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委书记2025年以案促改专题
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材料
按照本次专题民主生活会的要求,本人聚焦“树立和践行正
确政绩观、深化纠治‘四风’、严守党的纪律”三个方面,紧
密联系我个人的思想、工作、作风和生活实际,进行了深刻的
自我剖析和反思。下面,我本着对党忠诚、对事业负责、对同
志坦诚的态度,将自己的问题摆出来,根源挖出来,措施亮出
来,请各位对我进行批评帮助。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深入对照**案件的惨痛教训和中央、省委、市委的有关
要求,我清醒地认识到,虽然自己能够坚守基本的纪律底
线,但在更高标准、更严要求下,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
(一)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是否存在违背民主集中制
原则的问题方面
一是政绩观存在“履职本位”的偏差。我深刻反思,自己有
时在思想深处,将纪检监察工作的成效简单等同于查办案件的
数量、问责处理的人数等显性指标。比如在分析工作时,会不
自觉地强调今年上半年全县纪检监察机关立案数量同比增
长12%,采取留置措施人数增长8%,认为这就是政绩。这
种“指标化”的政绩观,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监督保障执
行、促进完善发展”的根本目标。我没有完全将监督执纪问责
的落脚点,放到是否有效净化了**县的政治生态、是否有效保
障了县委中心工作的顺利推进、是否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
得感和幸福感上。这种错位的政绩观,与**搞“政绩工程”虽
表现形式不同,但根子上都是没有完全站稳人民立场,没有完
全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来谋划工作。二是对同级监
督存在“畏难”和“软化”倾向,维护民主集中制不够坚决有
力。作为纪委书记,我对监督同级党委特别是“一把手”的重
要性认识是深刻的,但在具体实践中,办法不多、力度不足。
在过去的一些常委会上,尤其是前任县委书记**主政时期,对
于一些他已经明显表露出倾向性意见的议题,比如某个非急需
的城市景观提升项目,我虽然内心存有疑虑,觉得可能存在脱
离实际、铺张浪费的风险,但有时出于维护班子“团
结”和“权威”的考量,担心提出不同意见会被视为“不合
群”“唱反调”,因而没有旗帜鲜明地、一针见血地提出反对
意见。这种“怕”字当头的思想,实质上就是担当精神的缺
失,是对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不力的表现。我满足于程序上
的“民主”,完成了举手表决的动作,却忽视了实质上的“集
中”,未能促进形成建立在正确意见基础上的科学决策。这在
客观上,可能助长了“一言堂”的风气,未能有效发挥纪委书
记在同级监督中的“探头”和“前哨”作用。三是推动各类监
督贯通融合的力度不足,未能形成最广泛的监督合力。破解
对“一把手”监督难题,需要构建系统集成的监督体系。我在
这方面想得很多,但实际推动的成效并不理想。纪委监委与审
计监督、财会监督、统计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之间的信
息共享、线索移交、成果运用机制还不够顺畅。比如,审计部
门在对某个政府投资项目进行审计时,发现存在严重的超概算
问题,并将线索移交给我们。我们虽然进行了核查,但往往是
就事论事,未能与巡察发现的该领域普遍性问题、群众信访反
映的关联问题进行“穿透式”分析,从而未能及时发现背后可
能存在的深层次腐败或作风问题。这种监督力量的“碎片
化”,使得监督网络存在盲区和漏洞,让一些违纪违法行为得
以隐藏,这也正是**能够长期违规插手工程项目发包而未被及
时发现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在深化纠治“四风”,是否存在违反上级纪律规定问
题方面
一是对“四风”问题隐形变异、潜滋暗长的警惕性不足,日
常监督“探头”作用发挥不充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享乐主
义、奢靡之风得到有力遏制,但并未绝迹,而是穿上了“隐身
衣”、玩起了“障眼法”。我反思自己,对于一些公开的、明
显的违规吃喝、公车私用等问题,能做到露头就打、严查快
