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党员干部要努力做最优秀的自己
清华大学梅贻琦校长曾说过,大学之大,不在大楼,而在大
师。作为一支队伍来讲,关键在于强人,能够培养和凝聚起一批
优秀的党员干部。从我们单位来讲,未来将发展成什么样子,将
会取得什么样的成绩,不是依靠办公场所多么美化、硬件设施多
么完善,而在于在座的每名党员干部的能力,是否能够支撑起单
位的建设发展。实践充分证明,正是因为有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党
员干部,我们党才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保持着旺
盛的生命活力,才使我们的伟大事业薪火相传、继往开来。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人生际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机缘。
作为当下的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随着全面进入新时代,
各级干事创业迎来了“好时候”。作为幸运的一代人,各级干部
一定要珍惜机遇,一定要振奋精神,一定要苦干实干,干出一番
无愧于时代、无愧于青春、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事业来。
古人有一句话,我个人比较认可: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
时无古贤。意思是说一个人只要时时涵养人生定力,就一定也可
以像过去的先贤一样做出不平凡的事业。静气既是人生定力,也
是党性修养。认真干事业、忠实尽职责,是体现党性修养、彰显
人生定力的重要标志。作为党员干部,要始终把事业追求凝聚在
党的事业上,心无旁鹜尽职责、一心一意干工作。借此机会,我
向全体党员干部提四点希望:
一、扣好对党忠诚的扣子,立志做大事而不立志做大官。
什么是忠诚?诸葛亮有一句名言:“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鱼失
水则死,人失忠则凶。故良将守之,志立而名扬。”意思是说忠
诚和人的关系就像鱼和水,鱼离开水会死,而人没有忠诚则很危
险,只有坚守住忠诚,才能成就事业、立志扬名。由此我们可以
得出一个结论,忠诚应是“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的爱国情怀;应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不悔
选择;应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追求。
而所有这些,都不同程度彰显了一种崇高,那就是忠诚。一要正
念坚固有信仰,坚定方向不迷航。何为正?《汉书.董仲舒传》
曰:夫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意思是说,
做任何事情都是为了匡扶正义而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一心为公,
不计私利!其实这正是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总
书记曾强调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
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
骨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反观当下,一些党员干部腐化堕落,
大多都能从理想信念发生动摇找到根源。职务高并不代表觉悟高,
党龄长并不等于党性强。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终身课题,活到
老、学到老、改造到老,真正解决好为什么当官、靠什么当官、
怎样当官的问题。相反一个人仅仅只是为了想当官,将来有地位,
可以呼风唤雨,那么对待工作的激情总只能保持一阵子,整天假
惺惺的逼迫自己去做自己很不情愿做的事情,遇事就贪功诿过、
推卸责任,只要有机会,就开始打自己的小算盘,如何从中捞
到好处。像这种做事的心态是很累的,短时间还好,如果长时
间是很憋屈的,或许把身体累坏,患疾病;或许把名声败坏,进
监狱。既然自己没有对党的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对岗位的绝对忠
诚,何必去当官,何必把自己累垮呢?二要净水无波重事业,夙
夜在公不松懈。松懈是一种不良情绪,心理学甚至把它纳入“亚
健康”之列,这种心理直接影响我们的事业心。我在《青年文摘》
上看到这样一段话:世间人对待工作有三种态度。一种是把工作
当包袱,一想到工作就不高兴;一种是把工作当谋生手段,被迫
地干,不推不动;一种是把工作当事业干,在工作中体会收获和
快乐。从了解掌握的情况看,我们现在把工作当事业干的同志少
了。有的履职不尽心、在岗不出力;有的办事拖拉、效率低下;
有的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甚至现在有的干部认为自己
马上就要退休了,提前进入状态,每天不过问单位事务,不管自
己的状态是否影响单位荣誉、不顾自己的所作所为给年轻同志带
来什么样的负面影响、不想自己的现状造成的影响是否对得起培
养自己的组织和一直支持帮助自己的同事,自私自利,这些问题
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工作的开展,而且影响了党员干部的形象,我
们必须加以重视坚决克服和纠正。松懈之心究其根源,说到底还
是一个“私”字。一个人如果心存私念,不愿为公,是不可能在
事业上有所建树的。任何一个人的成功绝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成就
的,每一个人成功的背后都不知流下了多少汗水。这些成绩的取
得,绝不是仅仅能凭运气获得的,如果他内心没有一种信念作支
撑、没有一种“静气”做涵养,我可以断言他绝对走不到今天。
三要岿然不动心坦然,淡泊名利意志坚。古人讲:欲多则心散,
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带头淡泊名利,
自觉做到不求官位高,但求贡献大。我们每个人都各管一摊事,
虽然岗位不太显眼,但说实话权力也不小。组织上把我们摆在什
么位置上,我们就要在哪个岗位上尽心尽力,发光发热。职务的
阶梯是个金字塔,越往塔尖数量越少,有的干部能得到提升,有
的干部十几年如一日;有的干部进步快些,有的发展慢一些;即
使同年入职的,也会在职务上有高有低,在进退上有先有后,不
可能齐步走。职务上有差别是正常的。这种差异,既是人才成长
规律的客观反映,也是人才队伍建设保持生机和活力的需要。要
保持一颗平常心,多想想组织的培养,多找找自己的差距,这样
就会多一些平和,少一些牢骚和埋怨。要选准“比”的参照系,
解决好“和谁比”“比什么”“如何比”的问题,与革命先烈比贡
献,就会在精神上知短;与困难群众比生活,就会在物质上知足;
与先进典型比作为,就会在工作上知低。董必武同志有句名言,
他常说:“我就是一块补丁,党把我补在哪里,我就在哪里起一
点作用。”我们要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这种“补丁”精神,党叫
干啥就干啥,力戒自我设计,切勿醉心于晋升的路线图,对当干
部有限、干事业无限这个朴素的道理理解透彻,多想想组织对自
己的培养,多为组织分担一些忧愁,时时保持知足常乐的心境。
只有这样,才能树立崇高追求,把党赋予的工作任务完成好、
落实好。
二、敢挑攻坚克难的担子,甘入苦海而不拈轻怕重。党员干
部要挑起千钧重担、干出一番事业,学历阅历固然重要、理想激
情不可或缺、干劲闯劲必不可少,但更重要的是有强烈的事业心
责任心。有了事业心责任心,就不会一遇到困难打退堂鼓、一遇
到挫折就意志消沉、一遇到压力就寝食难安。一要勤奋学习,提
升素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学才能上进,好学才有本领”。
我们部分年轻干部,岁数不大却也跨入“油腻”行列,“跑不动”
“坐不住”“站起来不能讲、坐下去不会写”,开展日常工作制度
规定不掌握、工作思路不清晰、方法套路不熟悉,能力素质无法
胜任岗位需要,完成工作只能是“疲于应付”,工作标准难以得
到组织和领导认可,干事创业的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