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全市提升旅游服务品质会议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全市提升旅游服务品质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全市提升旅游服务品质会议,主题鲜明、意义重大。主要 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旅游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 委、省政府关于文旅产业发展的决策部署,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 识、加压奋进,以决战决胜的姿态,全面提升我市旅游服务品质,擦亮叫 响“**行、**如意”城市品牌,加快建设更有特色、更具魅力、更高品质的文旅强市。 刚才,市文旅局宣读了倡议书,几位行业代表作了很好的发言,讲得都很实在,也 很有决心,我都赞同。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认清形势,深刻把握提升旅游服务品质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 迫性 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展示城市形象、提升 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窗口。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文旅产业发展,特别是近年 来,我们抢抓省委、省政府大力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入“这么近,那么 美,周末到**”新时尚的重大机遇,明确了建设文旅强市的奋斗目标,实施了一系列 打基础、利长远的举措,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我们的历史文化资源得到了更有效的 保护和活化,一批重点文旅项目正在加速推进,文旅市场的活力正在逐步释放。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旅游市场的竞争,已经从过去单一的“资源竞争”转向 了“服务竞争”和“体验竞争”的新阶段。游客不再满足于“到此一游”式的观光,而是追 求更高品质、更具个性化、更有文化内涵的沉浸式体验。服务品质,已经成为决定 一个地区旅游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所在。 从我们自身的实际情况来看,提升旅游服务品质更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一 是应对激烈区域竞争的必然要求。环顾四周,各地都在把文旅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 产业来抓,纷纷拿出真金白银、真招实策,旅游产品、服务标准、营销手段都在快 速迭代升级。如果我们还停留在过去的思维定式,满足于现有的服务水平,就必然 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落于人后、错失良机。二是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的内在要 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旅游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品质化、个性化 的趋势。大家不仅要看风景,更要品文化、享服务、感温情。第三方机构的调查数 据显示,影响游客满意度的关键因素中,服务质量、卫生状况、服务态度等软性指 标权重越来越高。我们虽然目前缺少一份针对我市游客满意度的权威第三方测评报 告,但这恰恰反映出我们的一个短板——对游客需求的精准把握和反馈机制还不够 健全。我们不能等到投诉量激增、负面舆情发酵时才追悔莫及。三是推动我市经济 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旅游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强,是典型的“一业兴、百业旺”的 富民产业。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可以直接带动餐饮、住宿、交通、购物等相关产业 的全面升级,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增加群众收入。这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 个民生问题。我们必须把提升旅游服务品质,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 发展的重要抓手,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全市各级各部门、各行业主体都要深刻认识到,抓旅游服务品质,就是抓发 展、抓民生、抓未来。任何对服务品质的漠视,都是对发展机遇的挥霍;任何在服 务细节上的瑕疵,都是对城市形象的损害。我们必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 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坚决打赢这场旅游服务品质的提升战。 二、聚焦关键,精准发力,推动“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优化升级 提升旅游服务品质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聚焦关键 环节,实施精准治理,实现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根本性转变。 (一)以高品质项目为牵引,筑牢产业发展的“硬支撑”。一流的服务必须依托 一流的设施。没有高品质的文旅项目作为载体,服务提升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 木。我们要坚持规划引领,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度。要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总 投资达**亿元的**全域旅游—南城门及周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提升我市历 史文化核心区品质的龙头工程,目前已进入2025年的建设收官之年,相关部门要倒 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游客服务中心、文博交流中心、生态广场等如期建成运 营,全面提升**门、开元寺塔、文庙等核心文物的展示利用水平。总投资**亿元的 古**文化苑旅游配套设施建设项目,也要加快进度,确保早日形成新的旅游增长 极。要盘活优化现有资源。对**生态园、**葡萄酒庄等现有景区,要深挖潜力,进 行业态升级和功能完善。对众春园、**风尚园等已建成的园区,要创新运营模 式,提高运营效率,真正把“沉睡”的资源唤醒,把分散的珍珠串成项链。 (二)以深层次融合为路径,打造文旅消费的“新场景”。文化是旅游的灵 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服务品质的最高境界,是让游客在享受服务的过程中,深 刻感受到独特的文化魅力。要大力发展“非遗+”经济。**瓷和缂丝是我们城市的两张 世界级文化名片,但目前“小作坊”式的生产经营模式严重制约了其产业化发展。我们 要深入研究,拿出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能否规划建设一个**瓷非遗产业孵化基 地?通过提供土地、税收、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和高端人才入 驻,整合研发、生产、展示、销售、体验等环节,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要支持行 业领军人物、工艺大师建立传习所、工作室,鼓励与高等院校共建实训基地,解决 人才断档问题。只有这样,我们的非遗才能从“展品”变为“商品”,从“记忆”变为“生 意”。要积极培育多元消费业态。要抓住节假日、黄金周等重要节点,精心策划一批 有影响力的赛事活动、文化节庆,发展赛事经济、假日经济。要鼓励发展夜间经 济,丰富夜游、夜购、夜娱、夜宵等产品供给,让游客“留下来、住下来”。要结合乡 村振兴,推动农文旅体深度融合,打造一批集农业观光、农事体验、康养度假、研 学旅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