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旅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旅游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全国、全省宣传部长会议及
文旅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24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旅游工作成效,分析当前面临的
新形势新挑战,部署2025年重点工作任务,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
识,推动我市宣传思想文化旅游工作再上新台阶。参加今天的会议有市委、市人
大、市政府、市政协相关领导,各县(区)委宣传部部长、市文旅局局长,市直有
关部门分管负责同志,重点文旅企业负责人,各文艺团体、新闻单位主要负责同志
等。刚才,*区、*县、市公安局党委、市农业农村局党委等8个单位作了汇报发
言,既有工作成效的总结,也有问题不足的分析,更有下一步的具体举措,讲得都
很实在、很深刻,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结合各自实际,抓好贯彻落实。下面,结
合工作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宣传思想文化旅游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宣传思想文化旅游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
力和向心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
作”“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
梁”。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旅游工作提供了根本遵
循。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旅游战线紧紧围绕
中心、服务大局,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面临着不少挑战,必须从战略和
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
(一)从国家战略层面看,当前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
期,文化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日益凸显。党中央作出建设社会主
义文化强国、旅游强国的重大决策部署,要求我们必须把宣传思想文化旅游工作摆
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就我市而言,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资源大市,做好宣传思
想文化旅游工作,既是服务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的内在
需要。2024年,我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86.5亿元,占GDP比重5.2%,较2023年提
高0.3个百分点;旅游总收入420亿元,同比增长18%,带动就业12.3万人,这些数据
充分说明,宣传思想文化旅游工作已经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从当前形势看,我们既面临难得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从机遇看,随
着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文化旅游消费持续升级,2024年全国文化和旅游
消费总额达7.2万亿元,同比增长12.5%,为我们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供了广阔空
间。同时,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市建设区域文化旅游中心的实施意
见》,从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仅2024年就下达专项扶持资
金8.6亿元,为我们工作开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从挑战看,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
杂尖锐,网络舆情管控难度加大,2024年我市处置各类网络负面舆情136起,其中重
大舆情8起;文化旅游产业同质化竞争加剧,*县的红色旅游、*区的乡村旅游与周边
地市相比,特色不够突出,吸引力有待提升;文化遗产保护力度还需加强,全市现
有不可移动文物3268处,其中23%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保护修缮任务艰巨。我们必
须清醒认识这些形势,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推动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
(三)从工作基础看,经过多年努力,我市宣传思想文化旅游工作积累了坚实
基础。在理论武装方面,建立了“市委中心组带头学、县处级以上干部重点学、基层
干部群众广泛学”的学习体系,2024年市委中心组开展专题学习18次,举办“*市大讲
堂”24期,培训干部1.2万人次。在舆论引导方面,建成市级融媒体中心1个、县级融
媒体中心13个,形成了“报、台、网、微、端”一体化传播格局,市级主流媒体平台总
粉丝量突破500万,较2023年增长25%。在文旅融合方面,打造了“*河文化旅游带”“红
色记忆旅游线”等精品线路12条,*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镇被评为全国
乡村旅游重点镇,2024年接待游客6300万人次,同比增长15%。这些成绩的取得,是
