚的力量,把潘家园建设的更美好。 三、坚持冲锋在前,做和谐社会的守卫者 为了确保节日和重要活动期间地区安全,赵学军每天和消防、 安监、食药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到重点社会单位,各类门店进行安全 检查,排查安全隐患;佩戴红袖标与地区治安志愿者一起值守加强 岗,开展社会面巡逻检查,保障地区安全。 在近两年的APEC会议、纪念抗战胜利70年阅兵活动期间,他带 领街道干部和地区志愿者到核心区域完成保障任务。还与派出所共 同研究制定了安全信息员工作办法和奖励机制,组建了涵盖40余种 行业1400余人的安全信息员队伍。在各项安保任务中,信息员都起 到了重要的作用,累计为街道和公安部门提供有价值情报信息 1000余件。 2003年,赵学军还是城管队副队长的时候,在地区执法中,被 一名中年男子持两把菜刀砍成重伤,颈部被砍12cm长、5cm深,缝了 41针。大夫说,“再偏半厘米,人就没法救了”。他说到,“当时 也会害怕,可那是代表着政府执法者的形象,我不会退缩”。11年 过去了,赵学军还是不忘初心,一直怀揣着共产党员的奉献精神 ,用自己的坚韧、勇气和担当,始终冲锋在前。他扎根朝阳、服务 潘家园。用自己平凡的坚持,带领潘家园人守护家园平安。 心系群众的好法官 发表时间:[2017-06-04] 来源:首都政法综治网 作者: 编号:A04 姓名:王志勇 单位: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 王志勇,男,1980年出生,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硕士 ,2006年7月到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先后从事刑事审判和执行工作 ,自2010年3月至今从事信访工作,现任海淀法院信访办主任。 王志勇政治立场坚定,扎根基层信访工作岗位,在困难面前从 不畏惧从不退缩,对信访群众饱含真情,在化解一件又一件的信访 矛盾过程中,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贡献力量。 因工作成绩突出,他曾3次荣立个人三等功,荣获最高法院涉诉 信访工作先进个人、北京市模范法官、北京市信访工作先进个人、 北京市法院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法院系统党建工作先进个人 、海淀青年五四奖章、平安海淀杰出贡献奖等多项荣誉。 一、始终心系人民群众,践行公正为民工作宗旨 由于缺乏证据,老陈“代表”60多个农民工讨薪的案件始终无 法立案。一脸愤怒、一身酒气的老陈开始了四处信访,在法院门口 喊口号、拦班车、堵截院长,还曾把法官反锁在接待室里撒酒疯。 上访十年间,老陈的足迹遍布天安门、新华门等地。 这是十几年前的一个工程,老陈所提供的只有一大堆林林总总 、破破烂烂的农民工兄弟们的身份材料,有的人已经去世,有的人 身份信息则无法核实,剩余的40余人分别居住在山东省临沂市十余 个区县、乡镇。 为化解此案,王志勇在春节前赴山东省临沭县、蒙阴县等农村 ,连续3天冒雨挨家挨户走访和寻找曾在老陈手下干过活的农民工兄 弟。 冷雨中的泥泞乡间小道,老陈和王志勇一前一后,深一脚浅一 脚地往前走,看到王志勇为自己“洗冤正名”老陈热泪盈眶,拉着 王志勇的手说:“王法官,你们为我的努力我都看到了,这个事这 么多年了,我有很多做的不对的地方,请你们原谅。其实,现在要 不要到钱都不重要了,我老陈这辈子实在,不撒谎,你们能信任我 ,我知足了!你们不用再去调查别的老乡了,这个事我不起诉也不 上访了!” 后经调查,确实发现老陈垫付了农民工工资。为了维护信访人 的利益,王志勇同志又在山东蒙阴县和北京两地继续为其协调用工 公司,帮助双方达成和解,并迅速落实了补偿。 事后,只有小学文化的老陈用歪歪扭扭的字迹给海淀法院写了 一封感谢信:“我想通过这件事情的经历,我老陈一定要重新认识 我自己。人生路上要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去度过自己的一生……”。 王志勇总结认为,办理信访案件一定要要深入“田间地头”、 “坊间炕头”。只有真正深入基层,才能了解案件的第一手材料和 背景情况,才能体味信访人的生活甘苦和心路历程、打通交流和理 解的渠道,才能拉近和人民群众的感情,才能找到化解“骨头案件 ”的新方法、新途径。 七年多来,王志勇的足迹不仅深入到了京城的城区郊区、小胡 同、城中村,更是遍及黑龙江、内蒙古、山东、河南、江苏、浙江 、湖南、广东、海南等全国10余省的50多个市县乡村的基层现场 ,心系群众,体察民情,将公正为民宗旨落实在每一名信访群众身 上。 二、创新多元工作方法,促进信访案件彻底化解 为了给妻子治病,小张多次透支刷卡消费或取现,且经银行多 次催收后并没有偿还,构成信用卡诈骗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 年,缓刑三年,罚金人民币3万元。根据法律规定,定罪量刑都不存 在任何问题,但小张和他的父亲老张从此“义无反顾”地开始了到 北京市高院、最高法院、中央政法委、全国人大等机关的信访之路 。 王志勇同志冒着零下三十度的严寒赴黑龙江农村走访,在一间 倾斜的土坯房中找到了老张。老人消瘦枯槁,房间内茅草盖地,土 墙龟裂,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连窗玻璃都残缺不全,北风呼啸而 入,生存状况极端恶劣。 经调查了解到,老张为帮助儿子偿还信用卡欠款,将家中三亩 多的田地转让给其他村民耕种,换得4万余元,其一人独自生活,仅 靠低保维持生计,身体状况十分不佳,没有希望改变自己的命运 ,信访成了唯一可以做的事。 王志勇认为,依老张的家庭情况,可以申请给予2万元的信访救 助款,但问题是这点钱花完了之后呢?他的生活必然会再次陷入绝 望。 王志勇经过深入思考和研究,打破了简单的“给钱了事”的方 法,创造性地用有限的救助款为没有生活来源的老人买来13只绵羊 和饲料,不仅让老张有一个稳定的收入,也使其有一个希望和寄托 。 第二年夏天,王志勇在去东北办案时顺路去看望了老张。