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村支部书记在全镇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村支部书记在全镇发展壮大农 村集体经济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我是**村的党支部书记***。今天能有机会在全镇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 济座谈会上和大家交流,我感到非常荣幸。农村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 撑,这些年我们村在发展集体经济的道路上摸索前行,有过成功的喜悦,也有过失 败的教训。接下来,我就把我们村的一些做法和感悟向大家作个汇报,希望能给大 家带来一点启发。 一、夯实产业根基,筑牢集体经济发展底盘 产业是集体经济的生命线,只有产业兴旺,集体经济才能根深叶茂、持续发 展。我们村始终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壮大集体经济的核心抓手,围绕“土里刨金、水 里淘金”的思路,走出了一条适合本村实际的产业发展之路。 (一)特色种植打头阵,让土地生金。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更是我们村发展 集体经济的宝贵资源。我们深知,要让土地发挥最大效益,必须摆脱传统种植模式 的束缚,走特色化、规模化的种植之路。一是选准特色品种。我们组织村干部和村 民代表多次到周边县区考察学习,结合本村土壤肥沃、光照充足的特点,最终选定 了种植优质草莓和有机蔬菜。就拿草莓来说,我们引进了章姬、红颜等优良品 种,这些品种口感香甜、耐储运,在市场上很受欢迎。为了确保品种的适应性,我 们先试种了20亩,经过一年的试验,产量和品质都达到了预期,才在全村推广。二 是扩大种植规模。起初,村民们对种植草莓和有机蔬菜持观望态度,担心销路和收 益。我们村“两委”班子成员带头流转土地,率先种植了50亩。同时,我们积极向村民 宣传政策,承诺统一提供种苗、技术指导和销售服务,解除了村民的后顾之忧。通 过努力,目前我们村的草莓种植面积已达到300亩,有机蔬菜种植面积达 到200亩,形成了规模化的种植基地。三是提升种植品质。我们坚持绿色发展理 念,严格按照有机种植标准进行管理。在肥料使用上,全部采用有机肥,减少化肥 的使用;在病虫害防治上,采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安装了杀虫 灯、黄板等,有效减少了农药残留。我们还邀请了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专家每月 来村里指导一次,为种植户解决技术难题。通过这些措施,我们的草莓和有机蔬菜 品质得到了极大提升,获得了有机产品认证。四是拓宽销售渠道。我们建立了“线 上+线下”的销售模式。线上,我们与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合作,开设了网店,通过 直播带货等方式进行销售,每年线上销售额能达到150万元。线下,我们在县城设立 了直销点,与多家超市、酒店签订了供货协议,同时还举办了草莓采摘节,吸引了 大量游客前来采摘,每年采摘收入能达到80万元。总的来说,我们村特色种植年总 产值能达到600万元,村集体经济从中获利80万元。 (二)生态养殖唱主角,让水域淌银。我们村有河流、池塘等水域面积 共150亩,过去这些水域大多处于闲置状态,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益。我们意识 到,发展生态养殖是利用好这些水域资源的好办法。一是确定养殖品种。考虑到市 场需求和水域条件,我们选择了养殖草鱼、鲫鱼、小龙虾等品种。草鱼和鲫鱼是大 众消费的主要鱼类,市场需求量大;小龙虾近年来很受消费者青睐,价格稳定且收 益较高。我们先在10亩池塘进行了试养,取得了成功后才全面推开。二是推行生态 养殖模式。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采用了“鱼稻共生”“虾稻共作”的生态养殖模 式。在稻田里养殖小龙虾,小龙虾的粪便可以作为稻田的肥料,稻田里的杂草和害 虫又可以作为小龙虾的食物,实现了互利共赢。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 率,还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三是加强养殖管理。我们 成立了养殖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负责种苗采购、饲料供应和疾病防治。合作社聘 请了专业的养殖技术员,定期对水质进行检测,及时调整养殖密度和投喂量。同 时,我们建立了养殖档案,详细记录养殖过程中的各项数据,确保产品质量可追 溯。四是拓展销售市场。我们的生态鱼和小龙虾由于品质好,在当地市场很受欢 迎。我们与县城的农贸市场、餐馆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每天都有固定的销量。此 外,我们还利用节假日举办钓鱼比赛、小龙虾美食节等活动,吸引了周边地区的游 客,进一步扩大了销售市场。去年,我们村生态养殖总产值达到300万元,村集体经 济获利40万元。 (三)农产品加工补链条,让价值倍增。农产品附加值低是制约我们村集体经 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 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一是建设加工厂房。我们利用村集体闲置的旧校 舍,投资50万元进行改造,建成了占地面积800平方米的农产品加工厂房。厂房内配 备了清洗、包装、冷藏等设备,能够满足草莓、蔬菜等农产品的初加工需求。二 是开发加工产品。我们对草莓进行深加工,生产出草莓酱、草莓干、草莓酒等产 品;对有机蔬菜进行清洗、包装,做成净菜上市。这些加工产品不仅延长了农产品 的保质期,还提高了附加值。