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旅游战线同志们辛勤付出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
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聚焦凝心铸魂,持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走深走实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做好宣传思想文化旅游工作,首要任
务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引导全市干部群众深刻领
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
护”。2025年,我们要在深化理论学习、创新宣讲方式、推动成果转化上下更大功
夫,确保党的创新理论在我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在深化理论学习上求实效,筑牢思想根基。理论学习贵在深入,重在系
统。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健全学
习制度,丰富学习内容,确保学深悟透。一是扩大学习覆盖面。要按照“应学尽学、
全员覆盖”的要求,推动理论学习向基层延伸、向群众拓展。在机关单位,要把习近
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文化、文化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纳入干部教育培训必修课
程,2025年计划举办科级以上干部专题培训班36期,培训干部3000人次;在企
业,要结合“企业文化建设年”活动,指导100家重点企业开展理论学习,覆盖职工8万
人次;在农村和社区,要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组织“理论宣讲小分
队”深入*镇、*街道开展宣讲,2025年计划开展基层宣讲1.5万场次,覆盖群众100万
人次以上。*县在这方面做得较好,2024年组建了“农民宣讲队”32支,用方言土语讲
解党的理论,开展宣讲860场次,群众参与率达92%,值得全市推广。二是提升学习
针对性。要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分类施策、精准施教。针对领导干部,要突出政
治训练,重点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
中的立场观点方法,2025年计划组织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开展专题研讨班4期,邀请
专家学者辅导授课,推动领导干部带头学懂弄通做实。针对青年群体,要创新学习
形式,依托高校、职业院校开展“青年理论学习沙龙”“理论知识竞赛”等活动,2025年
计划在全市高校开展“青年说#理论”演讲比赛12场,吸引青年学生参与2万人次。针对
基层群众,要把理论学习与生产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比如在区的街道,把理论宣讲
与社区治理、便民服务结合起来,用“身边事”解读“大道理”,让群众听得懂、能领
会、可落实。三是强化学习实效性。要坚持学用结合,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
的实际成效。建立学习成果转化清单制度,2025年每季度组织一次学习成果交流
会,督促各级各部门把学习成效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上。比如,针对学习中发现
的“基层文化设施利用率低”问题,要制定整改方案,2025年计划投入2.3亿元,对全
市136个乡镇文化站、892个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进行升级改造,新增图书150万
册、健身器材800套,确保年底前基层文化设施利用率达到90%以上。同时,要建立
学习考核机制,把理论学习情况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考核结果作为
评先评优、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2024年因理论学习考核不合格被约谈的领导干部
有12人,2025年要继续强化考核刚性,确保学习不走过场。
(二)在创新宣讲方式上求突破,增强吸引力感染力。理论宣讲不能照本宣
科,必须创新方式方法,让理论“活起来”“动起来”,真正走进群众心里。要坚持“群众
在哪里,宣讲就到哪里”,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宣讲,不断提升宣讲的吸引力
和感染力。一是打造特色宣讲品牌。要在巩固“百姓名嘴”“基层宣讲员”等传统品牌基
础上,培育一批新的宣讲品牌。2025年重点打造“*市理论宣讲直通车”品牌,组建由
党校教师、文艺工作者、先进模范等组成的宣讲队伍,配备流动宣讲车20辆,深入
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学校社区开展“菜单式”宣讲,群众可以根据需求点单,宣讲队
按需配送。*县在2024年试点“理论宣讲直通车”,开展宣讲120场次,群众满意度
达98%,2025年要在全市推广,计划开展宣讲800场次以上。同时,要结合地域文化
特色,打造“*剧说理论”“*歌传思想”等文艺宣讲品牌,把理论内容融入戏曲、歌曲、
快板等艺术形式,2025年计划创作理论文艺作品50部,开展巡演200场次。二是推动
线上线下融合。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拓展宣讲渠道。在“线上”,依托市级融媒体
中心平台,开设“理论微课堂”“每日一学”等栏目,制作时长3~5分钟的微视频、动
漫、H5等宣讲产品,2025年计划制作各类线上宣讲产品1200个,点击量突破1亿次。
同时,开展“主播带你学理论”活动,邀请网红主播走进直播间,用通俗语言解读理论
知识,2024年*区开展的“主播说政策”直播活动,单场最高观看人数达50万人
次,2025年要在全市推广,计划开展直播36场。在“线下”,建设“理论学习角”“红色书
房”等固定宣讲阵地,全市计划建设200个,配备理论书籍、视听设备等,方便群众随