在村 口再次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此时的老张正在草地上放羊,但不同 的是,刻满皱纹的脸上目光矍铄。老张指着活泼的羊群对王志勇说 :“原本已经有19只了,结果前些日子死了一只!”,老人有点惋 惜,但是很有兴致,“女儿家也借钱买了羊,现在我们两家一起养 着。我儿子也把银行的钱全部还清了。感谢党、感谢法院,让我又 有了希望,开始了新的生活。” 除了这种“送羊解困”方法外,王志勇根据个案的特点发现、 创造总结出许多独特的矛盾化解方法,比如“追击溯源”、“心理 治疗”等十余种方法,使得原本棘手的案件一个个得以攻破,彻彻 底底地实现了息诉罢访的工作目标。 三、打造“专办制”工作模式,提升信访工作质效 按照惯常的“转办制”思路,将积案转交给各责任庭室办理 ,信访案件化解效果差强人意。 面对必须按期全部化解的艰巨任务,王志勇主动提出转变思路 的方案——建立“专办制”工作模式,即信访办的工作不再只是组 织、督促、管理信访事务工作,而是主动承担起案件的复查、甄别 、化解、救助、终结等实质性工作,将“分散”办案变为“集约 ”办案,从而避免了原责任庭室化解案件思路不对、效率不高、不 愿自我揭短、难以取得信访人信任等弊端,有效整合利用全院的信 访化解资源。 在此种工作模式下,王志勇又总结提炼出“一二三多”信访工 作机制,即“一个制度,两个理念,三项原则,多种方法”:以 “专办制”为核心,以“尊重事实和法律”和“不忘初心、将心比 心”为理念,以“深入走访、帮扶救助、打击非访”为原则,因地 制宜运用多种方法,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可操作、可复制的信访 工作体系,以化解大量骨头案件。 七年多来,王志勇共办理各类重点信访挂账案件600余件,成效 显著。他说:“法院的涉诉信访工作具有司法性和群众性的双重属 性,涉诉信访制度是考量社会矛盾的‘晴雨表’,吸附社会矛盾的 ‘吸铁石’,缓和社会矛盾的‘减压阀’,化解社会矛盾的‘灭火 器’,还是修补、填充现有社会矛盾解决机制缺陷和空白的‘弥合 剂’。以‘信’立身,以‘访’济民。这是我对信访的理解,也是 我对信访的理想。” 王志勇创造总结的“一二三多”信访工作机制被全市法院及很 多外地政法系统学习借鉴,被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 大学等各大高校及河北、福建、四川等多地政法机关邀请授课,获 得各方普遍好评。 扎根综治做贡献 围绕中心促疏解 发表时间:[2017-06-04] 来源:首都政法综治网 作者: 编号:A05 姓名:孟春雷 单位:丰台区大红门街道综治办 孟春雷,男,1980年2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2002年参加工 作,2005年从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期间历任综治办内勤、副 主任、综治办副主任(安全科长)、综治办常务副主任。现任丰台 区大红门街道办事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该同志 在基层综治岗位上始终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不畏艰难,脚踏实地 ,无私奉献,视野开阔,创新意识强,勇于担当,敢于碰硬,时刻 不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十多年工作期间,都能兢兢业业,勤 勤恳恳,任劳任怨,不计名利得失,服从安排,顾全大局,并出色 地完成组织交给各项任务。 一、牢记综治宗旨,筑牢防控网络 该同志始终把降低发案率、提高安全感、筑牢防控网作为维护 辖区安全第一要务,狠抓落实。为筑牢防控网络,孟春雷同志带领 科室同志及施工单位,冒着30多度的高温,认真摸排辖区31个社区 、4000余个门楼、20余条干道,在与社区居民充分沟通的基础上 ,认真研判,确定监控探头最佳安装点位,制定详细的安装方案并 全程监督后续安装。在街道工委、办事处的支持下,投资500余万元 ,安装技防探头664个,辖区高发案的老旧小区视频监控已基本实现 100%全覆盖,有效震慑了犯罪分子,减少了入室盗窃等可防性案件 的发生,获得了居民的一致称赞。在重大活动和重要时期发挥群防 群治力量,积极做好安保工作,同时固化安保模式,完善区域防控 、等级防控、网格巡控措施,形成以点带面、整体防控态势,构建 了全天候、全方位、多力量立体防控模式,借助现代化科技手段 ,把人用活、把科技用活,确保了矛盾不升级、纠纷不激化,维护 了重要时期社会面平稳有序。 二、克服家庭困难,工作中的拼命“三郎” 2015年大红门街道被确定为:市级挂账社会治安突出问题综合 治理整治重点区域,为顺利完成销帐任务,孟春雷同志立足本职带 领全科同志不分昼夜、节假日开展交通秩序整治; 抓防控,压减发 案率; 强基础、建设技防设施;同时注重协调,调动各部门及辖区 社会单位积极参与压发案工作中来。全年周六日、节假日基本上没 有休息过,特别是摘牌后期,每天工作量长达18个小时以上,每天 下班回家,他四岁的儿子早已熟睡,望着孩子的可爱样,内心是无 尽的愧疚,不过工作的责任感催促着他,踏实认真工作,才是给孩 子树立最好的榜样。经过上下齐心、多方努力,最终完成了首都综 治委下达的治安案件、城管热线举报数双降20%的工作目标,一举摘 掉了挂账重点地区的帽子。辖区居民看到了周边交通顺畅了、环境 整洁了、治安形势好转了,为感谢街道的付出向办事处赠送锦旗2面 。 三、发挥综治优势,助力非首都功能疏解 自北京市下达人口调控、非首都功能疏解工作以来,孟春雷同 志立足本职、充分发挥综治组织协调优势,认真谋划,勇于担当 ,采取各项措施,为辖区的疏解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2015年至 2017年是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关键时期,为实现市、区相关工作要求 ,街道工委研究决定,街道疏解办设在综治办,孟春雷同志作为科 室负责人协调辖区疏解工作。