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浩特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双城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浩特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张双城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全盟农村 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市委十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市十二 届人大三次会议对农村工作的决策部署,总结过去一年全 市农村工作,认真分析形势,全面安排部署今年的农村工 作任务。会前,市委、政府主要领导就会议的内容、形式 多次做出明确指示,提出具体要求。这次会议规模大、规 格高,这都体现了市委、政府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一 会儿,市委马书记和政府朱市长还将分别作重要讲话,大 家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抓好落实。下面,我就全 市农业和农村工作总结、安排如下。   一、2013年农村工作简要回顾   过去一年,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广大 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下,特别是在农口战线干部职工的辛勤 付出和气象、农电、农行、信用联社、安华保险等部门的 大力支持下,2013年全市农村工作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 民增收、农村发展,全面理顺农业发展路径,抓改革促创 新,打基础促发展,兴产业促增收,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 平稳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0.2亿元、 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421元、增长13%。回顾去 年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农村经济运行进一步提质。首先从农民收入层面看 ,增速高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3个百分点、达到13%;净 增幅近千元、达到981元,是增幅较大的一年;农民与城镇 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出现缩小趋势,收入比从去年的1: 2.3缩小到今年的1: 2.1,农民收入来源更加多元化、构成更 趋合理。其次从农村经济层面看,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 、达到7.3亿斤,家畜存栏达到28.4万头只,农畜产品生产 供应能力明显增加,农牧业基础更加巩固;农村非公经济 稳步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经济活跃、达到农村经济总收 入的20%以上,农民收入中来自非农产业的比重超过三分之 一,农村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再次从农业产业层面看,粮 食、蔬菜和畜牧等重点产业呈现出单产提升、总产增加、 收入大幅增长的良好态势。尤其是通过创建水稻和玉米高 产示范引领,推进鄂尔多斯援建设施农业投产达效,建设 奶牛、肉羊养殖专业村和养殖园区带动等一系列措施,构 建了以水稻、蔬菜、奶牛、肉羊为主导的产业构架,农业 和农村经济跨越发展的基础已经夯实。   (二)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提速。在设施农业建设上,胡 力斯台、阿古营子、羊场子等18个设施农业园区建成温室 2374栋、落实到户1512栋,鄂尔多斯援建项目效益初步显 现,万元保护地面积不断扩大。在经济作物推广上,深挖 传统高效品种种植优势,种植有机水稻、绿色蔬菜、瓜类 、花生等超过7万亩,粮饲兼用作物种植比重超过60%,种 植结构不断优化。在养殖业发展上,瞄准产业基础好、投 资风险小、发展潜力大、回报见效快的奶牛、肉羊养殖 ,启动团结、五星、曙光、五七沟等一批养殖专业村和养 殖园区建设,养殖业规模化、园区化、标准化水平不断提 升。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上,积极争取货款贴息、产业化项 目等政策和资金,继续扶持鼎旺、万佳、蒙牛、蒙犇等企 业做大做强,新培育盟级以上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2家,农牧业产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7亿元、利税 3500万元,产业带动能力不断增强。   (三)生态文明水平进一步提高。启动万亩经济林和千亩 樟松林“两林基地”建设,栽植果树6.1万株、樟子松5.5万株 ,营造经济林1350亩、樟松林500亩。利用春季造林时机 ,开展规模空前的义务植树活动,共出动11万人次,整地 6500亩、植树65万株。依托植被恢复、三北防护、巩固退 耕等项目,造林及补植2.8万亩,森林覆被率达到23.2%。实 施城市出入口及周边可视范围内山体绿化732亩,我市被评 为全区重点区域绿化先进单位。持续实施东北黑土地水保 治理项目,实施苏木特项目区白音花和狼洞沟小流域治理 ,完成水保治理25.3平方公里,新增生态保持面积10万亩。 坚持建管并重,加强森林草原防火,严格实施禁牧舍饲 ,生态建设成果得到有效保护和巩固。   (四)为农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农口科技人员承包挂项 28个,落实区级重点项目2个、盟级项目1个,培训农民2万 人次,农业科技支撑力明显增强。累计落实各类惠农补贴 11项,直补农民资金规模达到6457万元,农民人均政策性 收入超过800元。养殖业政策性参保能繁母猪4140口、奶牛 2500头,种植业政策性参保面积54万亩,认定受灾面积 2.8万亩,灾情理赔116万元。农民专合组织发展到114家 ,盟级以上示范专业合作社达到13家,农民组织化经营程 度不断提高。完成农村“三资”清理,顺利推进农村土地流转 服务中心建设,全市千亩以上规模流转土地近5万亩,土地 规模化集约经营面积不断扩大。