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县教育和科学技术局2025年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情况报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县教育和科学技术局 2025 年整治形式主义为 基层减负工作情况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的重要论述,严格对标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市关于基层减负的 决策部署,2025 年,XX 县教科局坚持“问题导向、标本兼治、 长效巩固”原则,以“减负不减责、松绑不松劲”为目标,聚焦 基层学校和教师反映最强烈、矛盾最集中的“报表多、会议多、 检查多、负担重”等痛点难点,系统谋划、精准施策,推动为基 层减负工作从“纸上要求”向“落地见效”转变。现将全年工作 情况报告如下。 一、高位统筹破题,构建“全链条”责任体系,让减负“有 方向、有支撑” 基层减负工作推进初期,我们通过“线上问卷+线下座谈+实 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面向全县 12 个乡镇(街道)中心学校、 38 所中小学、26 所幼儿园开展专题调研,累计收集教师、家长 反馈意见 237 条,梳理出“同一数据重复报送”“临时性任务多 头布置”“非教学事务挤占教学时间”等 6 类 18 项突出问题。针 对这些问题,局党组坚持“一把手”牵头抓总、班子成员分兵把 口、责任股室协同联动,构建起“决策—执行—监督—反馈”全 链条责任体系。 一方面,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 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基层减负工作领 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组、专项督查组、宣传引导组 3 个工作 专班,明确“每月一调度、每季一研判、半年一总结”的工作机 制。全年共召开领导小组会议 8 次,专题研究减负事项 15 项, 出台《XX 县教科系统 2025 年基层减负十项措施》《关于规范教 育系统报表报送和会议活动的通知》等制度文件 6 个,从制度层 面划出“红线”、明确“禁区”。例如,针对“报表过多过滥”问 题,文件明确规定“除上级明确要求的必报报表外,局内各股室 不得自行设计、下发统计报表;确需开展的专项调研,须提前 3 个工作日向领导小组备案,经审核同意后方可实施”。 另一方面,压实主体责任。将基层减负纳入学校年度考核、 校长履职评价重要内容,与教育教学质量、师德师风建设等指标 同部署、同落实、同奖惩。建立“局领导包联学校”制度,11 名班子成员每人联系 3-4 所学校,全年累计深入基层调研 120 余 次,现场解决教师周转宿舍维修、课后服务经费保障等问题 47 个。同时,要求各学校成立“减负工作小组”,由校长任第一责 任人,明确专人负责日常对接,确保上级政策在“最后一公里” 落地生根。如 XX 镇中心小学建立“教师诉求台账”,每周汇总 教师反映的问题,能当场解决的立即办结,需协调上级部门的 3 个工作日内反馈进展,全年累计解决教师停车难、打印耗材不足 等实际问题 21 件。 二、精准靶向施策,打通“中梗阻”流程堵点,让减负“见 真章、出实效” 形式主义的“虚功”,往往藏在具体事务的“空转”里。我 们坚持“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聚焦“报表、会议、 检查、非教学事务”四大关键领域,靶向发力、精准拆弹。 一是“减报表”,让数据“多跑路”、教师“少跑腿”。针对 过去“一份数据填多份表、同一事项报多次”等问题,我们整合 局内基教股、人事股、计财股等 7 个股室的统计需求,开发 “XX 县教育基础数据共享平台”,将教师信息、学生学籍、校 舍资产等 12 类高频数据统一录入系统,实现“一次采集、多方 共享”。2025 年秋季学期起,全面推行“基础教育动态数据一张 表”,将原有的 23 项常规报表压缩至 8 项,报送频率由“月报+ 季报+年报”调整为“月报为主、季报补充”。例如,以往教师职 称评审需提交的教学业绩、培训记录、获奖证书等材料,现通过 平台直接调取验证,教师无需重复打印装订,仅此一项每年为全 县教师节省纸张、打印费用约 12 万元。 二是“减会议”,让精力“回到课堂”、决策“贴近实际”。 严格落实“无会周”制度,规定每月第三周为“全县教育系统无 会周”(特殊情况除外),期间原则上不安排全县性会议。同时, 推行“短实新”会议模式,明确“一般性工作部署会不超过 30 分钟、专题研究会不超过 1 小时”,要求发言材料提前 1 天发送, 杜绝“临时念稿”“照本宣科”。2025 年,全局性会议数量较 2024 年减少 42%,会议总时长压缩35%。例如,原定于每季度召开的 “学校安全工作例会”,改为“线上视频会+实地抽查”相结合,仅 在开学、放假等关键节点召开现场会,既保证了工作落实,又 让校长们腾出时间深入班级听课、参与教研。 三是“减检查”,让评价“重实效”、学校“轻应付”。制定 《XX 县教育系统检查评比备案管理办法》,实行“综合查一次” 机制,将教学常规检查、安全检查、党建检查、师德师风检查等 8 类 15 项检查整合为“年度综合督查”,由局领导带队,抽调各 股室骨干组成联合督查组,每学期开展 1 次,避免“多头查、重 复查”。同时,推行“清单式”督查,提前 3 天向学校下发督查 清单,明确检查内容和标准,避免“看台账多、查现场少”“挑 毛病多、提建议少”。2025 年秋季学期督查中,督查组发现某乡 镇小学存在“课后服务课程表与实际授课不符”问题,当场反馈 整改要求,并跟踪指导学校完善课程管理,而非简单通报批评。 此类“带着问题去、盯着整改走”的督查模式,得到基层学校的 普遍认可。 四是“减负担”,让教师“专注教学”、学生“轻装上阵”。 重点清理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事务,明确“严禁强制教师参与社会 事务、严禁摊派非教学任务、严禁占用教师休息时间布置工作”。 2025 年,全面规范教师微信工作群管理,要求各学校对原有群 组进行清理整合,每个学科教师群不超过 2 个、行政事务群不超 过 1 个,严禁在群内发布与工作无关的信息。例如,有个中学将 原有的“语文教师群”“数学教师群”“班主任工作群”等 11 个 群组整合为“教学业务群”“行政事务群”2 个,教师每日接收 的非教学信息减少 80%以上。此外,严格落实“弹性上下班”制 度,教师课后服务结束后可申请调休,全年累计为教师调休 1.2 万个工作日。 三、数字赋能提效,搭建“一站式”服务平台,让减负“更 智能、更便捷” 基层减负既要“做减法”,也要“做加法”——通过数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