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委领导班子成员“以案四说”作风警示教
育交流发言研讨材料
今天的“以案四说”警示教育大会,以 XX 个违纪违法典型
案例为镜鉴,深刻揭示了“纪律红线不可越、法律底线不可破”
的硬道理。他们从年轻有为的骨干到阶下囚的蜕变轨迹,既令人
痛心,更发人深省。这些案例警示我们,理想信念的滑坡是最危
险的滑坡,作风堤坝的溃决往往始于细微处的失守。作为县委领
导班子成员,我们更要带头以案为戒、以案明纪,始终绷紧廉洁
自律这根弦。结合县域实际,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当前乡村振
兴、项目建设等重点领域廉政风险依然存在,个别干部仍存在侥
幸心理。此次警示教育恰如一场“及时雨”,为我们敲响了拒腐
防变的警钟。接下来,我将从“纪、法、德、责”四个维度,谈
谈对深化作风建设、筑牢思想防线的思考。
一、违纪违法案件频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严峻
从 XX 镇通报的违纪违法案件来看,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
峻复杂,暴露出少数干部理想信念“总开关”松动、纪律规矩
“高压线”失守的深层次问题,教训极为深刻。这些案件集中反
映出三方面突出问题:一是权力异化,公器私用。有的干部将岗
位职权当作“私人领地”,在项目审批、资金分配中搞“暗箱操
作”,甚至与商人勾肩搭背,形成利益输送链,最终被“围猎”
击倒。二是纪律溃堤,恣意妄为。个别领导干部把“三重一大”
制度当摆设,重大决策“一言堂”,个人事项“躲猫猫”,甚至边
纠边犯、顶风违纪,暴露出对党纪国法的极端漠视。三是作风
涣散,脱离群众。有的干部调研“走过场”、办事“踢皮球”,对
群众急难愁盼敷衍塞责,导致矛盾积压升级,严重损害党和政府
公信力。案例是最鲜活的教科书,也是最清醒的警示钟。当前,
腐败存量尚未清底、增量仍有发生,尤其是重点领域、关键岗位
的廉政风险依然突出。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权力集中领域仍是
腐败“重灾区”,工程招投标、征地拆迁等领域案件易发多发;
“四风”问题隐形变异,吃喝送礼转入地下,电子红包、代持入
股等新型腐败手段增多;基层“微腐败”啃食群众获得感,吃拿
卡要、优亲厚友等现象禁而不绝。面对这些挑战,领导干部要始
终以案为鉴、警钟长鸣,既要扎紧制度“笼子”,强化对“一把
手”和领导班子监督,也要拧紧思想“螺丝”,经常对照党章党
规检视言行,更要擦亮作风“镜子”,主动到矛盾一线化解问题。
唯有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和“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才能在
这场输不起也绝不能输的斗争中交出合格答卷。
二、案例剖析发人深省,警示震慑作用明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警示作用往往
更直接更有效。”镇纪委通报的典型案例,既是基层干部违纪违
法的“活教材”,更是作风建设的“清醒剂”。这些案例虽发生在
基层,但暴露出的政治失守、权力失控、作风失范问题,具有极
强的普遍性和警示性,必须引起全县党员干部深刻反思。
(一)从政治素质看,理想信念动摇是蜕化变质的根源。王
某身为镇农业服务中心“一把手”,本应带头贯彻党的政策、落
实民主决策,却将政治纪律抛诸脑后,在村级债务化解、土地承
包等工作中大搞“一言堂”,甚至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最终沦
为“阶下囚”。这警示我们,政治上的“软骨病”必然导致行为
上的“腐败病”。党员干部若放松政治学习、淡化党性锤炼,必
然丧失政治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在利益诱惑面前迷失方向。
因此,必须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常态化开展理论武装和党性教
育,引导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
(二)从权力观念看,公权私用是滑向深渊的推手。XX 作
为财政所副所长,本应恪守财经纪律、守护公共资金,却将手中
财权异化为谋私工具,以虚假发票套取财政资金,其行为不仅触
犯法律,更严重损害政府公信力。这暴露出部分干部仍存在“权
力私有化”的扭曲心态,将岗位职责视为“个人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