扎实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 程”和“新网工程”建设,改造农家店15个,泰华农产品批发 市场具备营业条件,农资和农产品流通体系不断完善。   (五)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坚持从农田水利基本建 设入手,持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狠抓水源建设,新打机电井260眼;组织实施2012和 2013两个年度“节水增粮行动”项目,新增有效灌溉面积 2.3万亩,新增和发展节水灌溉面积3.8万亩;实施水田末级 渠系衬砌节水改造8000亩,水田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工程 控制面积新增8000亩;完成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退 耕还林基本口粮田等工程建设,新增高标准农田3000亩 ,发展膜下滴灌1000亩。启动运行防汛信息自动化平台 ,新建山洪易发区自动雨量站42个、自动水位站3个,自动 墒情站4个,灾害预警预测能力不断提高,人工影响天气作 用发挥良好。   (六)扶贫攻坚力度进一步加大。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头 号民生工程,积极争取、多方筹措,不断加大扶贫投入 ,努力使困难群众走出尽快走出贫困线。注重造血式产业 扶贫,实施五丰、金星、古城、前公主陵、腰乐和哈达那 拉等6个贫困嘎查村整村推进发展肉羊养殖。厅局定点帮扶 成效明显,3个厅局单位为合发、国光、五星累计投入定点 帮扶资金821.58万元,新打机电井47眼、新建温室36栋、新 建住宅楼1栋,修路3.2公里、治理山洪沟5公里、改造电力 5公里,227户贫困户、828人直接受益。投放扶贫微贷款 800万元、落实国光村和前公主陵嘎查2个嘎查村互助金项 目,极大缓解了贫困群众生产资金短缺问题。完成贫困状 况调查和建档立卡工作,我市32个嘎查村被列为区级贫困 嘎查村,为下步实施扶贫“三到村三到户”做了良好铺垫。   (七)新农村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坚持集中建精品、以 点带面的思路,整合涉农项目集中投入,胡力斯台等9个区 级新农村示范点建设成效明显,义勒力特镇、葛根庙镇被 列入区级重点镇,胡力斯台嘎查被列为区级美丽乡村。加 快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葛根庙至卫东大桥建成通车 ,建设通乡通村道路180公里,乡村道路通达水平大幅提升 。结合村容村貌治理和郊乡沿线沿路村屯治理,启动生态 移民、移民扩镇工程,改造农村危旧房1840户。采取总体 规划、分步实施,以一事一议项目作为农村公益事业建设 的主推手,市本级配套2000万元、争取上级资金1964万元 ,实施村屯道路、小型农田水利、环卫设施和文化室项目 122个,惠及全市61个嘎查村,村屯面貌明显改观,我市被 列为自治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重点市。   过去一年,可以说我市“三农”工作取得了“三改”的显著 成效,农业生产指标不断改写,农民生产生活持续改善 ,农村整体面貌明显改观。在总结成绩、坚定工作信心的 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 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和困难,具体表现在:一是城乡二元结 构仍然突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农村与城市的关联度越 来越高。由于我市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都处于爬坡阶段 ,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能力不强、工业反哺农业的实力尚 不具备,越发突显了城乡公共资源和基本公共服务配置不 均衡;同时“乡下不如城里”的城乡分割意识长期地积存于多 数人思想中,要想从根本上破除思想障碍、释放农民农村 发展的原动力,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二 是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仍然很差。尽管近些年扶贫开发 力度和扶贫资金投入不断加大,但是贫困嘎查村和贫困群 众的落后状况并未彻底改善。根据此前贫困状况调查,目 前我市认定的贫困嘎查村32个,贫困户5082户,贫困人口 17790人。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差、收入低、增收难,要实 现到2017年彻底脱贫的压力很大。三是设施农业入户使用 率低。全盟中,我市的设施农业温室入户利用率最低。表 面上,是因为农户对设施农业的购买积极性不高,对从事 温室生产缺乏理性上的认同。但透过现象看本质,说明我 们的工作有很多没做到位,尤其是在宣传引导、培训服务 、技术支持上做得很不够。四是部分乡村干部禁牧工作紧 迫感不强。禁牧政策事关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成果,必须 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由于受传统放牧观念的影响,在 野外放牧的思想根深蒂固,偷牧、夜牧现象时有发生。而 我们部分乡村干部对禁牧重要性认识不高,形成了“上紧下 就紧、不问就放松”的工作状态;有时甚至禁牧干部很少与 农民做思想工作,禁牧就是逮羊,造成农民抵触情况,影响 干群关系。五是部分农技工作方法已经滞后。目前我市农 牧业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生态、高效、现代农业转型”阶段 ,发展“精准、高效、休闲、观光”型现代农业的目标,对我 们所有从事农村工作的同志,在新形势下如何去有效地为 农业和农村发展更好地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更严的 要求。而由于知识更新跟不上,部分农技服务人员已不能 完全适应现代农牧业发展,农业适用技术知识面不宽,深 入田间农户家中少,实践指导能力差,农技服务向产前、 产后延伸不够。这些不足和困难,需要仔细研究,认真加 以解决。   