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全市产业创新反内卷工作推进会议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全市产业创新反内卷工作推进会议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产业创新反内卷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分 析当前我市产业发展面临的“内卷”现状,研究部署以真创新推动产业反“内卷”的具体 举措,为全市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参加今天的会议有市委、市政府相关 领导,各县(市、区)主要负责同志,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等相关部门 负责人,以及重点企业代表。刚才,市科技局、*区、*集团分别作了汇报发言,既 分析了当前产业创新工作中的成绩与不足,也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思路举措,讲的都 很好,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落实好。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产业“内卷”危害,坚定以真创新破局的决心 当前,全球产业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光伏、锂电、新能源汽车等前沿 领域的“无人区竞争”日趋激烈,“内卷”现象也随之凸显,给我市产业发展带来了严峻 挑战。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这种“内卷”并非产业发展的正常规律,而是在缺乏真正 创新的情况下出现的阶段性困境,若不及时破解,将严重制约我市产业的可持续发 展。 从全球产业发展态势来看,“内卷”的本质是在边界锁定状态下,缺乏真正创新 的简单重复。以全球汽车产业为例,其年销量长期稳定在8000万—9000万辆的区 间,当供给持续增长超过市场需求上限时,带来的不是产业规模的扩张,而是全 产业链利润的大幅挤压。据相关数据显示,近五年来,全球汽车产业利润率从平 均8.5%下降至5.2%,部分企业甚至出现亏损。这一现象在我市汽车产业中也有所体 现,去年我市汽车产业产值同比增长3.2%,但利润率却下降了1.8个百分点,这充分 说明单纯依靠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 从我市产业发展实际来看,“内卷”问题在多个领域不同程度存在。在供给侧,部 分行业在需求达到上限后,仍在进行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产能扩张。比如我市的光 伏产业,目前全市已有光伏企业23家,年产能达到15GW,但市场需求仅为10GW左 右,导致企业之间恶性竞争,产品价格较去年下降了20%。在需求侧,一些供给恒 定的领域,如公务员岗位、优质教育资源等,由于需求持续增长,竞争成本不断推 高。以我市公务员考试为例,今年报考人数达到5.2万人,较去年增长15%,而招录 岗位仅为1200个,平均竞争比例达到43:1,部分热门岗位甚至出现了“千里挑一”的 局面。 面对产业“内卷”带来的挑战,我们必须坚定以真创新破局的决心。真创新不是简 单的技术模仿或规模扩张,而是要突破现有边界限制,通过技术突破、模式创新、 要素重构等方式,开辟新的发展空间。近年来,我市在部分领域的创新实践已经取 得了一定成效。比如*区的新能源电池研发团队,经过三年的攻关,成功研发出能量 密度达到350Wh/kg的固态电池,较传统锂电池提升了50%,目前已与多家车企达成合 作意向,预计投产后可新增产值50亿元。这一案例充分证明,只有通过真创新,才 能摆脱“内卷”困境,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聚焦关键领域突破,构建产业创新反内卷的核心支撑 要实现产业创新反内卷,必须聚焦关键领域,集中力量进行突破,构建起以技 术创新为核心、以要素保障为支撑、以产业协同为纽带的创新体系,不断提升我市 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强化技术创新引领,突破产业发展瓶颈 技术创新是产业反“内卷”的根本动力,我们要围绕我市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 业,加大研发投入,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一是加大研发投入力度。要建立健全研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鼓励企业增加研 发投入,提高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去年,我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 比重为2.1%,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与先进地区相比差距更大。为此,我 们要制定专项政策,对企业研发投入给予补贴,对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 业实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力争到2026年,全市全社会研发投入 占GDP的比重达到2.8%以上,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达到3.5%以上。 二是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要整合各类创新资源,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重点 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目前,我市已有省级以上 创新平台45个,其中国家级平台5个,数量相对较少。我们要加大对创新平台建设的 支持力度,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建创新平台,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计划 在未来三年内,新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0个,其中争取新建国家级平台3—5个,为 技术创新提供坚实的平台支撑。 三是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要聚焦我市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梳理出一批“卡脖 子”技术清单,组织力量进行集中攻关。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重点攻关自动驾驶芯 片、车用操作系统等技术;在光伏产业领域,重点研发高效光伏电池、智能运维技 术;在生物医药领域,重点突破生物药研发、高端医疗器械制造等技术。同时,要 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对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团队和个人 给予重奖,激发创新活力。 (二)优化要素配置效率,提升产业发展质效 要素配置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我们要通过优化人才、 资金、土地等要素配置,推动产业发展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式增长转变。 一是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要制定更加优惠的人才 政策,吸引海内外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来我市创新创业。要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 系,支持本地高校与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为产业发展输送高素质技能人 才。去年,我市引进高层次人才1200人,较前年增长10%,但与产业发展需求相比仍 有差距。我们要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力争未来三年内引进高层次人才5000人 以上,培养技能型人才10万人以上。 二是拓宽融资渠道。要建立多元化的融资体系,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资金支 持。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开发针对性的金融产 品;支持企业通过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推动更多企业上市融资。 去年,我市科技型企业获得信贷支持总额达到80亿元,较前年增长15%。我们要在此 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融资规模,力争到2026年,科技型企业信贷支持总额达到150亿 元以上,新增上市企业10家以上。 三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要严格执行土地集约利用标准,加大对闲置土地、低 效用地的清理处置力度,盘活存量土地资源。鼓励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厂房加层 等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对容积率超过规定标准的企业给予奖励。去年,我市工 业用地平均容积率为1.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3。我们要通过一系列措施,力争 到2026年,工业用地平均容积率达到1.6以上,土地产出率提高30%以上。 (三)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增强产业链韧性 产业链的韧性和协同性是产业抵御风险、应对“内卷”的重要保障,我们要加强产 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合作,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一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在产业链中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