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化解房地产风险的思考
20xx 年下半年房地产调整以来,随着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
台,房地产市场显示回暖迹象,但形势依然严峻,后市仍有待观
察。尤其是,当前房地产市场库存仍大,依靠市场自身力量难以
实现止跌回稳的政策要求,风险仍可能进一步扩大和蔓延。国内
外实践经验表明,在房地产市场深度失灵时,需要政府及时向市
场注入信用。其中,政府注入信用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通过收
储方式入市干预,稳价格、稳预期、稳市场。
一、建立收储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势仍然严峻复杂
尽管少数一二线城市新房市场有所企稳,但总体看市场形势
仍然严峻复杂。一是新房库存不断增加、严重滞销。国家统计局
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处于历史高位(x.xx
亿 mx),比上年末增长 xx.x%,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增长 xx.x%;
xxxx 年的销售额创 xxxx 年以来新低,仅为 xxxx 年(峰值)的
xx%;xxxx 年,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 x.xx 亿 mx,同比下降
xx.x%,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 xx.x%;新建商品房销售额 x.xx
万亿元,下降 xx.x%,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 xx.x%。考虑到有抵
债、各种形式销售优惠等情况,新房的实际成交规模和价格下跌
幅度更大。二是二手房交易占比逐渐扩大,但价格持续承压。据
中金公司统计估算,xxxx 年,二手房成交占比持续上升,占总
成交的比重将达到 xx%;成交方面,xxxx 年中金同质性二手房
住宅成交价格指数下行 xx.x%,xxxx 年末房价较 xxxx 年历史高
点累计跌幅为 xx.x%;并且价格跌幅先慢后快,以价换量特征突
出。三是房地产风险已向行业蔓延。当前绝大多数规模较大的民
营房企已出险并大幅亏损,不少已资不抵债,风险仍在蔓延,曾
经被视作标杆的万科亦未能幸免。
(二)房地产风险持续蔓延对经济社会的系统性影响持续显
现
房地产产业链条长、涉及面广,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经
济社会发展大局。一是房价持续下跌意味着存量财富缩水,影响
居民部门消费信心。房地产资产约为 xxx 万亿元,占我国总资产
的 xx%;大约 xx%的居民资产沉淀在房地产,住房是改革开放
xx 多年来居民财富的最主要载体。二是房地产持续下行造成地
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大幅下滑,对偿债能力有实质性影响。xxxx
年下半年房地产调整以来,土地收入及其融资持续大幅下滑,
xxxx 年地方政府性基金中的土地出让收入 x.xx 万亿元,较上年
下降 xx%,远低于高峰时的 x 万多亿元,叠加化解政府隐性债务
(同样源于土地融资)的影响,地方财政压力空前。三是房地产
风险持续蔓延波及金融体系,对中小金融机构影响尤甚。四是房
地产风险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已蔓延到上下游产业链,建筑、建
材、装饰装潢、家居家电等行业持续承压,给社会稳定造成较大
影响。综合来看,当前宏观经济呈现的需求不足、产能过剩、价
格低迷等现象,最重要的直接因素就是房地产冲击。
(三)利用收储制度化解风险的可行性
一是在风险蔓延、市场机制失效时,政府及时采取非常规措
施化解重大风险有成功先例:如 xx 世纪末 xx 世纪初的 xx、xx、
xx 等国,xxxx 年和 xxxx 年的美国等。二是当下通过收储托底价
格是合适时机。根据中原地产的研究,截至 xxxx 年,北上广深
的二手住宅价格相对高点跌幅普遍接近或超过 xx%,多数低能级
城市跌幅更大。三是收储工作与现行的“城市融资协调机制”“三
大工程”等政策措施紧密衔接与配合,能够更好发挥合力。
二、国内外房地产危机应对经验及收储实践
(一)国外房地产危机应对经验及收储实践
1.美国和日本应对房地产危机的经验与教训
美国房地产模式的基本特征是金融化,表现为住房抵押贷款
及庞大的资产证券化及衍生品市场。高度金融化的房地产模式,
引发了 20xx 年国际金融危机。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很快形成
救助共识并果断行动,一方面,实施非常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另一方面财政部和美联储联手推出 xxxx 亿美元的问题资产救助
计划(TAPP),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对支撑按揭贷款发放的核
心机构“两房”即房地产和房利美进行了接管,购买问题资产,提
供信用担保,有效避免了危机恶化。美国房价于 xxxx 年 x 月底
即筑底反弹,丧失抵押品赎回权的案例数量于 xxxx 年 x 月也降
至危机前水平。
xx 是另一个发生房地产危机的例子,其危机应对教训值得
汲取。xx 世纪八九十年代,土地投机是 xx 房地产危机的重要推
手,金融自由化导致土地抵押贷款增加,刺激土地价格大涨,
最终在通胀和利率波动下房地产泡沫破灭。日本政府在危机发生
后,政策应对措施相对迟缓,未能及时清理银行不良债权,直至
xxxx 年 x 月《金融机构再生紧急措施法》出台,财政资金才大
规模介入消化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导致“僵尸企业”滋生和信贷紧
缩长期化。同时,日本长期实施超宽松货币政策,但未能配套财
政刺激和结构化改革,导致流动性陷阱,金融机构经历了破产倒
闭潮,经济陷入“失去的三十年”,至今仍深受其害。
对比来看,美国的成功在于果断行动与政策协同,政府及时
接管关键机构并大规模注入政府信用;日本的教训则凸显了拖延、
结构改革缺失的代价。美、日正反经验表明,危机应对状态下,
政府需兼顾短期稳定与长期转型,该出手时不出手,拖延时间将
付出巨大代价。
2.xx(Securum)“好银行-坏银行”模式
xx 世纪 xx 年代,xx 放松信贷管制后,银行业快速扩张叠加
宽松货币政策,推动房价十年内涨幅超 xx%。进入 xx 年代,国
际经济衰退导致 xx 房地产泡沫破裂,银行不良贷款激增,引发
系统性金融危机。政府为化解风险,果断将问题严重的北欧银行
国有化,并分拆为专注优良资产运营的“好银行”和专司不良资产
处置的“坏银行”—塞克拉姆银行。Securum 通过政府出资于 19xx
年成立,以市场化处置方式负责承接、管理和处置从北欧银行剥
离的不良资产,其中约 xx%是办公楼、酒店、土地等商业地产,
这些资产长期由财务状况不佳的产权人和破产管理人管理,维护
差、空置率高。
xx 银行采取债务重组、企业重组和抵押物处置三大策略,
引入专业团队提升资产价值。通过改善物业状态、分类管理实物
与股权资产,仅用 x 年(远低于原计划的 xx~xx 年)便完成处
置任务。最终回收率达 xx.x%,加之 xx 银行的持续分红,政府
基本收回危机处置的直接成本。尽管受制于过早关闭未能完全享
受 19xx 年后房价回升红利,但整体实现了危机成本内部化消解。
xx 模式呈现三个核心特征:一是采取“好银行-坏银行”分治
策略,隔离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