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健委主任在夏季高温中暑预防
与医疗救治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当前,我们正处于夏季高温酷暑时节,持续的高温天气不仅
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更对大家的身体健康和
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高温中暑事件时有发生,医疗救治
压力逐渐增大,做好夏季高温中暑预防与医疗救治工作,是我
们卫健系统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今天,我们召集这次会
议,就是要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压实责任,全力以赴打好夏
季高温中暑防控这场硬仗。下面,我就相关工作部署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筑牢高温防控思想防线
夏季高温中暑防控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
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我们必须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
做好这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生命至上,安全第一
生命安全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需求,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
发点和落脚点。高温中暑看似是常见的季节性疾病,但如果处
置不当、救治不及时,极有可能危及生命。我们要始终坚持以
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
位,切实增强做好高温中暑预防与医疗救治工作的责任感和使
命感。一是要深刻认识高温天气的危害性。高温天气会导致人
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引发中暑,严重者会出现热射病,死亡
率较高。据相关数据显示,每年夏季因高温中暑就医甚至死亡
的案例不在少数,我们必须引以为戒,高度警惕。二是要充分
理解群众的期盼。人民群众期盼在高温天气下能够得到有效的
健康保障,能够及时获得医疗救治。我们要急群众之所急、想
群众之所想,把群众的期盼作为我们工作的动力,切实为群众
排忧解难。三是要明确自身的职责使命。作为卫健系统的工作
人员,守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是我们的天职。在高温中暑防控工
作中,我们肩负着预防宣传、医疗救治、应急处置等重要职
责,必须尽职尽责,不辱使命。四是要树立底线思维。要充分
估计高温天气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和挑战,做好最坏的打
算,制定最周密的应对措施,坚决守住不发生大规模高温中暑
事件和因中暑导致重大人员伤亡的底线。
(二)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高温天气具有不确定性和突发性,做好预防工作至关重要。
我们不能等到中暑事件发生了才去应对,而要提前谋划、主动
作为,把工作做在前面,最大限度地减少高温中暑事件的发
生。一是要提前分析研判形势。要密切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高
温预警信息,结合本地区的人口分布、地理环境、医疗卫生资
源等实际情况,对高温中暑的发生趋势进行科学分析和预
判,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二是要制定完善应急预案。针
对可能出现的高温中暑突发事件,要制定详细、可操作的应急
预案,明确各部门、各单位的职责分工、处置流程和保障措
施,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够迅速响应、高效处置。三是
要加强应急物资储备。提前储备足够的防暑降温药品、医疗器
械、防护用品等应急物资,如藿香正气水、清凉油、冰袋、担
架等,确保在应急处置时能够及时调配使用。四是要开展应急
演练。定期组织开展高温中暑应急处置演练,通过演练检验应
急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提高工作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和
协同配合能力,确保在实战中能够从容应对。
(三)统筹兼顾,协调推进
高温中暑防控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预防、救治、宣
传等多个环节,需要各部门、各单位密切配合、协同作战。我
们要树立全局观念,统筹兼顾各项工作,形成工作合力。一是
要加强内部协调。区卫健委内部各科室要按照职责分工,密切
配合,加强信息沟通和工作衔接,共同做好高温中暑防控工
作。比如,疾控部门要做好预防宣传和监测预警工作,医政部
门要做好医疗救治工作,办公室要做好协调保障工作等。二是
要强化部门联动。要主动与气象、教育、交通、农业等部门沟
通协调,建立健全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比如,与气象部
门及时共享高温预警信息,与教育部门加强对学校防暑降温工
作的指导,与交通部门做好户外作业人员的防暑保障等。三是
要统筹医疗资源。合理调配辖区内的医疗资源,优化医疗服务
流程,确保中暑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要充分发挥
大型医院的技术优势和基层医疗机构的网底作用,形成上下联
动的医疗救治体系。四是要兼顾日常工作与应急工作。在做好
高温中暑防控工作的同时,不能忽视其他医疗卫生工作的开
展,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人力、物力、财力,确保各项工作