2016年11月是疏解任务的关键时间节 点,然而就在这时,其妻子被查出患有血小板减少综合症,血小板 数一度低于正常值得二十分之一,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其父亲年事 已高并患有甲状腺肿大病症,在各项压力叠加下,该同志以工作为 重,将其妻子及父亲送至医院后,白天仍然坚持工作,夜间照顾家 人,他的行为时刻向人们阐述无私奉献精神的真谛。在疏解工作推 进过程中,孟春雷同志会同科室、所队,探索出了“梳”、“谈 ”、“打”、“转”、“消”、“拆”六字工作法,“梳”即梳理 疏解对象,区分不同性质;“谈”即谈法律政策、政策攻坚;“打 ”即打击非法违法行为;“转”即转变经营模式,给予生存空间 ,减少矛盾和对立面;“消”即消除安全隐患;“拆”即拆除违法 建设。平稳有序、保质保量的完成了疏解任务。拆除、关停出租大 院30余处、23万多平米;关停人防工程58处、普通地下室33处;整 治、拆除违法群租房468户(次)。 四、服务居民,勇担当、办实事 2013年石榴园南里首开集团下辖的6处10000余平米的违法建设 纳入了综治工作的视线。该区域内的出租大院房屋简陋、大量流动 人口聚集、安全隐患突出;周边偷盗、抢夺、打架案件频发,治安 问题突出;大院及邻近小区周边污水横流、垃圾满地,环境问题突 出,而且愈演愈烈,居民反映强烈。针对这一乱象,为消除安全隐 患,改善地区环境,该同志以问题为导向,坚持原则,敢于碰硬 ,先后3次到该地区的产权单位市属国企首开总部向集团领导反应、 协商相关问题;8次主动联系并向首开集团项目负责人就相关问题进 行协商;先后20余次约谈承租大院的10名负责人、转租人及利益相 关人员,讲明此出租大院的安全危害及北京市出租房屋管理规定 ,同时协调各相关职能部门多管齐下,一边宣传、做工作,一边发 动周边居民、治安志愿者、老党员劝离租住人员。因大院清整、拆 除涉及出租人巨大经济利益,承租人先是用人情拉关系送钱送物 ,企图蒙混过关;被严词拒绝后,先后纠集北籍、浙江籍社会闲散 人员对孟春雷同志多次采取电话威胁其家人安全,下班尾随恐吓等 方式企图让其知难而退。然而该同志凭着刚正不阿、勇于担当的工 作作风、正派的处事风格及过硬的综治工作经验。通过三个多月的 集中攻坚,最终将盘踞近十年的违法建设拆除,周边环境得到了明 显改善,居民拍手称快。 自2005年起从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以来,孟春雷同志在综 治系统可谓是一名“老兵”了。在工作岗位上,他始终立足综治本 职,紧密围绕街道中心工作,不断探索开拓,一步一个脚印,步步 迈上新台阶,街道综治工作稳步发展,群众的安全感有所提升,为 辖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努力工作着、默默奉献着。孟春雷同志 2009年获得嘉奖,2010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2014年被北京市评为 《首都环境建设突出先进个人》,2015年被北京市评为《国家安全 人民防线建设工作先进个人》、2016年被评为《北京市人民防空先 进工作者》、2014、2016年分别荣立个人三等功。 用信念和执着守护北京城市副中心平安的张志军 发表时间:[2017-06-04] 来源:首都政法综治网 作者: 编号:A06 姓名:张志军 单位:北京市通州区委政法委 张志军,男,中共党员,1960年出生,现任北京市通州区委政 法委常务副书记、区综治办、流管办、护路办主任。在政法战线奋 战32年的他,始终铭记习近平总书记“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 第一需求,是极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的教诲。做 为党员,他怀着无比的忠诚,恪守着为民的信念,在综治战线上励 精图治。做为领导干部,他坚定执着,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在平 安建设岗位上无私奉献。做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者,他敢于担 当,日夜兼程,为早日建成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保驾护航 。 2011年下半年,张志军同志由区公安分局副局长调任区委政法 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时,面对全区综治工作基础薄弱、全市排名 垫底、群众安全感落后的局面,他没有埋怨、没有气馁,认真查找 原因,打基础、谋长远、强责任,化压力为动力,带领全区综治系 统大打平安建设翻身仗。近年来,通州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日趋完 善,全区可防性案件年均下降8.3%,辖区群众安全感连续上升到全 市第六,2015年综治满意度全市排名第一,连续五年被评为首都社 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区。 深入基层,用“责任”筑牢平安通州基层基础。 公安出身的张志军同志,对工作敢于拍板,对基层平安建设 ,他更是敢于较真。有一次,他检查村庄社区化工作,为了多发现 工作推进中的问题,午饭都没顾上,一天下来就跑了20个村,从早 上七点到晚上九点,对每个村的工作进展、资金使用和难题逐一调 研。针对部分村将区级补助资金用于其他建设,且镇、村资金保障 不到位的现状,他在推进会上严肃地说,“区财政的每一分钱都要 用到该用的地方,否则就是我的失职。镇、村资金不到位,说明基 层对这项工作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正是对基层情况的了然于胸 ,他立即叫停“问题村”,并提出只有整改到位、镇村配套资金到 位后方可继续推进。他同时果断调整工作方向,确定了典型引路、 先易后难的思路。仅用三年时间,通州区在全市就率先实现了全区 475个行政村的村庄社区化工作全覆盖,农村地区的治安防范能力显 著提升,治安案件和可防性案件同比分别下降32.4%和41.3%。 