比如,一斤草莓直接销售能卖15元,加工成草莓酱 后,每斤能卖到30元,附加值翻了一倍。三是打造特色品牌。我们注册了“**村”牌农 产品商标,对加工产品进行统一包装和品牌推广。我们设计了精美的包装,突出产 品的生态、有机特点。通过参加农产品展销会、在媒体上宣传等方式,提高了品牌 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现在,“**村”牌农产品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产品供不应求。四 是拓宽销售渠道。除了线上线下销售鲜品外,我们还将加工产品推向了更大的市 场。我们与多家食品经销商合作,将产品销往周边城市的超市和特产店。去年,我 们的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200万元,村集体经济获利30万元。 (四)乡村旅游添活力,让风景变现。我们村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浓厚的乡 村文化底蕴,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我们依托这些资源,大 力发展乡村旅游,为集体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是打造旅游景点。我们对村里的 古村落、古树、河流等进行了保护和开发,打造了多个旅游景点。我们修复了村里 的百年老宅,将其改造成了乡村博物馆,展示村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在河边 修建了栈道和观景台,供游客观赏风景;利用闲置的土地打造了花海,种植了薰衣 草、波斯菊等花卉,每到花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拍照打卡。二是完善旅游设 施。我们投资80万元修建了游客服务中心,为游客提供咨询、导游、票务等服 务;硬化了村内道路,方便游客出行;新建了3座旅游厕所,改善了旅游环境。同 时,我们鼓励村民开办农家乐,目前全村已有15家农家乐,能同时容纳500人就 餐。三是开展旅游活动。我们结合不同的季节和节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旅游活 动。春天举办赏花节,夏天举办水上乐园活动,秋天举办丰收节,冬天举办民俗文 化节。这些活动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还带动了农产品的销售。比如,在丰收节期 间,我们举办了农产品展销会,一天就能卖出农产品50万元。四是加强旅游管理。 我们成立了旅游合作社,负责旅游景点的管理、旅游活动的组织和旅游服务的监 督。合作社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对农家乐的卫生、服务质量等进行定期检 查,确保游客的旅游体验。去年,我们村乡村旅游接待游客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 达到500万元,村集体经济获利60万元。 二、盘活闲置资源,激活集体经济发展动能 闲置资源是沉睡的财富,只有将其盘活,才能转化为发展集体经济的强大动 能。我们村积极探索闲置资源的盘活利用方式,让“死资源”变成了“活资产”。 (一)闲置厂房变宝库,让旧物焕新。村里原来有一家村办砖厂,由于市场变 化和环保要求,砖厂停产多年,厂房和设备一直闲置着,不仅浪费了资源,还影响 了村容村貌。我们决定对其进行盘活利用。一是进行厂房改造。我们聘请了专业的 设计师对闲置厂房进行规划设计,投资100万元对厂房进行了改造。将原来的生产车 间改造成了标准化的仓库和加工车间,将办公楼改造成了电商服务中心和培训中 心。改造后的厂房既保留了原有建筑的特色,又满足了新的使用需求。二是引进合 作项目。我们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一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一家物流企业入驻。农 产品加工企业主要从事粮食加工和包装,物流企业主要负责村里及周边地区的农产 品运输。两家企业的入驻,不仅盘活了闲置厂房,还为村里解决了20名劳动力的就 业问题。三是收取租赁费用。我们与入驻企业签订了租赁合同,每年收取租金15万 元。同时,我们还为企业提供水电保障、场地维护等服务,每年能获得服务收入5万 元。通过盘活闲置厂房,村集体经济每年能增加收入20万元。四是带动相关产业发 展。企业的入驻带动了村里的粮食种植和收购业的发展,村民们种植的粮食有了稳 定的销路,收购价格也比原来提高了10%。同时,物流企业的入驻也方便了村里其他 农产品的外销,降低了运输成本。 (二)闲置宅基地做文章,让空房生财。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村里有不少村民 搬到了城里居住,留下了大量的闲置宅基地和房屋。这些闲置房屋大多年久失 修,成了“空心房”。我们通过多种方式对这些闲置宅基地和房屋进行盘活利用。一 是开展房屋修缮。我们对闲置房屋进行了全面排查,对具有修缮价值的房屋,由村 集体出资进行修缮。我们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保留了房屋的原有风貌,同时改善 了房屋的居住条件。目前,我们已经修缮了20套闲置房屋。二是发展民宿产业。我 们将修缮后的闲置房屋改造成民宿,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宣传和预订。民宿的装修风 格融入了乡村元素,让游客能够感受到浓浓的乡村气息。我们还为游客提供农家饭 菜、农事体验等服务,提高了游客的入住体验。目前,我们的民宿共有床 位80个,每年接待游客2000人次,营业收入达到30万元,村集体经济获利10万 元。三是建设乡村工作室。我们将部分闲置房屋出租给一些艺术家、设计师等,作 为他们的乡村工作室。这些工作室的入驻,为村里带来了新的创意和活力,也吸引 了更多的人关注我们村。每年,我们能收取租金5万元。四是开展宅基地复垦。