都能有序推进。
(四)总结经验,持续改进
每年夏季都会面临高温中暑防控的任务,我们要不断总结以
往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查漏补缺,持续改进工作方法和措
施,提高高温中暑防控工作的水平。一是要梳理以往工作中的
成功经验。认真总结在预防宣传、医疗救治、应急处置等方面
的好做法、好经验,进行推广和应用,形成长效机制。二是要
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深入查找以往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和不足之处,如宣传覆盖面不够广、医疗救治效率不高、应急
响应不够迅速等,分析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三是要
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关注其他地区在高温中暑防控工作
中的创新做法和成功经验,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进行学习借
鉴,不断丰富和完善我们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四是要建立健全
评估机制。对高温中暑防控工作进行定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
及时调整工作策略和措施,不断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强化预防措施,织密中暑防护安全网络
预防是减少高温中暑事件发生的关键。我们要坚持预防为主
的方针,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全方位、多角度地做好高温中暑
预防工作,为人民群众织密一张坚实的中暑防护安全网络。
(一)源头管控,消除隐患
从源头入手,消除可能导致高温中暑的各种隐患,是做好预
防工作的基础。我们要对容易发生高温中暑的场所和人群进行
重点关注,采取针对性的管控措施。一是要加强对高温作业场
所的监管。针对建筑工地、工厂车间、环卫作业点等高温作业
场所,要督促用人单位落实防暑降温措施,合理安排作业时
间,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露天或室内高温作业。要要求用人单
位配备必要的防暑降温设施,如通风设备、降温设备等,为作
业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二是要关注重点人群的防暑保
障。老年人、儿童、孕产妇、患有慢性病的人群是高温中暑的
易感人群,我们要加强对这些人群的关注和保护。要指导社区
和家庭做好这些人群的防暑降温工作,提醒他们减少外出活
动,注意室内通风降温,合理饮食。三是要加强对公共场所的
管理。商场、超市、影剧院、车站等公共场所人员密集,要督
促其做好通风降温工作,确保室内温度适宜。要设置必要的休
息区域和饮水点,为群众提供便利。四是要做好学校和托幼机
构的防暑工作。学校和托幼机构要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和户外活
动时间,避免在高温时段组织学生进行剧烈运动。要加强教
室、宿舍的通风降温,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饮用水和防暑药品。
(二)监测预警,及时响应
建立健全高温中暑监测预警机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是做
好预防工作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密切关注高温天气和中暑疫情
的变化,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响应。一是要完善监测网
络。依托各级医疗机构和疾控部门,建立健全高温中暑病例监
测网络,及时收集、汇总和分析中暑病例信息,掌握中暑发生
的趋势和特点。要加强对高温天气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监测,为
预警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二是要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合作。建立
与气象部门的常态化沟通机制,及时获取高温预警信息,包括
高温预警级别、持续时间、影响范围等。根据气象预警信
息,及时调整防控工作策略。三是要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通过
电视、广播、报纸、网络、微信等多种渠道,及时向社会公众
发布高温预警信息和防暑降温提示,提醒群众做好自我防护。
要针对不同人群发布个性化的预警信息,提高预警的针对性和
有效性。四是要建立快速响应机制。一旦发布高温预警信
息,各部门、各单位要迅速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如调整
工作时间、加强巡逻检查、增加防暑降温物资供应等,确保预
警信息得到有效落实。
(三)环境改善,舒适宜居
改善生活和工作环境,营造舒适宜居的环境,是预防高温中
暑的重要保障。我们要采取多种措施,降低环境温度,提高环
境的舒适度。一是要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大力推进城市公园、
广场、道路两侧的绿化工作,增加绿化面积,利用植物的遮阳
和降温作用,改善城市微气候。要加强对现有绿化植被的养护
管理,确保其正常生长。二是要推广使用降温设施。在公共场
所、高温作业场所等推广使用空调、风扇、喷雾降温等设
施,降低环境温度。要鼓励居民家庭安装和使用防暑降温设
备,提高室内居住舒适度。三是要加强通风换气。对于室内场
所,要加强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特别是在人员密集的场
所,要定期开窗通风,或使用通风设备,降低室内温度和湿
度。四是要做好环境卫生整治。保持环境整洁卫生,及时清理
垃圾和积水,减少蚊虫滋生,防止疾病传播。同时,要加强对
饮用水源的保护和管理,确保饮用水安全。
(四)习惯养成,健康生活