思想超前,用“一流”谋划平安通州重大事项。 随着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张志军同志深知首 善和一流标准对做好城市副中心平安建设的重要性。为此他带领同 志们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实地调研了解实际情况和需求,每到一 处,他总是记的最多、问的最详细、听的最仔细。在此基础上,反 复研究、科学论证、严格把关,《关于北京城市副中心背景下开展 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建设的实施意见》出台并与副中心总体规划有 机衔接,《关于加强基层综治中心规范化实施意见》以区两办文件 在全市各区率先印发,全区平安建设日常(季度)考核机制在全市 率先试行。区委区政府关于平安建设的一系列决策部署陆续出台并 高效服务于城市副中心建设,无一不凝聚着张志军同志辛勤的心血 ,无一不闪烁着张志军同志智慧的光芒。 勇挑重担,用“奉献”筑牢平安通州外围防线。 开年之际,每逢国家办大事、办喜事的时候,一定是张志军同 志最忙碌的时候。2015年,为确保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的顺利举行 ,北京市委市政府决定进一步加强外围检查站建设,全面提高查控 能力。从工作部署到投入使用,工期仅有两个多月,张志军同志硬 是把这项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圆满完成了。 在他眼中,他看到的不仅是将原有的三个检查站改、扩、建为 十一个站的艰巨任务,也不仅是60多天要完成设计、招标、建设、 资金和人员到位等工作事项,更是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 ,高质量完成这项政治任务。为此,他以时为单位制定了每天的工 作计划。他更是每天调度一次工作,每天深入施工现场,每天逐一 检查11个检查站的工程进展。有时因为工作交接,甚至就在施工现 场打地铺,在工程施工的1个多月,他回家仅有四次,其余时间都在 单位和工地度过。年近花甲之年的他坚守一线36天,熬红了双眼、 熬哑了嗓子,有人说他不值当,他却说:“我们多忙一分,群众就 多一分平安,我们忙的都是关系老百姓平安的事情”。正是张志军 同志忘我的工作精神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建设任务最重的通州区在 全市率先提前完成建设任务。 视野开阔,用“创新”打造平安通州建设品牌。 在大力推进综治各项基础工作的同时,张志军同志大胆尝试 ,积极创新。上任之初,他就主张要以技防为统领,充分发挥科技 对社会治安防控的支撑作用。按照这个思路,他坚持以点带面,步 步为营,协调推进了台湖镇“三位一体”防控体系试点、全区公共 安全视频监控一二三期建设、老旧小区安防改造工程等诸多工作。 结合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实际,统筹推进了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四期 规划布点以及老旧设备升级工作,率先在全国开展无线4G视频专网 建设,扩大“地网”工程建设成果。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的广泛 运用,使通州区提前告别了家家装防盗网的时代。2016年9月通州区 还赢得全国“雪亮工程”首批示范城市(区)称号。 在此基础上,在张志军同志的不懈努力下,具有通州特色的立 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面构建,全区平安建设能力和水平得到全 面提升。一是大巡逻格局不断完善。组建起了千人辅警巡逻队,实 现了社会面防控的全时空、全地域、大联动、大整合,实现了全区 街头警情同比下降7.6%。二是网格化管理逐渐铺开。协调推进社区 (村)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固化“一村一警(政法干警)”工作 机制,实现223名社区民警、97名法官、59名检察官、64名律师全部 沉入社区(村)。三是外围查控工作常态化推进。累计抓获违法犯 罪嫌疑人481人,查获管制物品78件、毒品91克,坚决把安全隐患堵 在京门之外。完善的防控体系不仅使全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渐 入佳境,同时治安防范能力得到了大幅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显著提升。 张志军同志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新时期的综治领导干部,一位 率先垂范、身先士卒的共产党员,一位心系和谐稳定、心系群众平 安的政法卫士,一位夙夜在公、任劳任怨的综治办主任。 守护百姓 为社区找回人情味 发表时间:[2017-06-04] 来源:首都政法综治网 作者: 编号:A07 姓名:李霞 单位:顺义区旺泉街道宏城花园社区 李霞,女,1978年3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2009年至今从事 社区工作,现任顺义区旺泉街道宏城花园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 主任。 清风拂来,碧草摇曳,春天的清晨,很多居民在小广场上晨练 ,这时一阵读书声从居民楼传来,仔细听,竟然是《弟子规》。有 着这样和谐气氛的就是花园式明星社区——顺义区宏城花园社区。 然而,要是退回到几年前,这里还是环境在街道排名倒数、安全隐 患多发的老旧小区。李霞到任后三年后宏城花园社区从老旧小区到 宜居家园,实现了华丽变身。 一、为民办实事,志愿者把她当自家人 “哟,我大闺女来了!”70多岁的毕大婶看到李霞进门,赶紧 迎上去紧紧抱住她。这次李霞是来看望毕大婶的老伴儿。老爷子是 退休干部,是社区安全守护的志愿者,听说他生病了,她一直挂在 心上特意来看望。 