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某县长关于防治统计造假工作研讨交流发言材料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某县长关于防治统计造假工作研讨交流发言材 料 统计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综合性基础性工作,统计数 据真实准确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防治统计造假,确保统计数据 质量。下面,我将结合我县实际,从三个方面谈谈我们对防治统 计造假工作的认识和做法。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防治统计造假的极端重要性 (一)防治统计造假是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统计造假 本质上是政治意识淡薄、党性原则弱化的表现,直接背离了实事 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连续出台《关于深化统 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意见》等纲领性文件,构 建起“不敢假、不能假、不想假”的制度体系,其核心要义就是 通过统计领域的自我革命来捍卫“两个确立”。实践中我们看到, 个别地区存在的“数字出官”现象,实质上是政治生态问题的统 计投射;一些领导干部干预统计数据的行为,反映的是政治纪律 和政治规矩的松弛。防治统计造假必须作为“政治三力”的试金 石,通过建立党委领导、统计负责、部门联动的责任链条,将 《统计法》执行情况纳入政治巡察内容,以零容忍态度查处统计 违纪违法案件,真正把两个维护落实到每一个统计指标、每一张 统计报表之中。 (二)防治统计造假是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工程。在构建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时期,统计数据是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其 真实程度直接决定宏观调控的精准度。当前我县正处在产业转型 升级的攻坚期,更需要通过真实的统计数据来捕捉新动能培育的 苗头性信号、发现结构优化的趋势性变化。但在传统考核机制下 形成的速度情结仍未完全消除,部分乡镇存在的数据注水现象, 可能导致对过剩产能的误判、对新兴产业的误读。X 县曾因虚报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导致政策资源错配,最终延缓了产业调整 进程。这就要求我们构建质量型统计新范式,一方面建立“指标 间逻辑校验+部门数据比对+现场核查”的三维防控体系,另一方 面创新开展统计质量提升年活动,重点监测研发投入强度、单位 GDP 能耗等高质量发展指标,使统计数据真正成为经济发展、 政策制定的定位仪。 (三)防治统计造假是重塑政府公信力的关键战役。政府统 计本质上是与人民群众的诚信契约,一组失真的 GDP 数据可能 摧毁的是几代人积累的社会信任。从 x 省经济数据挤水分引发舆 情风波,个别县市统计造假入刑案件的警示,都印证了“数字造 假、公信力贬值、治理成本”攀升的恶性循环规律。特别是在自 媒体时代,统计数据的任何瑕疵都可能被几何级放大,演变为公 共信任危机。对此,我们要实施透明统计工程,建立统计数据生 产、审核、发布全流程留痕机制,定期发布统计执法检查白皮书; 开通统计开放日等社会监督渠道,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参与数 据质量评估;探索建立主要统计指标诚信档案,对连续三年数据 波动异常的地区启动专项审计。只有让统计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才能以看得见的真实赢得群众信得过的支持,筑牢治理现代化的 数据基石。 二、强化责任担当,建立健全防治统计造假的长效机制 (一)构建责任体系,形成防治统计造假的合力。防治统计 造假的核心在于责任落实,必须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 网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统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覆盖 数据生产全流程的质量责任制。县政府层面要将统计工作纳入重 要议事日程,每季度专题研究统计质量管控、执法检查等事项, 对重大统计违纪违法案件实行挂牌督办。各乡镇和部门党政一把 手作为统计质量“第一责任人”,既要抓好本辖区统计体系建设, 又要对上报数据签字背书,对失真数据承担领导责任。统计部门 应发挥专业主导作用,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完善县域统计 调查体系,动态更新调查单位名录库;二是建立统计执法双随机 抽查机制,每年开展不少于 xx%的乡镇和部门的统计稽查;三是 推行统计数据三审三校制度,即基层单位初审、行业部门复审、 统计部门终审,相关职能部门要建立统计协作机制,市场监管部 门需实时共享企业注册信息,税务部门要配合开展数据比对,形 成多维度校验体系。特别要严禁领导干部违规下达指标任务、统 计机构人为调整数据、调查对象提供不真实资料等行为,对干预 统计的行为实行一票否决考核。 (二)强化能力建设,打造专业化统计队伍。统计队伍的 专业素养直接决定数据质量,必须构建系统化培训体系。在业务 能力提升方面,实施三年轮训计划,分层分类开展培训,针对 基层统计员,每年组织不少于 xx 学时的实务操作培训,重点掌 握手持终端采集、台账规范化管理等技能;针对部门统计负责人, 每半年举办统计法治专题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