时学习。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构建“全方位、全天候、全覆盖”的宣讲格局。三是注重
互动体验宣讲。要改变“你讲我听”的单向模式,增加互动环节,让群众参与其中。开
展“理论互动问答”“情景模拟宣讲”等活动,比如在镇的宣讲中,设置“有问必答”环
节,群众现场提问,宣讲员当场解答,2024年镇开展互动宣讲45场次,解决群众疑
问320个,效果良好。同时,组织“理论实践体验日”活动,邀请群众走进爱国主义教
育基地、文化企业、文旅项目现场,通过实地体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2025年计划
开展体验活动50场次,参与群众1万人次。还要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
用,邀请身边榜样分享学习体会和实践经历,2025年计划遴选100名“最美*人”“道德
模范”组成宣讲团,开展“榜样讲理论”活动150场次,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三)在推动成果转化上求提升,服务发展大局。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
践,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要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推动发展
的举措、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一是转化为推动文
旅产业发展的举措。要以理论为指导,找准文旅产业发展的突破口。针对“文旅融合
不深”的问题,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重要指示,制定《市
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重点实施“文化+旅游+科
技”“文化+旅游+农业”等融合项目。2025年计划投资56亿元,建设河文化旅游综合
体、山生态旅游度假区等重大项目12个,其中河文化旅游综合体将融合文化展示、
演艺体验、商业休闲等功能,建成后预计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带动就业5000人。
同时,学习借鉴外地“文旅IP”打造经验,挖掘我市*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设计推
出“*娃”“*红”等文旅IP形象,开发文创产品100种以上,2025年文创产品销售收入力争
突破5亿元。二是转化为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要运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
态工作的重要论述,提高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能力。建立“舆情监测-分析
研判-处置回应-复盘总结”全链条工作机制,2025年投入1200万元,升级全市舆情
监测系统,实现对全网信息的24小时监测,预警准确率提高到95%以上。针对网络谣
言、不实信息等问题,组建由宣传、网信、公安等部门组成的联合处置专班,做
到“发现一起、处置一起、回应一起”,2025年重大舆情处置时间缩短至2小时以内。
同时,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对全市120家网吧、86家出版物经营单位、32家影院
开展常态化检查,2025年计划检查400家次以上,坚决杜绝违法违规内容传播。三
是转化为增进群众文化福祉的实践。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理论学习
成果转化为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实际行动。实施“文化惠民工程”,2025年计划开
展“送戏下乡”600场次、“公益电影放映”1.2万场次、“全民阅读”活动300场次,让群众
在家门口享受文化服务。针对农村文化设施薄弱问题,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专项行
动”,2025年投入3.5亿元,新建农村文化广场200个、农家书屋50个,为100个行政村
配备文化辅导员。*区在2024年开展“文化惠民进万家”活动,投入资金800万元,惠及
群众15万人次,群众满意度达96%,2025年要总结推广其经验,让更多群众共享文化
发展成果。
三、强化舆论引导,着力营造团结奋进的主流舆论氛围
舆论是社会的晴雨表,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对于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具有重要
意义。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为全
市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一)做大做强正面宣传,奏响发展主旋律。正面宣传是舆论工作的主基
调,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精心策划主题宣传,讲好市故事,传播市声音。一
是围绕重大主题开展宣传。要紧扣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的二十大精神等重大主题,以及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开展系列宣传活
动。2025年重点围绕“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等主题,组织市级媒体开展“高
质量发展看市”“乡村振兴一线行”“文旅新体验”等大型采访活动,计划派出记者300人
次,深入基层采访600天,采写稿件1200篇,制作专题片30部。其中,“高质量发展
看市”活动将聚焦*区的产业园区、*县的现代农业基地等,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
多种形式,展现我市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同时,要做好全国两会、省两会等重