小区里有一位80多岁的独居老太太,特别爱吃饺子,可是她又 有严重的心脏病,无法亲自动手。李霞便和社区志愿者一起上门为 她包饺子,并承诺她以后只要想吃饺子就来。从那之后,每次老太 太想吃饺子打电话,志愿者就上门服务。老太太逢人就说她的贴心 ,说社区的好。 宏城花园社区共有22栋居民住宅楼,1004户2390人。自从她 2011年来到社区,为居民办了很多实事,在社区设立了“百米安全 圈”,每个安全圈配备工作人员,做到居民百米内安全维护有人应 。同时推行为上班族的志愿者或居民提供在特定、非工作时间的预 约式服务,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或残疾人提供上门代买、代办等“私 人定制化”服务,解决了很多居民的现实困难。 像毕大婶和独居老太太一样,小区里很多居民看到李霞为社区 的大事小情操劳,都记在心上,对李霞也有很深的感情,居民们也 把她当自家人。有一次她不小心崴脚了,就在走回社区一两分钟时 间,好几位居民给她拿来药品,并嘱咐她要保重身体,大家都把她 当自家人来保护。 二、推行居民自治,老旧小区变宜居安全家园 2015年春,宏城花园社区75岁的高老师在微信朋友圈发了题目 为“春天的花海,幸福的宏城”的图文,没想到,这条信息在朋友 圈里火了。很多朋友看到高老师居住的社区环境优美如花园,技防 设施如铁桶都特别眼馋。 走进这个明星社区,墙面粉刷一新,道路干净整洁,36个高清 探头达到360度旋转,实现了社区安全守护无死角,广场宽敞设施齐 全,博物馆、阅览室、舞蹈室提升社区文化气息……居民说起小区 的变化都十分感慨。 “我们是老旧小区,以前道路凹凸不平,连一个休闲娱乐的地 方都没有;并且偶尔还有入室盗的现象,可以说我们出个门都不放 心家里。”社区王阿姨说,她上任后开始一轮大改造。 2012年初她带领社区工作者走进社区2000多位居民家中调查 ,梳理出了10项硬件改造工程,1项技访设施改造工程。争取到旺泉 街道工委100余万资金,对西餐教室、政务服务大厅和遗留的问题 15年之久的安全隐患中心广场进行全面升级改造。驻区开发公司也 被李霞所打动,出资3000余万元为社区完成了10项硬件改造工程 ,出资百余万完成了技访设施改造工程,宏城花园社区成为顺义区 景观改造的样板社区。 为了维护社区环境和实现安全自治,2014年宏城花园社区修订 了《居规民约》,推行居民自治。她认为“《居规民约》想推行下 去,必须要体现居民自己的想法。大家共同遵守,最后才能服务大 家。”《居规民约》推行后,果然效果显著。大家都有了家园意识 和安全意识,见到垃圾主动捡起来放进垃圾箱,看到有人折花也会 上前劝阻,看到陌生人出入小区会主动上前查询……。小区居民纷 纷表示:“自从我们小区安上技访设施,我们现在再也不怕出门不 放心家里了。” 三、“楼栋熟人圈”,让社区变成大家庭 前几天,宏城花园小区一位住一楼的居民出门忘了拔钥匙,楼 上的邻居下楼看到了就把钥匙拔下来送到居委会。这样互助的小事 ,如今在社区里比比皆是。一栋楼里住的邻居都很熟,平时出门打 招呼,没事串个门、聚个餐,社区变成了一个大家庭,同时邻里的 和谐也成为彼此安全的守护者。 这要说到以前,却是另一番情景。“以前谁家钥匙忘了拔,邻 居看到了不敢管,怕说不清。纠纷也不少,不是这家装修被投诉了 ,就是那家走路声音吵到楼下了,甚至有的居民炖肉邻居都对味道 大有意见,社区的矛盾调解工作占去社区大量人力物力,社区根本 就无暇开展其它工作。” 而李霞下决心要改变这种状况。“居民有矛盾很大程度上是因 为大家互不认识,如果大家熟悉互相理解了,也就闹不起矛盾来了 。”为了将社区的“生人社会”向“熟人社会”转变,她在社区推 行“楼栋熟人圈”。 “远亲不如近邻”,以每一个单元为一个“熟人圈”,每栋楼 都是一个“俱乐部”为目标,搭建“熟人”平台。以一个单元为单 位,居委会每月定期组织居民大聚会,大家坐在一起聊聊天,互相 认识了,慢慢地就变成了“熟人”,去年,社区还组织了“最美邻 居”的评选。2016年,社区参与邻里矛盾纠纷调解、楼道堆积物清 理均为零。 四、创新志愿者教育,“五色课堂”成品牌 每个月,社区87名志愿者会聚集在社区上培训课--“蓝色平安 课堂”,学习新技巧、帮助他人、守护社区。同时志愿者学习还得 到延伸和拓展,每季度听退休的国学老师讲《弟子规》,将志愿者 的包容、为民服务与《弟子规》中的小故事融合,使每一位志愿者 成为有爱、包容、文明的传播者。这个蓝色国学课程和国学课堂的 结合原初就来自于李霞。 “在志愿者培训中,李霞琢磨如何能提高大家的积极性,她想 到无限放大社区志愿者的作用,其中《弟子规》中有很多互助友爱 的小故事,非常适合志愿者去传播,于是就有了宏城特有的蓝色课 堂。”此外,还在社区推行了红色、绿色、杏色、橙色课堂。 红色课堂以“红心向党”为主题,建立社区党员教育主阵地 ,提高党员宗旨意识,传递正能量。蓝色课堂保安全,以安全社区 创建为抓手,普及社区安全防范、家庭安全防范知识;绿色课堂促 健康,弘扬“环保健康”理念,将“健康环保我同行”植入志愿者 心中;杏色课堂筑和谐,传授家庭成员和谐相处之道,促进家庭和 谐、社区文明;橙色课堂暖民心,举办爱家厨房、西点制作、茶道 等兴趣讲座。 “五色课堂”的老师大部分都是来自社区的党员,比如,红色 课堂由退休的国学老师主讲,蓝色课堂由区消防支队、签约律师事 务所等专业人员做讲师,杏色课堂中请最美家庭传授经验,而橙色 课堂中的手工品制作、西点制作则由党员中的手工爱好者来教。同 时,五色课堂还定期走出去,到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目前,由 她创立的“五色课堂”成为了宏城花园社区的一大品牌,它还作为 北京市重点推荐的案例在中组部期刊发表。李霞先后荣获北京市优 秀党务工作者、首都劳动奖章、北京市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北京 市优秀居委会主任等多项荣誉。 用心用情用力打造“平安社区” 发表时间:[2017-06-04] 来源:首都政法综治网 作者: 编号:A08 姓名:唐东彪 单位:昌平区南口镇新兴路社区 唐东彪,男,1963年5月出生,大专学历,中共党员,2003年以 来担任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新兴路社区居委会主任,2015年以来兼 任该社区党支部书记。