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大力弘扬“三大精神”心得体会汇编(16篇)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大力弘扬“三大精神”心得体会汇编(16 篇) 目录 1.大力弘扬“三大精神”心得体会 ................2 2.大力弘扬“三大精神”心得体会 ................4 3.大力弘扬“三大精神”心得体会 ................6 4.大力弘扬“三大精神”心得体会 ................9 5.大力弘扬“三大精神”心得体会 ...............11 6.大力弘扬黄河劳模精神 .......................13 7.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心得体会 ...15 8.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心得体会 ...18 9.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心得体会 ...20 10.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心得体会 ..22 11.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心得感悟 ..................24 12.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心得感悟 ..................26 13.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心得体会 ..................28 14.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30 15.大力弘扬英模精神心得体会 ..................33 16.再谈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 ..................34 大力弘扬“三大精神”心得体会 自 20XX 年至今,河南省已有 5000 余名高校毕业生参加基层 服务,得到锤炼。有的扎根基层继续服务,有的顺利实现择业。目 前仍有 1600 人在岗服务。他们中间,有研究生,有本科生;有的学 文,有的学理;有的来自乡村,有的来自都市;有的是独生子女,有的 家庭生活优裕。尽管情况各异,但他们都立下报国之志,怀揣赤诚 之心,来到偏僻的农村,或支农,或支医,或支教,或扶贫,或从事就业 和社会保障服务,扎根基层,融入农村,播种希望,在躬身实践中丰 富阅历,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在平凡岗位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献,成 果丰硕,获得了组织的肯定、群众的好评。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 同志对“三支一扶”计划给予了高度重视和评价,科学地提炼和 概括了“三支一扶”精神,即“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甘于奉献 的精神追求、全心全意的服务态度、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这 既是对广大“三支一扶”工作者的肯定,更是对“三支一扶”大 学生的辛勤努力和无私奉献的肯定。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厅厅长、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杨盛道同志对河南省“三支一扶”工 作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批示:“高校毕业生‘三支 一扶’工作是我厅工作的亮点,支持了基层,安置了就业,也是学教 活动的成效”。实践证明,实施“三支一扶”计划,有利于促进农村 教育、卫生、农业与扶贫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改善当地的 人才队伍结构,为基层建设增添新的活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高校毕业生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择业观, 形成面向基层就业的良好氛围;有利于高校毕业生熟悉国情,了解 民情,不断增强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为了弘扬“三支一扶”精神,总结“三支一扶”经验,鼓励更 多的高校毕业生投身基层,建功立业,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厅人力资源市场处与《人才资源开发》杂志社特开设“三支一扶” 栏目,联手推出互动式报道,从河南省“三支一扶”征文比赛中挑 选出若干篇优秀文章,分期刊发,以飨读者。我感到这种形式很好, 很有意义。 让我们走近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工作,分享他们的故事, 倾听他们的心声,为他们的事业发展和成长进步鼓劲加油。 大力弘扬“三大精神”心得体会 弘扬工匠精神要把准“方向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 中央高度重视全社会的创造创新创业和包括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在内的人才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 示批示。党的十九大从企业家精神,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 动者大军,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四个维度,强调营造劳动光荣的 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对全党提出明确要求,为我们 进一步做好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对广大产业 工人和技能人才建设释放了鲜明信号。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专 业素养、专业作风、专业精神、专业方法,要求把政治性要求和 知识性要求、专业性要求有机结合起来,这都是弘扬工匠精神的 根本遵循。 弘扬工匠精神要建好“蓄水池”。在宏观上,要着力营造一 种大环境,为工匠们“鱼跃龙门”创造最充裕的条件。在微观上, 要形成企业家精神、劳动者大军、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相互促进、 相得益彰的小环境。具体在制度层面,完善工匠奖掖和荣典的体 制机制;在文化层面,沉淀久久为功、崇尚质量和荣誉的价值追 求;在社会层面,形成工匠享受“英雄礼遇”“明星礼遇”的舆论 场。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倡导创新文化,蕴含着营造工匠精神的 氛围、环境和导向。创新的质的规定性就是提出新的现实,遇水 搭桥、逢山开路,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要瞄准经济建设主战场, 发挥文化对创新的滋养作用、重大项目的引领作用、知识产权创 造保护运用的激励作用、制度创新的保障作用、社会舆论的导向 作用,真正做到放水养鱼。,辽宁广播电视台推出“品牌辽宁”, 发挥了重要的导向和引领作用。同年 11 月,辽宁省人民政府作 出关于奖励首批“辽宁工匠”的决定,授予徐强等 95 名同志首 批“辽宁工匠”荣誉称号,并奖励每人 10 万元生活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