要会议精神的宣传解读,组织专家学者、领导干部撰写解读文章80篇,开展专题访
谈40场,确保会议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二是突出地方特色讲好故事。要挖掘
我市的红色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特色资源,打造有影响力的宣传品
牌。2025年计划推出“市文化名片”系列宣传,重点宣传战役纪念馆、*古镇、*民俗
等,制作纪录片《市文化印记》10集,在中央、省级媒体播出,提升我市文化知名
度。同时,开展“寻找城市最美故事”活动,面向社会征集反映我市发展变化、感人瞬
间的故事1000个,精选100个编辑成书,并拍摄成短视频在网络平台推广,计划全网
播放量突破5000万次。县在2024年开展的“红色故事我来讲”活动,吸引了1.2万人参
与,相关短视频播放量达800万次,有效传播了红色文化,2025年要借鉴这一做
法,让更多市故事走向全国。三是创新宣传形式提升效果。要适应媒体融合发展趋
势,创新宣传形式和载体,增强正面宣传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推动市级媒体打造“新
闻+政务+服务”平台,2025年在市级融媒体中心APP新增“政策查询”“办事指南”等功
能,用户活跃度提高到60%以上。开展“新媒体宣传创新大赛”,鼓励媒体从业人员、
自媒体创作者制作H5、Vlog、直播等新型宣传产品,计划评选优秀作品100件,给予
奖励扶持。同时,加强与中央、省级媒体的合作,2025年计划在中央级媒体发
稿300篇以上,省级媒体发稿1500篇以上,其中头版头条50篇,提升*市的对外影响
力。2024年,我市在《人民日报》刊发稿件28篇,其中《*市:文旅融合激活发展新
动能》一文获得广泛关注,2025年要继续加大外宣力度,扩大我市知名度和美誉
度。
(二)加强网络舆情管理,守好网络主阵地。网络是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
地,要把网络舆情管理作为重中之重,提高管网治网能力,营造清朗网络空间。一
是提升舆情监测预警能力。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网络舆情监测体系,做到早发
现、早报告、早处置。2025年投入800万元,升级市级网络舆情监测平台,增加对微
博、微信、抖音、快手等15个主流平台的监测范围,监测频次从每小时1次提高到
每10分钟1次,确保重大舆情第一时间发现。同时,建立“县(区)-乡镇(街
道)-村(社区)”三级舆情信息员队伍,全市计划配备舆情信息员3000名,负责收
集本地区本领域的舆情信息,2025年组织培训6期,提升信息员的识别和报送能
力。*区在2024年建立了“网格+舆情”监测机制,将舆情监测纳入社区网格化管理,全
年提前预警舆情32起,2025年要在全市推广这一做法。二是提高舆情处置回应水
平。要坚持“快速反应、实事求是、公开透明”的原则,妥善处置各类网络舆情。建立
舆情处置联席会议制度,由市委宣传部牵头,网信、公安、文旅、信访等部门参
加,每月召开1次会议,分析舆情形势,研究处置办法。对重大舆情,实行“一事一专
班”,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处置,确保处置及时有力。2025年计划开展舆情处
置演练4次,模拟重大旅游投诉、文化事件等场景,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同时,加强
舆情回应工作,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通过新闻发布会、政府网站、官方新媒体
等渠道及时回应,2025年计划召开新闻发布会36场,回应群众关切问题200个以
上,回应率达100%。三是规范网络内容建设管理。要加强网络内容生产引导,鼓励
创作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产品。2025年开展“正能量网络作品创作大
赛”,设立奖金200万元,征集短视频、漫画、网文等作品5000件,评选优秀作
品200件进行推广。同时,加强网络直播管理,对全市200家直播机构、500名主播进
行备案登记,开展“直播乱象整治”专项行动,查处低俗直播、虚假宣传等行
为40起,关停违规账号15个。还要规范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管理,2025年对全
市120个政府网站、360个政务新媒体账号开展检查6次,整改更新不及时、内容错误
等问题200个,确保政府网络平台成为传播正能量的重要阵地。
(三)加强媒体融合发展,提升传播力影响力。媒体融合是提升舆论传播力的
关键举措,要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一是推进市级融媒体
中心提质增效。要把市级融媒体中心打造成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社区信
息枢纽。2025年投入1.2亿元,升级市级融媒体中心的采编、制作、传播系统,实
现“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渠道传播”。建立“中央厨房”式采编机制,整合报纸、电
视、广播、网站等媒体的采编力量,组建10个全媒体报道组,2025年计划生产融合
产品3000件,其中爆款产品50件,单篇阅读量突破100万次。同时,拓展服务功
能,在融媒体中心平台开通“文旅预约”“交通查询”“生活缴费”等便民服务,2025年服
务用户突破200万人次,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媒体融合带来的便利。二是推动县级融媒
体中心升级发展。要巩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成果,提升服务基层能力。2025年投
入2.4亿元,对全市13个县级融媒体中心进行升级改造,重点提升内容生产、技术支
撑、运营管理水平。每个县级融媒体中心至少打造1个特色品牌栏目,比如*县的“乡
村大舞台”、*区的“民生热线”等,2025年特色栏目总播出量达1000期,群众参与度提
高30%。同时,建立“市级融媒体中心+县级融媒体中心”联动机制,市级向县级提供技
术支持、内容共享、人才培训等服务,2025年组织市县媒体人员交流学习6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