任职以来,唐东彪同志始终坚持把加强社会 治安综合治理作为打造“平安社区”的基础工作来抓,敢于担当 ,勇于创新,乐于奉献,从源头上化解群众矛盾、维护社区安全、 促进社会和谐。2012年至2014年,唐东彪同志连续三年被评为北京 市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2016年,“唐东彪人民调解工作室”被 评为北京市培育孵化品牌调解室,新兴路社区被评为北京市十佳 “平安社区”。 用心谋划综治工作,全面落实综治责任 “社区工作无小事,安全稳定是大事”。唐东彪同志身处基层 一线,心系一方平安,时时刻刻把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挂在心头、抓 在手里,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社区“领头雁”的责任担当。 从担任社区居委会主任开始,唐东彪同志坚持每天走街串巷 ,对辖区人、地、事、物、组织建立了一本自己的“账”,做到动 态更新、心中有数。在摸透社区实情的基础上,他注重下先手棋、 打主动仗,每年初组织召开社区“两委”会议,邀请辖区群众开展 “平安建设大家谈”活动,集思广益,研究制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工作年度计划,明确工作重点,细化具体措施,真正做到有思路、 有目标、有任务、有举措。 注重压实责任、明确任务,唐东彪同志每年都与社区综治工作 领导小组各成员签订责任书,同步建立了社区治安员奖惩制度,把 每一项任务和责任细化到人到岗,把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与年终考核 、绩效工资等挂钩,有效地传导了责任和压力,强化了激励约束作 用,形成了直达末梢神经的责任体系。 注重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唐东彪同志每月主持召开一次社区 综治工作会议,认真听取情况汇报,及时分析解决问题。对于任何 一个细微的隐患问题,不解决他都不放过,体现了“无微不至、滴 水不漏”的工作作风;对于一些急难险重的问题,他都临阵在前、 冲锋在先,不解决他决不罢休,展现了“敢于担当、敢于负责”的 精神状态。遇到问题不推不躲、想方设法化解矛盾,他用自身言行 ,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在他的带动下,很多群众自觉自愿参 与到“平安社区”建设工作中来,形成了“平安社区人人建、社区 安全人人管””的良好氛围。 用情调解矛盾纠纷,增强群众法制意识 一直工作生活在社区,唐东彪同志深刻认识到,在解决一些关 系社会安全稳定的问题时,只要是与老百姓打交道,既要依法依规 ,还要讲情讲理,只有这样才能让群众心里明白、心情畅快,问题 才能迎刃而解。2015年7月,在昌平区司法局、南口镇党委政府的帮 助指导下,唐东彪同志成立了昌平区首家以个人命名的人民调解工 作室,受到了社区群众的热情欢迎。调解室成立以来,他不仅名义 上“挂帅”,更是行动上“出征”,带着炽热的感情,借助丰富的 经验,耐心地与被调解对象沟通交流,一遍又一遍地进行说服、教 育、疏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认认真真调解每一件民事纠纷。 在健全社区调解组织、开展人民调解的同时,他积极主动与南口镇 司法所、南口法庭沟通联系,为居民群众提供更加专业、权威的法 律服务。两年来,该调解室已成功调解民事纠纷52件,代写各类诉 状、遗嘱等12件,提供法律咨询134次,服务人数500余人,收到被 调解对象赠送的锦旗6面。现在, “唐东彪人民调解工作室”已成 为了当地社会矛盾的“减压阀”、群众心中的“稳定器”,在新兴 路社区“家有矛盾、遇到纠纷,找唐东彪”已成为辖区居民的自觉 行动。 居民法律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平安社区”建设。在全面推 进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唐东彪同志紧扣时代脉搏,把提高居民法 制意识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他从自己做起,系统学习法律法规 ,同时带着社区“两委”人员每月集中学习一次法律法规,提升班 子整体依法办事能力,切实发挥好 “关键少数”作用。对于居民普 法工作,唐东彪同志更是不遗余力、下大功夫:在硬件建设方面 ,把社区居委会非常有限的空间资源整合起来,设立公共图书室 ,向居民群众免费提供最新的法律读本;设立社区普法专栏,定期 更换普法内容,宣传法律知识,筑牢了普法宣传阵地。在活动开展 方面,以举办法制知识讲座为主,以观看专题影片、参加宣判大会 、学生带法回家等形式为辅助,大力宣传法律知识,不断增强居民 的法治观念。通过普法教育,形成学法、用法、守法的浓厚氛围 ,近年来新兴路社区没有发生一起重大刑事案件。 用力夯实综治基础,构建群防群控体系 新兴路社区现有居民1440户、2650人,其中出租房屋约200户、 外来人口约500人,人口规模较大、结构复杂、流动性强,给社会治 安带来了不确定因素。唐东彪同志从社区实际出发,注重综合施策 ,探索采取人防技防相结合措施,着力打造群防群控的“铜墙铁壁 ”,新兴路社区综治工作实现了防范严、管得住、发案少、秩序好 、群众满意的目标。 人防是基础、是关键。唐东彪同志按照网格化、精细化的思路 ,以居民群众为基础,以群防群治力量、义务巡防队伍为骨干,在 社区进出口处设置义务治安值勤岗,加强日常巡查巡控,构建了严 把关口、动态巡查、联户防范的社区治安防控体系,有效遏制了可 防性侵财案件。 技防是手段、是方向。身为社区的“大管家”,唐东彪同志积 极争取上级支持,在社区主要出入口、街巷安装了一批视频监控系 统,对主要道路、关键节点实行24小时监控,安排专职人员24小时 值班值守,切实压减了偷窃等案件的发案率。 