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教育系统大会上的讲话
各位老师、同志们:
今天我们开会的主要目的就是深刻分析教育工作中存在的
问题,找准长期困扰教育发展的症结,制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和措
施,使教育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教育是重要的民生之一,教育问
题越来越被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所关注和关切,成为社会聚焦的
热点话题。近年来,我们对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大、教育基础条件
越来越好,教师待遇越来越好,但是我们的教育质量并没有得到
根本的改观,得不到人民群众充分的满意及认可,这个问题值得
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深刻反思。我认为我们的教育工作已经到了照
镜子和治病根的时候了,对此,我讲几点意见。
一、关于对教育工作及教师重要性的认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
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
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才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
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
作用更加突出。中国的未来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根结
底靠人才,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教育。教育是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
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途径,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
础工程。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建设创
新型国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作为**这样一
个欠发达地区,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需要尽快培
养一大批符合改革建设发展需要的本土人才,因此,加快教育事
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第一,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是跨越发展的重要基础。教育事
业的发展程度,反映出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着一
个地方的综合竞争能力。只有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充分发挥教育
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文化引领”方面的作用,
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劳动者队伍;才能
解决产业发展中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紧缺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
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建设**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奠定坚实
的基础。
第二,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是关乎人民福祉的民生工程。当
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全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度、敏感度、期望值不断提高。教育承载着
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期待,寄托着千万家庭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举个例子,**村在生产发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
方面都领先于其他村,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通过良好的教育,培养
出了许多优秀人才,而这些人才在推动经济发展,转变思想观念,
带动乡亲脱贫致富上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培养出一个
人才就可以解决一批问题,正因为这样,我们下决心,通过财政
兜底每年拿出近**万元,解决了一大批农牧民群众子女就业问题,
也就意味着解决了这部分农牧民群众家庭问题,同时消除了广大
农牧民后顾之忧,有力的抨击了“读书无用论”的错误思想,更
加坚信了教育的重要性,人才的重要性,掌握了知识和技术就会
有用武之地,就会创造价值,就会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所
以说,教育事业是关乎人民福祉的民生工程,良好的教育才能从
根本上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第三,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是缩短与发达地区差距的迫切要
求。从纵向比,想必我市部分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到**等地观摩、
培训后,都很有感触,我们和这些地区,在教学软硬件、教师资
源、教学质量、教学管理等方面,差距相当之大。从横向看,我
们的教育发展水平在全市处在相对靠后的位置,办学水平、教学
质量都存在一定的差距,他们气候条件、地理位置比我们优越,
需要的人才比较容易去那里工作。如果我们不加压奋进,很难缩
小差距,更无法超越。只有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树立强烈的发展
意识和忧患意识,破除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坚
持不懈地推进教育现代化,才能确保教育工作稳步健康发展。
二、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不足与问题
近年来,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天我们不评功摆好。
我们主要谈问题,重点分析和解决制约教育发展的各种矛盾和问
题。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我们认为在教育工作中主要存在
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组织领导凝聚力不强,不够得力。从表象看围绕教育工
作上面有主管副书记、教育督学,中间有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教
育督导部门,下面有学校管理层,管理者不可谓不多,但职能
作用发挥不明显。教育系统各部门之间不能有效配合衔接,不能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各自为政,缺乏对教育工作的系统研
究、规划。有的领导干部对教育工作的业务指导、服务不够,深
入学校开展调查研究不够。有的缺乏工作主观能动性,创新意识
僵化,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开展教育
工作方法不多,存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
二是教育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现行的管理制度在运行
中暴露出多头管理、管理混乱,职责不清等弊端,经常出现“谁
说了算”的问题,摆不正位置,工作形不成合力。各项政策措施
的推进面临诸多体制性障碍,教育资源得不到优化配置,随着经
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基础设施、办公条件、师资力量等有了
巨大改善,但教育工作成效不十分明显。由于对中、青年骨干教
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培训缺乏严密、完整的培训体系,造成
当前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年龄老化,素质和能力不强,影响了
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教育人事制度、教育评价制度仍沿袭
传统模式,未形成有效的激励竞争机制,导致教育缺乏动力和活
力。进一步加强人事制度改革,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学校需求和教
师实际,提出教师调配意见,并报人社部门备案。
三是教学管理按部就班,缺乏创新。教学管理上重制度轻落
实,检查、督促、落实未全面到位,导致学校管理问题时有发生。
教育管理中,主次不分,本末倒置。学校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
维护稳定等与学习无关的工作上,教师不能专心授课,学生不能
专心受教育。学校办学理念、学校管理、教育教学质量不适应
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学工作举措不实,管理执行力不强,
不能满足学生和家长的要求。学校领导不注意加强与教师之间的
沟通,缺乏民主意识,造成之间的距离感、隔膜感。在教师管理
上,将罚款、扣分作为管理教师的主要手段,产生了教师和领导
的对立情绪,影响教师积极性。
四是教师队伍素质不高,能力不强。有的教师责任心、事业
心不强,缺乏敬业精神。有的教师价值观、教育理念、法制纪律
观念、为人师表的意识不强,精神状态不佳,职业倦怠感严重。
个别教师守不住政治底线、道德底线,感染和影响学生理想信念,
严重影响了教育和教师队伍的形象。部分教师满足于现状,不注
重知识的更新和提高,不能自我加压、自我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