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市预防中小学
生溺水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全市预防中小学生溺水工作推进会,形势十分严峻,任务
极其紧迫。当前正值七月酷暑,是学生暑期活动的高峰期,更是溺水事故的最高
发、最危险的时期。就在不久前,上级市委*同志、我市市委*同志相继作出重要批
示,对防溺水工作提出了明确而严肃的要求。这充分体现了各级党委、政府对青少
年生命安全问题的高度关切和底线忧虑。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坚决贯彻,以“时时放
心不下”的责任感,将这项工作抓实、抓细、抓到底。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乡镇(街
道)、各部门单位围绕预防中小学生溺水,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我们
初步建立了市、乡、村三级联动的河湖长制责任体系,各中小学校普遍开展了形式
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公安、应急以及“红马甲”等社会力量也积极参与重点水域的巡
查值守。这些努力,为保障广大中小学生生命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值得肯定。但
是,我们必须清醒地、毫无回避地看到,成绩背后依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短板和触
目惊心的隐患。前期的工作督查已经通报了我们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绝
非小事,而是关乎每一个家庭幸福、关乎社会和谐稳定的头等大事。我们决不能因
为工作做了就沾沾自喜,更不能因为没有发生极端事件就麻痹大意。我们必须深刻
反思,*年*月那一天,我市在短短24小时内连续发生3起学生溺水身亡的悲剧,三朵
生命之花瞬间凋零,三个家庭瞬间崩塌,这血的教训难道还不够深刻吗?我们必须
扪心自问,我们的工作是否还有漏洞?我们的责任是否真正压实到了“最后一米”?
综合来看,当前我市防溺水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温差”与“落差”:一是
责任压力传导存在“上热下冷”的温差。市级层面反复强调、三令五申,但压力传导
到基层末梢时,出现了明显的衰减。有的单位和个人思想上依然麻痹松懈,认为溺
水事故是概率事件,心存侥幸;有的工作停留在发文件、开会议、拉横幅的“三板
斧”上,满足于“搞了活动”“有了记录”,缺乏深入一线的实际行动和闭环管理;我们建
立的村级水域巡查员制度,在一些地方还存在巡查不及时、报告不规范、问题处置
不闭环的现象,制度的效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二是风险隐患排查存在“点亮线
断”的落差。各学校、各乡镇虽然都组织了排查,但大多局限于本单位、本辖区的一
亩三分地,缺乏全市“一盘棋”的统筹视野。我们对校园周边的池塘、水库进行了摸
排,但对一些跨区域的河流、废弃的采砂坑、城乡接合部的野外沟渠等“三不管”地
带,排查力度还远远不够。更关键的是,我们的排查成果没有得到有效转化。至
今,我们还没有形成一张全市统一的、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动态更新的“高风险水域
电子地图”。家长和孩子们不清楚哪里是“禁区”,我们的“防护网”就存在巨大的漏
洞。三是宣传教育方式存在“漫灌滴灌”的落差。这些年,我们的防溺水宣传不可谓
不多,“致家长的一封信”、安全教育课、主题班会几乎成了标配。但这种“大水漫
灌”式的宣传,其效果需要打上一个问号。宣传内容是否真正入脑入心?是否针对留
守儿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等重点群体开展了精准的、个性化的“滴灌”式教育?我们
是否教会了孩子在同伴落水时,“不盲目施救”比“英雄主义”更重要?是否反复告诫了
家长,暑期对孩子的监护责任是第一位的,任何时候都不能缺位?从一些偶发事件
看,我们的宣传教育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四是应急处突能力
存在“物防技防”的落差。督查发现,部分重点水域“四个一”(一块警示牌、一个救生
圈、一根救生绳、一根救生竿)的标配存在缺失、破损、老化的问题。更深层次的
问题在于,我们的防控手段依然过于传统。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技术飞速
发展的今天,我们仍然主要依赖“人海战术”进行巡防。而一些兄弟市县,已经开始试
点部署基于视频识别、红外感应和智能呼叫的防溺水预警系统,实现了对高危水域
的24小时无人值守和毫秒级报警。相比之下,我们的“技防”水平明显滞后,亟待补齐
短板。同志们,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我们工作的靶向。正视问题,是为了更好
地解决问题。面对严峻复杂的防溺水形势,任何的犹豫、懈怠和侥幸,都是对人
民、对历史、对良知的辜负。我们必须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和雷厉风行的作风,聚
焦关键环节,采取超常措施,坚决打赢这场防溺水攻坚战、持久战。下面,我强调
四点意见:
第一,以最决绝的态度,压紧压实“责任链条”。防溺水工作是一项系统工
程,必须构建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环环相扣、无缝衔接的责任体系。决不能
让责任悬空,决不能让制度空转。一要让“属地责任”落地生根。各乡镇(街道)党
政主要负责同志是本辖区防溺水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必须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
自督查。要将防溺水工作纳入对村(社区)的年度考核,将辖区内所有水域的风险
等级、责任单位、责任人、联系方式全部制表上墙,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凡是因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导致发生溺水事故的,必须严肃追究属地领导责
任。二要让“监管责任”扛在肩上。教体局要发挥好牵头抓总作用,统筹协调各方力
量,持续深化“家校社”协同共育机制,确保安全教育不留一个盲区、不漏一所学校、
不掉一个学生。水利局要对全市范围内的水库、河道、塘坝等水利工程,进行再排
查、再加固,完善警示标识和防护设施。公安局要加强对重点水域、重点时段的巡
逻防控,依法打击在危险水域游泳、垂钓等行为中的组织者和危险行为人。自然资
源、城管、交通等部门,也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管好各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