特别是对于出租房屋和外来人口管理难点问题,唐东彪同志注 重出组合拳、打整体仗,探索推行综治管理员与计生巡查员合并管 理,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实行定期与随机抽查考核相结合,并注 重发挥出租房主的主体作用,督促做好出租房屋卫生、治安、消防 、流动人口妇检等工作,形成了整体合力。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唐东彪同志坚持用心、用情、 用力落实综治各项措施,带着感情、激情、热情做好群众工作,有 力地维护了社会安全稳定,赢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在平凡的岗位 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倾力打造平安大兴的乔书记 发表时间:[2017-06-04] 来源:首都政法综治网 作者: 编号:A09 姓名:乔登林 单位:北京市大兴区委政法委 【提要】“三联一促”工作法——巧:从2013年开始,大兴区 “拆除腾退”土地3万多亩、违法建房2000多万平米,村民上访上诉 零记录;科技创安——妙:老贼带着徒子徒孙偷遍北京四九城,来 大兴打牙祭,栽了!不服再来,接着栽!来一次栽一次,来两次 ,栽一双!腾、租、借工作法——绝:别看没有土地,照建治安卡 口,守好北京南大门,确保“9.3”大阅兵安全!经过多年努力,大 兴区连续多年被首都综治委评为先进区县,2016年在首都综治考核 中名列全市第二。要问这些事的推动者是谁?请看—— 倾力打造平安大兴的乔书记 【小档案:乔登林,男,1965年5月出生,1984年7月参加工作 ,198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北京市大兴区委政法委常务副 书记】 巧解“拆除腾退”难题 西红门镇地处大兴区最北端,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存在流动 人口多、低端产业多、安全隐患多,基础设施差、环境卫生差、社 会治安差的“三多三差”现象。 为了彻底消除隐患问题,从根本上改变城乡结合部环境面貌 ,2013年,西红门镇准备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利用试点工 作——通过“拆除腾退”,建设高端产业园区,同步还原绿地。 如此大范围的“拆除腾退”工作,不免引发群众的各种议论。 “挺好的房子,非得拆了,为什么?” “拆除可以,补偿给少了我不干!” “我的地十几年前就租出去了,现在说拆就拆,哪那么容易 ……” 面对一些群众的不满,一些干部犹豫了,到底实行不实行“拆 除腾退”决策?关键时刻,乔书记在“拆除腾退”动员大会上鼓励 大家说:“‘拆除腾退’工作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势在必行!因为 只有通过城乡结合部改造,通过拆、建、还绿,才能彻底改变“三 多三差”的现状,才能实现长治久安”。 “拆除腾退”工作规模大、涉及面广、风险隐患多。如何稳步 推动这项工作?他建议把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放在首要位置,并带领 广大政法综治干部投身到“拆除腾退”工作中,按照“健全法治保 障、维护公平正义、促进平安建设”的思路,运用法治思维,解决 在拆除腾退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他协助镇政府出谋划策,通过 集思广益、凝聚共识,最终确定了“三联一促”的工作方案。 第一联:联系企业——成立党员干部联系企业政策宣传小组 ,组织学习和熟悉业务知识、有关政策等,发挥他们熟悉民情、政 策的优势,深入到企业当中积极开展宣传发动、签订“拆除腾退 ”协议等工作。 第二联:联系亲朋——党员干部通过走访房主亲戚、朋友、老 邻居等多种关系人,以叙旧、拉家常等方式,耐心细致地做房主的 思想工作,用诚心获得他们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第三联:联系群众——党员干部通过深入基层群众,访民情、 听民声、顺民意,把群众愿望作为第一信号,在尊重民意的基础上 开展“拆除腾退”工作。 通过“三联”,达到了促进“拆除腾退”工作的效果。自 2013年至今,村民对这项工作的满意度始终保持在95%左右,并一直 保持上访、上诉零记录。 在“拆除腾退”工作期间,他的爱人检查出乳腺癌,但由于拆 除腾退工作进入攻坚期,除了手术当天去过一次外,后续治疗他一 次也没有陪过。回想起当时的情景,他说“真的是非常对不起相濡 以沫的爱人,但是为了政法事业、为了维护群众合法利益和社会稳 定,我的这些牺牲和付出,都是值得的,对得起‘拆除腾退’的群 众”。 妙用科技创安手段 50多岁的胖头鱼是北京的盗窃老手,可近日他的徒子徒孙竟然 全都栽在了大兴区一个叫HJ的大型商圈。胖头鱼越想越生气,点也 太背了,70多万平米的大商场,怎么那么没出息就让人家给抓住了 ! 胖头鱼不服,亲自带着徒子徒孙来到HJ商场大显身手,没想到 刚出手就被抓获。胖头鱼还是不服,再来,结果又被抓获。胖头鱼 到了也没弄明白,栽在大兴,不是点背,而是栽在了大兴的天罗地 网之中。经过了解得知,为了解决类似HJ大型商圈的治安防范问题 ,由乔书记牵头,将人脸识别技术率先应用在了这些地方。犯罪嫌 疑人一进门,就已经被雪亮的监控探头盯上了,栽跟头是必然的。 大兴区的科技信息化建设,可追溯到2010年,当时为解决流动 人口和出租房屋“底清、数明”的问题,他牵头研发了信息动态录 入移动终端,实现了“及时采集、及时录入、及时迁移、及时注销 ”。他意识到,科技信息化应用将是未来政法综治工作的大趋势 ,就这样,他提出了“智能智慧、预防预警、方便高效”的科技信 息化理念,一步步将科技信息化建设融入到了政法综治工作当中。 他先后推进了基层综治中心科技信息平台、天网工程、雪亮工程等 项目建设。近年来,大兴在科技信息化建设上的投入高达6个多亿 ,他牵头实施了区、镇街、村社三级综治信息平台建设,新建高清 监控探头4000余个,基本实现了重点部位、重要场所、公共区域视 频监控系统全覆盖,人脸识别、动态捕捉等高科技手段为公安机关 打击破案发挥了重要作用。 巧解外围防线建设用地难题 2015年9.3阅兵、APEC峰会将在北京先后举办。