培养群众良好的防暑降温习惯,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
防高温中暑的长效之策。我们要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引导群
众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一是要引导群众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提醒群众在高温天气下,要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
熬夜。要合理安排外出活动时间,尽量避免在上午10点至下
午4点之间外出。二是要倡导健康饮食。鼓励群众多吃清淡、易
消化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和水分。要减
少辛辣、油腻食物的摄入,避免饮酒和暴饮暴食。三是要指导
群众做好个人防护。提醒群众在外出时,要做好防晒措施,如
戴帽子、戴太阳镜、涂防晒霜等。要穿着宽松、透气、浅色的
衣物,便于散热。四是要鼓励群众适量运动。高温天气下,要
避免进行剧烈运动。可以选择在早晚气温较低的时候进行适量
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等,增强身体素质。
三、做好救治准备,提升中暑医疗救治能力
医疗救治是应对高温中暑事件的关键环节。我们要提前做好
各项救治准备工作,不断提升医疗救治能力,确保一旦发生中
暑病例,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最大限度地降低死亡率
和致残率。
(一)优化资源,保障供给
合理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保障医疗救治所需的人员、物资、
设备等供给,是做好救治工作的基础。我们要统筹调配辖区内
的医疗资源,确保满足高温中暑救治工作的需要。一是要合理
调配医护人员。根据高温中暑救治工作的需要,合理调配各医
疗机构的医护人员,充实急诊科、发热门诊等重点科室的力
量。要组织医护人员进行高温中暑救治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
其救治水平。二是要加强医疗设备配备。各医疗机构要配备充
足的医疗设备,如心电监护仪、呼吸机、降温毯等,用于高温
中暑患者的救治。要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
正常运行。三是要保障药品供应。储备足够的防暑降温药品和
急救药品,如藿香正气水、人丹、十滴水、甘露醇等,确保在
救治过程中能够及时供应。要加强对药品的管理,确保药品质
量安全。四是要优化医疗资源布局。根据辖区内人口分布和高
温中暑发生的特点,合理布局医疗资源,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
医疗救治网络。要充分发挥基层医疗机构的作用,使其能够承
担起轻症中暑患者的救治工作,减轻大型医院的压力。
(二)规范流程,提高效率
规范高温中暑救治流程,提高救治效率,是确保救治效果的
重要保障。我们要制定科学、规范的救治流程,使医护人员在
救治过程中有章可循,提高救治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一是要制
定标准化的救治方案。组织专家制定高温中暑的标准化救治方
案,明确轻症、重症中暑患者的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和处置流
程。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救治方案。二
是要建立快速分诊机制。在医疗机构急诊科设立高温中暑患者
快速分诊通道,对中暑患者进行快速评估和分诊,优先救治重
症患者。要简化挂号、就诊、检查、缴费等流程,为患者提供
便捷的医疗服务。三是要加强多学科协作。对于重症中暑患
者,要建立多学科协作救治机制,组织急诊科、ICU、内分泌
科、神经内科等相关科室的专家进行会诊,制定个性化的治疗
方案,提高救治成功率。四是要做好转诊衔接工作。对于基层
医疗机构无法救治的重症中暑患者,要及时做好转诊工作。要
建立健全转诊绿色通道,确保患者能够及时转往有救治能力的
上级医院。在转诊过程中,要做好病情交接和护送工作,确保
患者安全。
(三)强化培训,提升技能
医护人员的救治技能直接关系到高温中暑患者的救治效果。
我们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不断提升其专业技能和应急处
置能力。一是要开展全员培训。组织辖区内所有医疗机构的医
护人员参加高温中暑救治知识和技能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中暑
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方法、急救技能等。要确
保每一名医护人员都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二是要加
强重点科室培训。对急诊科、ICU、发热门诊等重点科室的医护
人员进行强化培训,开展针对性的模拟演练,提高其对重症中
暑患者的识别和救治能力。三是要邀请专家授课。邀请上级医
院的专家来我区进行授课和指导,介绍高温中暑救治的最新进
展和先进经验,拓宽医护人员的视野,提高其专业水平。四是
要建立培训考核机制。对医护人员的培训情况进行考核,考核
不合格的要进行补考和再培训,确保培训效果。要将培训考核
结果纳入医护人员的绩效考核体系,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
动性。
(四)畅通通道,保障转运
畅通的转运通道是确保重症中暑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救治的关
键。我们要建立健全转运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
合,确保患者转运顺畅。一是要建立转运调度中心。成立高温
中暑患者转运调度中心,负责统筹协调辖区内的患者转运工
作。要配备专门的调度人员和车辆,24小时待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