处。但是,对于一些更具迷惑性的“新变种”,我的敏感度还
不够。比如,对于以项目考察、学习培训为名义,行公款旅游
之实的“变相游”;对于在单位食堂、偏远农家乐、企业内部
接待场所等隐蔽地点组织的“一桌餐”;对于通过电子红包、
快递礼品卡等方式进行的“隔空”利益输送,我虽然在会议上
反复强调其危害性,但在主动发现、精准识别、有效打击的手
段和方法上,还存在明显的短板。这说明我的工作作风还不够
深入,满足于面上的安排部署,缺乏“下深水”的决心和能
力。二是存在“老好人”思想,担当精神和斗争精神有所弱
化。在监督执纪过程中,尤其是在处理一些处于违纪与未违纪
边缘、情节较为轻微的问题时,我有时会产生顾虑。比如,在
处理某个干部违规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宴请的问题时,考虑到其
一贯表现尚可、问题情节不严重且能主动承认错误,可能会
有“治病救人”的想法,在处理尺度上偏于宽松,以批评教
育、诫勉谈话代替纪律处分。这种心态,表面上看是“爱护干
部”,实际上是原则性不强、斗争性不够的表现,是“老好
人”思想在作祟。这种“心慈手软”的背后,是怕得罪人、怕
激化矛盾、怕影响个人评价的私心杂念,与纪检监察干部应有
的“黑脸”形象和斗争品格相去甚远。这与**案中反映出的对
党员干部疏于教育管理,导致身边人“前腐后继”的现象,有
着内在的联系。三是存在一定程度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服
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有堵点。我深刻检查自己,虽然经常下
基层调研,但“走马观花式”调研多,“解剖麻雀式”调研
少;听取工作汇报多,与普通群众坐下来谈心交流少。有时满
足于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查看台账资料,对于群众反映强
烈的“微腐败”和不正之风,比如在征地拆迁、惠农补贴发放
等领域存在的优亲厚友、克扣截留等问题,虽然也查办了一批
案件,但距离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差距。究其原因,还是官僚
主义习气未除,没有真正把自己摆在人民公仆的位置上,对群
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缺乏切肤之痛。比如,对于乡镇纪委上报的
一些复杂信访件,有时会简单地进行批转,而没有亲自带队下
沉督办,导致一些问题久拖不决,消耗了政府的公信力。
(三)在严守党的纪律,是否存在违反六大纪律的问题方面
作为执纪者,我始终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但在“六大纪
律”的镜子面前,依然能照出一些问题和风险点。一是政治纪
律和政治规矩的“高压线”意识需要持续增强。我能够做到在
重大原则问题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但有时政治敏锐性和
政治鉴别力还不够强。比如,在监督检查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
落实情况时,更多地关注是否完成了文件要求的“硬指
标”,而对背后可能存在的“打折扣”“搞变通”等问题,挖
掘得不够深、分析得不够透。对一些社会上流传的政治谣言或
错误言论,虽然自己能做到不信不传,但未能从政治安全的高
度去认识其危害,并主动、坚决地予以抵制和斗争。这说明我
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仍有待提升。二是组
织纪律的执行需要更加严格和自觉。在干部选拔任用方面,我
能坚持原则,但作为纪委书记,在对县委动议的干部人选进行
廉政审核时,有时存在“被动审查”的倾向,即主要依据已有
的信访举报和处分记录,而对提名人选的“八小时之外”生活
圈、社交圈了解不够,主动深入的背景调查不足。在执行个人
有关事项报告制度上,虽然每年都按要求填报,但存在不够细
致的问题,比如对家属持有的一些理财产品、基金份额,有时
会出现因理解政策不准而漏报、错报的情况,虽然后续都及时
进行了补正,但反映出我对组织纪律的严肃性认识还不够到
位。三是廉洁纪律的“防火墙”需要筑得更牢。我始终告诫自
己要清白做人、干净做事,坚决拒绝任何形式的礼品礼金。但
是,面对当前日益隐蔽的利益输送方式,我必须时刻保持高度
警惕。我反思,在一些与老同学、老朋友的正常交往中,有时
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