大兴是京畿要道 ,要想守住首都的南大门,没有检查站怎么行。当时从外省市途径 大兴,通往北京市区的大小道路有60多条,检查站却只有一个。 5月初,按照全市统一部署,由政法委牵头,大力推进外围治安 查控防线建设。建站可以,资金、地方呢? 乔书记向区委、区政府领导汇报,跑财政局、发改委,7200万 元专项经费落实了,但建设用地却没着落。 为了解决土地问题,他提出了“腾、租、借”分类施策办法。 腾,就是对国有土地,协调林业、畜牧、交通等产权部门,把建设 用地置换过来;租,就是对承包出去的土地,协调镇政府、村委会 和承包人,把地租回来;借,就是借用相关企业事业单位闲置用房 ,作为建站和驻地用房。 他不单提思路、想办法,还切实为基层解决实际问题。腾、租 、借这三个字,说着简单,但当时的困难,只有亲身经历了才知道 。就拿租来说,村里把地租出去了,有合同、有协议,承包人开始 是一万个不愿意。他就带着镇里、村里的同志,来回来去跑了十多 趟,面对面去做工作,软磨硬泡,人家才答应下来。“人家承包人 为了国家事业,牺牲了个人利益,我们也适当地提高了租金,实现 了双赢”,他说。 由于找准了症结,用对了办法,8个公安检查站和44个群防群治 卡点在全市率先建成运转。截止2016年底,大兴区外围治安查控防 线累计检查车辆569万辆,检查、抓获、截获各类违法人员2000余人 ,收缴管制刀具等违禁物品3000余件,充分发挥了首都南大门的钢 铁屏障作用。 将消防安全种子植根于百姓心中 发表时间:[2017-06-04] 来源:首都政法综治网 作者: 编号:A10 姓名:施鸿鹏 单位:门头沟区公安消防支队 他是一名消防警官,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严格执法是他的职 业素养;他是一名现役军人,忠诚于党、热爱人民、献身使命是他 的价值追求;他是一名综治工作者,情系百姓、认真严谨、守护平 安是他的责任担当。 从军校毕业走进消防部队的17年里,施鸿鹏努力践行权为民所 用、利为民所谋的理念,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深镌刻在 他的军旅生涯之中。无论在哪个岗位,他总是兢兢业业,恪守尽职 ,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两次,被北京市公安局消防局评为“优秀共 产党员”、“首都消防青年榜样”,2012年荣获公安部“全国优秀 消防监督员”称号。 啃硬骨头、破难问题,重点区域消防管理从“无人管”到“人 人管” 2013年,施鸿鹏被任命为北京市门头沟区公安消防支队防火监 督处处长,上任后他才知道,等待自己的将是从警以来最严峻的考 验。 门头沟区位于北京西部,总面积1455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 占98.5%,辖区经济基础薄弱,低端产业、棚户区、城乡结合部等消 防重点区域集中,消防基础设施不完善,居民防火意识淡薄,给消 防安全管理带来了极大难度,消防安全形势十分严峻。 2012年11月,龙泉镇三家店村四局东五排发生火灾,14间房屋 “火烧连营”,一夜之间化为灰烬,多户家庭无家可归,因为没有 市政水源,老百姓只能“望火兴叹”。该地区是从上世纪60年代形 成的连片棚户区,因为历史原因,产权管理不明晰,逐渐演变为 “无人管”的重大火灾隐患区域。 重大隐患就像一枚定时炸弹摆在施鸿鹏面前。面对难题他并未 退缩,主动扛起这份重担,下定决心要让该地区的老百姓过得安心 、住得放心。身为高级工程师,他利用从事防火监督工作十余年积 累的经验,带队对该地区消防安全现状进行摸排,编写《重点区域 火灾隐患报告》,多次协调属地政府召开专题会议,提请政府划拨 900万元专项资金,改造供水管网,增加20余个市政消火栓,消防环 境得到极大改善。 同时,他深入该地区蹲点指导,督促落实隐患整改计划,进门 入户向百姓普及消防安全知识,帮助群众清理可燃物,发动群众主 动参与到消防工作中,使过去“无人管”的重大隐患区变成如今 “人人管”的安全社区,这颗曾经的定时炸弹被彻底清除。三年来 ,该地区未再发生一起有影响的火灾事故。 心系群众、严谨专业,火灾事故原因调查从“有力度”到“有 温度” “一场大火被扑灭后,并不代表消防部门的工作就结束了,火 灾经常会涉及财产损失赔偿甚至刑事责任,处理不好,轻者群众不 满要求复核,重者很有可能造成行政诉讼或群众上访事件”,施鸿 鹏是这么看待火灾事故调查工作的。 2016年10月18日夜,门头沟区一居民住宅发生火灾,事故造成 一人死亡,家庭财产损失严重。死者家属到场后情绪失控,周围群 众议论纷纷。施鸿鹏带领火灾调查组到达现场后,对现场进行了仔 细的勘验,由于房屋损毁严重,火灾调查的困难很大。他通过燃烧 痕迹、烟熏程度和燃烧物体的色变,在废墟残骸中抽丝剥茧寻找火 因真凶。为了让真相尽快浮出水面,他连续奋战三天三夜,不放过 一点蛛丝马迹,期间往返于尸检中心、科研鉴定机构及相关技术厂 家,最终收集形成完整的证据链,锁定起火源头,证实火灾是由于 电动车电瓶充电爆燃导致。 当他拖着疲惫的身躯,将火灾事故调查报告送到当事人手中时 ,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地。火灾事故原因的及时查明,有力维护了 群众的利益,化解了一起可能引发的极端事件。类似的事情还有很 多,施鸿鹏以专业严谨、勤勉刻苦的工作态度和追求公平正义的为 民情怀,赢得了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赞誉。 全面开花、全民宣传,山区消防知识传播从“我不知”到“我 要知” 来到门头沟区后,施鸿鹏面临的第二个难题就是老百姓的消防 安全意识匮乏。2013年,门头沟区公安消防支队对社会公众消防常 识知晓率做过一次调查,调查结果令人十分震惊,在门头沟的某些 农村地区,竟然有不少百姓不知道发生火灾后要拨打119报警电话 ,甚至没有听说过119报警电话。他意识到,想要提升门头沟区的消 防安全水平,必须从老百姓的消防安全意识入手。 他再次勇挑重担,多次深入大山深处调研考察,摸索出一套行 之有效的办法,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