二、扎实做好2014年农村工作   2014年,全市农村工作的基本思路是:紧紧围绕农业 要强、农村要美、农民要富发展目标,锁定发展城郊型高 效精准休闲观光农业,以推进重点项目和“十个全覆盖”为抓 手,以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培育专业村为载体,坚持 多元化投入,强化科技支撑,创新农业发展模式,优化农 牧业结构,加速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优质高效农业、绿色 有机农业、生态观光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养殖业向 标准化园区型转变,突出乳、肉、水稻、蔬菜“四大产业”主 导,着力提升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水平,建设 以产业基地为基础、现代农业园区为核心、专业村为支点 的城郊经济圈,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打造亮点、示范带 动,全力打造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   2014年,全市农村工作的主要目标是:第一产业增加 值预计完成11.2亿元、增长10%,正常年份粮食总产量稳定 在6亿斤以上,牧业年度存栏超过30万头只,农民人均纯收 入增长17%以上,突破1万元。   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七项工作。   (一)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着力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实现新 突破。坚持把设施农业、绿色有机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作 为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发展精准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 入的重要举措,加快推动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一 是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通过捆绑项目等措施,重点完 善鄂尔多斯援建设施农业园区配套和改扩建作业间工程 ,提高温室可入住性。要确保7月底前完成胡力斯台设施农 业园区管理房改扩建工程,积极申报2014年度生态脆弱地 区扶贫移民项目,争取年底项目落地,解决葛根庙和卫东 部分设施农业园区管理房小的问题。各镇要采取强有力措 施、行之有效的办法,确保建成的温室百分百落实到户、 百分百投入使用、百分百见到效益。同时,要加快推进胡 力斯台智能工厂化育苗及温室生态园建设,切实抓好全市 “菜篮子”工程。二是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围绕水稻、蔬 菜、奶牛、肉羊“四大产业”,加大绿色、有机、无公害农畜 产品和产地认证力度,提升农畜产品附加值。支持岭南香 米业发展绿色有机水稻基地,推广水稻覆膜技术,重点打 造义勒力特万亩绿色水稻高产示范基地,扩大绿色有机水 稻种植;支持典型设施农业园区创建国家和盟级“蔬菜标准 园”,加快蔬菜生产向绿色有机转化;鼓励现有奶牛养殖小 区进行牧场化升级改造,提高奶源品质和价值;大力推行 舍饲精养,新建种羊繁育场,加快肉羊向有机品种改良。 三是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启动胡力斯台生态观光采摘 园建设,今年重点实施千亩果园和阿木古郎河老河道景观 工程,打造市民近郊观光休闲新去处。各镇也要根据自身 优势挖掘资源,结合设施农业园区、林果专业村、民族特 色村建设,发展采摘体验、观光休闲农业和农家乐,搞活 农村服务业。四是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积极争取国 家退耕还湿项目资金支持,加快旱改水、增加人工湿地 ,力争3年内新增水田2万亩以上、水稻种植面积达到14万 亩。本着先易后难原则,启动舍林、公主陵千亩旱改水工 程;利用秋冬季农田基本建设黄金期,启动部分嘎查村旱 改水工程,力争年内新增水田3000亩以上。同时,要加快 推进小六队湿地公园规划编制工作,确保3月份通过盟级评 审、4月份通过区级评审,力争6月份完成国家级湿地公园 申报评审,年内启动湿地公园建设,打造生态郊游新亮点 。   (二)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着力在优化产业布局上实现新 突破。坚持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农村产业,依托现有产业基 础和优势,推进农牧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 经营、品牌化发展,打造现代农牧业产业群。在基地建设 方面。突出打造现代农牧业示范园区和专业村,激发示范 园区核心引领和专业村支点带动作用,推动农牧业集中连 片发展。围绕“为养而种”,农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70万亩以 上,其中粮饲兼用作物要保持在60%以上;坚持向调整要效 益,扩大瓜类、花生、陆地蔬菜等高效作物种植面积,规 模力争突破10万亩;重点打造胡力斯台、阿古营子、羊场 子、明星等典型设施农业园区,加快蔬菜产业化进程。围 绕“为工而养”,全力支持蒙牛万头奶牛牧场建设,重点打造 团结、五星、友谊、金星等奶牛专业村,新增奶牛存栏 7000头以上;大力发展羊产业,启动建设和平、查干、合 特、腰乐、太平、白音塔拉、白音哈达和哈达那拉等8个肉 羊专业村,实施五七沟和曙光育肥羊养殖园区二期工程。 年内10个养殖小区新增基础母羊3.5万只、出栏10万只以上 ;推进养殖小区标准化改造,出栏生猪2.6万口、肉鸡百万 只,壮大产业基地规模。在龙头培育方面。依托盟内优势 农畜产品资源,发挥中心城市区位优势,加快引进和培育 一批有优势、有特色的龙头企业,延伸乳肉、水稻、蔬菜 、花生、林果、中药材生产加工产业链,加快农畜产品就 地转化增值,带动产业升级,促进结构优化。加大对全国 知名农字号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大力推动海亮集团绿色 有机食品加工项目落地,建设种养加一体封闭式绿色有机 食品产业核心区,培养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领军企业。 支持龙头企业技改,推进鼎旺粮油米糠油生产线、蒙犇畜 牧30万只肉羊屠宰加工、雪峰面粉日处理500吨小麦等项目 建设,不断提升农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鼓励龙头企业研 发,支持万佳、荣大、大民、奥特奇、九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