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市发改委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市发改委 2025 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市发改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牢牢把 握经济建设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坚持党建引领,全 力推进发展新质生产力、奋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新型城镇化 等重大任务,切实扛起发改部门“扛重担、挑大梁、牵好头”的 职责使命,各项工作实现平稳开局,全市经济发展呈现稳步提质、 承压前行、长期向好的态势。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锚定“发展新质生产力”重大任务,因地制宜争抓开 局、抢滩蓝海,深耕产业培育。一是宏观产业规划以“新质”起 笔。《市重点产业链发展规划》已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市“十 四五”向海发展先导区专项发展规划》中期评估完成初稿。聚焦 我市“3+4+2”现代产业体系,明确将“未来能源”“未来材料” “未来数字”作为三大未来主赛道;启动申报省未来产业先导区 (新型储能)。制定出台《园区贡献度提升专项考核办法》《专业 园区影响力提升专项考核办法》,引导开发园区做大做强、专业 园区做优做特,强化园区支撑。完成年度规划编制计划收集整理、 市集体土地征转项目计划征集等工作,并启动“十五五”规划前 期课题研究。二是经济运行调度向“新质”聚焦。出台《全市力 促首季“开门红”十条措施》,制定一季度经济运行“开门红” 考核办法、以进促稳月度评估办法,形成镇(区、街道)高质量 考核文件。举办“‘抓经济、促发展’经济运行业务能力提升专 题培训班”,保障市场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落地专项审计, 编印《经济》专报 11 期。通过前所未有的推进力度、调度频度 和培训强度,统筹经济运行、加强研判分析、深化分类指导,确 保实现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上 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幅 5.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300 亿元、同比增长 2.7%(其中工业投资 186.5 亿元、增长 0.2%, 服务业投资 113.6 亿元、增长 7.2%);工业开票销售 1105.9 亿元、 增长 10.5%,规模工业应税销售 991.1 亿元、产值 1076.2 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 7.9%、7.8%,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0%;服 务业开票销售 631.3 亿元,334 家重点行业规上企业申报营收 35.2 亿元、累计增幅与去年持平,新增服务业规上企业 36 家。 三是重大项目推进为“新质”筑基。深入开展“项目攻坚突破年” 活动,市项目建设协调督查办公室实现实体化运行。出台《全市 “项目攻坚突破年”实施方案》《全市产业项目建设“龙虎榜” 综合考评办法》,构建重大项目市、县两级领导直接挂钩、多部 门垂直联动的推进专班,落实“一个项目档案、一个牵头领导、 一套工作班子、一张责任清单、一份序时进度表、一线帮办服务” 机制。上半年,全市新开工 5 亿元以上工业项目 25 个、累计完 成投资 41.99 亿元,新竣工项目 14 个,认定 5 亿元以下专精特 新项目 7 个。四是清洁能源实施凭“新质”引领。全市实施电网 侧新型储能项目 6 个,占全省规划总量 17.4%。重力储能项目首 套充放电单元测试成功,预计年内投产。上半年,全市新能源 上网电量 76.67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总量的 153%,实现绿电 净输出,为重大项目落户拓展能耗空间;LNG 接收站累计接卸 LNG37 船、300 万吨,气化外输 42.5 亿标方。协同编制《市电 力负荷管理方案》,应对全省电力供需“冬夏存缺口,春秋紧平 衡、局部时段小幅缺口”态势。召开能源安全生产专委会会议, 检查电力企业 36 家次、管道企业 4 家次,安全隐患整改率 100%,全市能源行业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二)扛牢“实现新型工业化”关键任务,科创赋能数实融 合、绿色发展,加快转型升级。一是突出创新驱动,抓好“强链、 补链、延链”。深入开展“创新转型加速年”活动,研究制定《全 市工业经济工作要点》《全市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要点》。落实省市 《传统产业焕新工程实施方案》,坚持改造提升与淘汰落后并举, 印发《省市“四个一批”工业项目计划》。上半年完成千万元以 上技改项目 72 个(如高盟新材料胶粘剂新材料技改),加快推进 利田科技等 8 个化工技改项目。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上半年 指导入库优质中小企业 240 家,获评市创新型中小企业 18 家; 有效完成市中小微企业融资监测问卷 35 份。二是推动数实融合, 加快“智改、数转、网联”。积极推行普惠性“上云、用数、赋 智”服务,启动省星级上云企业申报。中天科技股份获评省“智 改数转网联”标杆示范企业,爱朋医疗、如通股份等 7 家企业获 评省级智能示范车间,恒辉安防获评省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中天科技完成全国电子信息企业竞争力指数报告发布申报。数实 融合对工业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效应日益凸显。三是坚持 绿色发展,推进“节能、降碳、增效”。组织开展碳达峰碳中和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示范区试点,推动园区企业参与碳交易,加快 打造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区和全省绿色低碳循环化发展样板区。 靠前服务项目节能审查:年产 5.5 万吨新能源正极材料项目获省 批复。三是提升营商环境,配优“举措、服务、人才”。专题发 布《全市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方案》,明确 18 项重点任务、4 方面 保障、细化 68 条举措,持续优化宜商生态;扎实推进市委优化 营商环境专项巡察反馈意见整改,完成集中整改成效报送,两次 迎接市督查组督查。出台深化“26℃温馨服务直通车”和优化大 走访活动通知,上半年走访企业 503 家次、收集诉求 61 条,已 解决 53 条。印发《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联合制定 《关于建立企业合规建设配合协作机制的意见》。上半年归集信 用信息 381 万余条(双公示 21447 条),及时率合规率超 99%; 归集承诺信息 27534 条,基本构建“承诺—履约”闭环;开展信 用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