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2025年全市防汛工作紧急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2025年全市防汛工作紧急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紧急召开全市防汛工作视频会议,核心任务只有 一个: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 示精神,全面落实国家防总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深刻分析 当前严峻汛情,对全市防汛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压 实。我们必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一失万无”的 底线思维,坚决打赢今年防汛救灾这场硬仗,全力守护好人民 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安澜。 刚才,市气象局通报了近期雨情预测,市应急管理局、市水 务局、市资源规划局(市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办公室)分别汇 报了工作准备和风险排查情况。综合研判,今年我市防汛形势 极为严峻复杂:一是气候背景异常。受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后续 影响,汛期我市降水总体偏多,极端性强降水风险显著高于常 年。气象部门预测,7-8月总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 多2-5成,出现区域性暴雨和极端短时强降雨的可能性极大。 二是风险隐患交织。秦岭北麓72峪是山洪、泥石流灾害的“火 药桶”,去年“8·11”周至、鄠邑暴雨引发的灾害教训历历在 目;城区13处历史积水点、部分下穿隧道、在建工地深基坑、 地铁站点出入口仍是内涝防控的“心头患”;中小水库、淤地 坝、尾矿库安全度汛压力不减;渭河、灞河等主要河流虽有大 堤防护,但局部险工险段、河道行洪障碍物清淤不彻底等问题 依然存在。三是城市韧性面临大考。作为超大城市,人口、财 富高度密集,地下空间广阔(地铁运营里程突破300公里,地下 停车场、商业设施众多),一旦遭遇超标准降雨,灾害链放大 效应不可估量。 防汛是天大的事!在关乎群众生命安全的重大问题上,容不 得半点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下面,我强调四点要求,核心是 深化落实防汛减灾“四项机制”,确保各项措施穿透到“最后 一米”: 一、理念上务必彻底转变:变被动“抗”为主动“防”,把 功夫下在风雨来临之前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做好防汛工作,首先要解决好认识论和 方法论的问题。我们必须彻底扭转“水来土掩、被动应战”的 传统思维,牢固树立“防重于救、防优于抢”的理念,把工作 做在事前、功夫下在平时。 要深刻践行“四个宁可”的硬要求。“宁可信其有、不可信 其无”——对于预报预警,即使存在不确定性,也要高度警 惕、严阵以待,绝不能因概率小而掉以轻心。气象部门的预 报,就是我们的行动令。“宁可信其重、不可信其轻”——对 雨情汛情灾情的预判,要立足于最不利情况,做最充分的准 备,向最好的方向努力,按可能出现的最大灾害来部署防范力 量。宁可事前听骂声、不可事后听哭声”——在组织群众避险 转移、实施交通管控、停工停业停课等预防性措施时,要敢于 担当、果断决策。暂时的“扰民”是为了避免无法挽回的悲 剧。去年周至县在暴雨红色预警前紧急转移**名群众,就是生 动的例证。“宁可十防九空、不可万一失防”——防汛投入、 应急准备、人员备勤,宁可备而不用,绝不可用而无备。要算 大账、算政治账、算生命账,不怕“兴师动众”、不怕“劳民 伤财”、不怕十防九空。这是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 必然要求,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最直接、最具体的体 现。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将这一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贯穿 于防汛决策、指挥、执行的全过程。 二、机制上务必深化落实:提升“四项机制”的广度、深 度、精准度和有效度 防汛减灾“四项机制”是我们应对风险挑战的“组合 拳”,必须在深化、细化、实化上下功夫,确保其真正融入血 脉、嵌入流程、穿透末梢。 (一)预报预警和呼叫应答机制:必须闻讯而动、听令而 行,解决“叫醒”与“回应”的问题。预报要 更“早”更“准”。气象、水文部门要加密监测频次,充分利 用*波段雷达、北斗卫星、自动气象(水文)站网等现代化手 段,加强短临预报和精细化预警。重点提升对秦岭山区小流 域、城市局地强对流天气的预报能力,努力将预警信息精准到 具体峪口、具体街道、具体时段(力争提前1-3小时预警)。 市气象局要牵头建立分级预警“叫应”标准清单。发布要 更“快”更“广”。打通预警发布“绿色通道”,综合利用电 视、广播、短信、微信、微博、应急广播、户外电子屏等全媒 体手段,确保预警信息第一时间直达基层责任人、灾害信息 员、网格员和受威胁群众。特别是对山区孤寡老人、留守儿 童、外来游客等特殊群体,要落实“人盯人”、“一对一”的 传递责任(如:利用卫星电话、手摇报警器、铜锣等)。市应 急管理局要确保市级预警发布平台高效运转。响应要 更“实”更“快”。收到预警信息,各级防指要立即会商研 判,依据预案科学果断启动应急响应。各成员单位、各区 县(开发区)、各镇街、各村(社区)必须闻令而动,按照预 案要求,迅速落实巡查防守、人员转移、抢险准备等具体措 施。要严格落实“叫应”反馈机制,确保每一条预警指令都有 回应、有落实、有反馈。坚决杜绝信息“中梗阻”和行动“慢 半拍”。 (二)责任落实机制:必须明责力行、落到末端,解决“谁 来做”和“怎么做实”的问题。压实“三个责任人”。严格落 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水库(淤地 坝)的行政、技术、巡查“三个责任人”,山洪灾害防御的 县、乡、村、组、户“五级责任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群测 群防员,城市易涝点的“点长”,必须全部到岗到位、实名登 记、培训到位、熟知职责。市防指要组织对责任人履职情况进 行抽查。织密网格化管理。将防汛责任细化分解到每一个网格 单元。发挥好社区工作者、物业人员、志愿者等力量,落实小 区地下车库、低洼院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