对于 一些没有修缮价值的闲置宅基地,我们进行了复垦,恢复成耕地。复垦后的耕地由 村集体统一经营,种植粮食和蔬菜,每年能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3万元。 (三)荒山荒坡披绿装,让闲置变宝。我们村有荒山荒坡面积共500亩,过去这 些地方杂草丛生,没有任何经济效益。我们意识到,对荒山荒坡进行开发利用,不 仅能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还能改善生态环境。一是确定种植品种。经过考察和论 证,我们选择了种植核桃、板栗等干果和花椒、连翘等经济作物。这些品种适应性 强,管理相对简单,而且市场前景广阔。我们先在50亩荒山荒坡上进行了试种,经 过两年的培育,苗木生长良好,开始挂果,于是在全村推广。二是组织群众参与。 为了加快荒山荒坡的开发进度,我们组织村民参与种植和管理。我们将荒山荒坡划 分成若干个片区,由村民承包管理,村集体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收获的果实按照 村集体和承包户7:3的比例进行分配。这种方式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仅用了三年时 间,就完成了500亩荒山荒坡的种植任务。三是加强后期管理。我们成立了专业的管 护队伍,定期对果树进行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管理工作。同时,我们修建了 蓄水池和灌溉管道,解决了灌溉问题。通过科学管理,果树的产量和品质不断提 高。去年,我们的干果和经济作物总产量达到50吨,销售收入达到80万元,村集体 经济获利30万元。四是发展林下经济。在果树行间,我们套种了中药材和牧草。中 药材的种植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还增加了收入;牧草的种植为发展养殖业提 供了饲料。去年,林下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村集体经济获利3万元。 (四)闲置水面巧利用,让死水活流。除了前面提到的用于生态养殖的水域 外,村里还有一些小型的闲置水面,我们也对其进行了充分利用。一是发展水产养 殖。对于一些水质较好、面积较小的闲置水面,我们投放了鱼苗,进行小规模的水 产养殖。养殖的鱼类主要供村里的农家乐和民宿使用,减少了外购成本,同时也能 对外销售一部分。去年,这些小型水面的水产养殖收入达到5万元,村集体经济获 利2万元。二是建设水上景观。我们对部分闲置水面进行了整治,清理了水面的杂 物,种植了荷花、睡莲等水生植物,修建了小桥、亭台等设施,将其打造成了水上 景观。水上景观的建成,美化了村容村貌,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间接 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三是开展垂钓活动。我们在一些水面设置了垂钓台,开展 垂钓活动。我们制定了合理的收费标准,为垂钓者提供钓具租赁、茶水供应等服 务。每年,垂钓活动能为村集体经济带来3万元的收入。四是发展水生植物种植。我 们在一些浅水区种植了芦苇、菖蒲等水生植物,这些植物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能 净化水质。同时,芦苇等植物可以用来编制手工艺品,增加了收入。去年,水生植 物种植及加工收入达到2万元,村集体经济获利1万元。 三、汇聚人才力量,强化集体经济发展支撑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离不开各类人才的支撑。我 们村积极采取措施,吸引和培养人才,为集体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一)引回在外能人,让乡贤归巢献智。我们村有不少能人在外创业或工 作,他们有着丰富的经验、广阔的视野和一定的资金实力。我们通过多种方式,积 极引导他们回乡创业,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一是加强沟通联系。我们建立了在 外能人信息库,定期与他们进行联系,向他们介绍村里的发展情况和优惠政策,邀 请他们回乡看看。每年春节、中秋等节日,我们都会组织在外能人座谈会,听取他 们对村里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二是提供优惠政策。为了吸引在外能人回乡创业,我 们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比如,为回乡创业的能人提供场地支持,三年内免收租 金;帮助他们解决融资难题,协调银行给予低息贷款;为他们的子女入学、家属就 业等提供便利。三是搭建创业平台。我们整合村里的资源,为在外能人搭建创业平 台。比如,我们建设了乡村创业园,为回乡创业的能人提供办公场地、技术支持、 市场信息等服务。目前,已有5名在外能人回乡创业,涉及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 电子商务等多个领域,带动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四是发挥能人作用。回乡创业的 能人不仅带来了资金和技术,还带来了新的理念和市场资源。他们积极参与村集体 经济项目的建设和管理,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出谋划策。比如,我们村的电商项目 就是由一位在外从事电商行业的能人回乡创办的,目前该项目每年能为村集体经济 增加收入20万元。 (二)培育本土能手,让村民变身行家。本土人才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中坚 力量。我们注重培育本土能手,让村民成为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行家。一 是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