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2025年全市交通运输系统行业文明建设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2025年全市交通运输系统行 业文明建设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交通运输系统行业文明建设工作 推进会,主要任务是全面总结前一阶段的工作成效,深刻剖析 当前存在的短板弱项,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动员全 系统上下以更高的站位、更严的标准、更实的举措,共同推动 行业文明建设工作迈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刚才,几个单位 作了很好的交流发言,听了很受启发,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借 鉴。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坚定信心,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展现新作 为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交通运输系统 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将精神文明建 设深度融入行业发展的各领域、全过程,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升 级、服务质量优化与行业管理规范,取得了一系列令人鼓舞的 成绩。这份成绩单,凝聚着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智慧、心血 和汗水,是我们砥砺前行的坚实基础。 一是文明创建的“金字招牌”更加闪亮。经过全系统上下的 不懈努力,我们的文明创建工作结出了累累硕果。就在今 年5月,我局被光荣地授予“全国文明单位”称号,这是我市交 通运输发展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是属于我们全体交通人的 崇高荣誉。在此基础上,我们成功实现了局机关及局属事业单 位市级以上文明单位创建覆盖率100%的目标,*区、*区和*县 等交通系统也获得了省级文明交通行业的荣誉称号。这些荣誉 的取得,标志着我市交通运输行业的文明程度和整体形象达到 了历史新高度,为全市的文明城市建设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 笔。 二是为民服务的“窗口形象”更加优化。我们始终将人民群 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的最高标准。交通服务热线“*”不仅 成为了市民出行的好帮手,更被交通运输部表彰为全国交通运 输行业文明示范窗口,成为我省唯一获此殊荣的热线服务类窗 口,充分展现了我们“情系万家、服务社会”的价值追求。今 年上半年,我们成功实现了交通站场文明公益广告覆盖率、室 外文明景观小品设置率、全市2302辆出租车文明车贴张贴 率“三个100%”的目标。我们联合多个部门共同举办 的“*”主题活动,吸引了广大驾驶员的踊跃参与,线上教育培 训和有奖竞答覆盖了中心城区绝大多数从业人员,有效激发了 大家创优争先的内生动力,出租车行业的服务面貌焕然一新。 三是行业发展的“硬核实力”更加彰显。文明是发展的底 色,发展是文明的支撑。我们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在精 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物质文明建设也取得了长足 进步。2025年作为“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我们启动了总 投资额高达*亿元的22个重点项目,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 强劲的交通引擎。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构建日趋完 善,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公交车占比达到94.4%,绿色出行比例 稳步提升至70%以上。这些坚实的发展成果,不仅为行业文明 建设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其本身也是我们交通文明最生动 的体现。 回顾过去,成绩斐然,令人振奋。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 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更得 益于全系统每一位干部职工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在此,我 代表局党组,向长期以来奋战在交通运输事业各条战线上的同 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正视短板,深化认识,在自我革新的道路上实现新突破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对标人民群众 对美好出行的新期待,对标建设实力强、品质优、生活美的现 代化*的目标要求,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不少差距和不足。这些问 题既是挑战,更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我们必 须坚持问题导向,敢于刀刃向内,深刻剖析根源,才能在自我 革新中不断前进。 第一,服务体验的“温差”依然存在,精细化水平亟待提 升。虽然我们做了大量工作,但群众出行体验中的“痛 点”和“堵点”仍未完全消除。一是公共交通的吸引力有待增 强。目前我市公交分担率约为15%,与国家倡导的30%标准相 比还有较大差距。部分公交线路规划不够科学,高峰时段运力 紧张与平峰时段资源闲置的矛盾并存,“最先和最后一公 里”的衔接还不够顺畅。二是基础设施的配套性有待完善。部 分客运站场的硬件设施相对滞后,智能化、人性化服务功能不 足。中心城区的换乘枢纽建设未能完全跟上城市发展的步 伐,火车站、汽车总站等重要节点周边,人车混行、秩序欠佳 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城市的窗口形象。三是行业服务的规 范性有待加强。少数出租车、网约车驾驶员存在不文明驾驶、 服务不规范等问题,虽然只是个别现象,但一颗老鼠屎坏一锅 汤,严重损害了整个行业的声誉。根据数据分析,今年上半年 虽然出租车行业的整体投诉率有所下降,但涉及服务态度、绕 路多收费等问题的投诉依然是热点,这说明我们的服务品质距 离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温差”。 第二,管理机制的“梗阻”亟待疏通,治理能力亟待增 强。一些长期存在的“顽瘴痼疾”,其背后往往是管理机制上 的“梗阻”。一是责任传导存在“衰减”现象。在一些单位和 部门,文明创建工作的压力传导层层递减,存在上热、中温、 下冷的情况。少数干部职工依然抱有“应付心态”,认为文明 创建是“软任务”,与业务工作是“两张皮”,说起来重要、 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二是协同共治的格局尚未完全形 成。交通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部门、多个领 域。但在实际工作中,部门之间、条块之间的协调联动还不够 紧密,存在职责边界不清、信息共享不畅、执法合力不足等问 题,导致一些跨区域、跨行业的管理难题难以得到根治。三是 制度执行的刚性有待强化。我们制定了不少规章制度和服务标 准,但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