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
安全生产专委会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当前,安全发展正处于承压负重、爬坡过坎关键阶段,国内
近期事故教训惨痛深刻,叠加“世运会”特殊防护要求,我市
危化品、烟花爆竹领域安全形势复杂性与严峻性空前凸显。今
天,我们召开全市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
会议,旨在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始终把人民生命
安全放在首位”和“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这一不可
逾越红线的核心指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
关于安全生产系列最新决策部署,系统分析形势、精准部署举
措、压实责任链条,全力打赢这场安全生产的攻坚战、持久
战、保卫战。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扛牢政治担当,强化忧患意识,夯实筑牢人民至上生命
至上的铜墙铁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
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对照中央新近
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形势下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的指导意
见》与省委《“十四五”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规划深化实施方
案》,检视我市危化品、烟花爆竹安全管理现状,既有专项整
治阶段性成效支撑(如事故数据连续下降、隐患治理突破性进
展),更需清醒正视责任悬空、能力短板、新旧风险交织叠加
等深层次矛盾,尤其在“世运会”大考临近、极端天气高发频
发、产业迭代加速推进的三期叠加关键关口,任何麻痹思想、
侥幸心理都可能导致颠覆性后果。因此,我们必须将安全生产
视为必须扛起的千钧重担,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以居安
思危的政治清醒、如履薄冰的谨慎心态、枕戈待旦的备战姿
态,切实把捍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神圣职责刻在心、扛
在肩、抓在手。
(一)高站位深悟安全使命,校准人民至上政治坐标。确保
思想认识始终是行动先导,深刻领会新时代安全发展新内涵新
要求。安全生产是贯穿“国之大者”实践维度的生命工程与民
生底线,直接关联社会和谐稳定大局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成色。
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时刻心系“国之大者”,对标最高政治
站位,自觉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核心论述作为根本遵
循和行动指南,深刻理解统筹发展与安全是必须遵循的全局战
略与根本方法论。这要求我们在谋划发展、推动项目、实施管
理全过程植入安全基因,将安全要求内化为决策前置条件、规
划基本要素与项目准入关口,从根本上杜绝片面追求速度而忽
视安全的思想偏差与行为误区。要持续强化理论武装与警示教
育,构建常态化安全学习教育体系,引导各级干部和企业主体
深刻认知安全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不可或缺的核心维度,是
必须不折不扣恪守的铁律红线。
(二)全方位透视风险挑战,构建清醒审慎认知体系。精准
识别当前风险格局演变特征与衍生路径,提升预见性判断力与
防控靶向性。危化品、烟花爆竹领域安全管理既面临主体责任
落实不到位、基层监管穿透力不足、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
固有难题,又叠加了氢能储运、锂电池储能、新型材料合成等
前沿领域技术风险认知滞后与监管标准缺位新挑战,同时极端
气候事件频度强度显著增强显著放大了生产储存运输全环节环
境风险。必须立足全方位、多维度、深层次视角建构系统化的
风险认知图谱与动态评估机制。运用大数据分析、情景模拟、
仿真推演等技术手段穿透风险表象,厘清风险耦合节点、传导
链条与致灾机理。完善风险分级分类管控体系,将监管资源精
准靶向高危环节、薄弱区域与问题企业,实现风险辨识从经验
判断向科学精准跃升。各成员单位要建立信息共享与风险会商
机制,动态发布风险预警提示清单。
(三)强根基压实责任链条,锻造铁肩担当治理体系。健全
横纵贯通权责明晰的责任体系,确保压力传导至末梢举措落地
见实效。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
责”和“三管三必须”法定要求,构建立体化、网格化责任矩
阵。在党委政府层面,细化《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
制规定》实施细则,将年度重点任务分解形成市、县、乡三级
党政班子责任清单与任务清单,落实领导干部对口包联高危企
业与重大危险源制度。在部门监管层面,应急管理部门牵头建
立全链条联合执法与考核评议机制,明确经信、公安、交通、
环保、市场监管等部门在危化品项目审批、过程监管、废弃处
置等环节的具体权责边界与协同规则。在企业主体层面,强力
推广实施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履责述职与年度报告公示制
度,严格“黑名单”联合惩戒应用,推动建立覆盖全员、贯穿
全程、对接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量化考评体系。
二、聚焦本质强安,攻坚治理痛点,全力构建全周期闭环防
护屏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定不移贯
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针对我
市产业转型升级中新旧风险叠加的现实挑战,亟需聚焦本质安
全提升这一核心目标,紧扣“源头治理-过程管控-科技赋能-精
准施教”四维路径强化攻坚突破。要紧盯2025年全省安全生产
专项整治深化提升行动最新部署要求,特别是《关于加强危险
化学品本质安全提升的若干措施》中明确的“三同时”要求、
全流程数字化监管目标、从业人员资质提升计划,将科技兴
安、管理强安、人才护安作为三大主攻方向,着力破解标准滞
后、监管盲区、技能不足等制约瓶颈,系统打造具有辨识度、
前瞻性、能推广的本质安全新标杆。
(一)严把准入关口,固本清源提升本质安全层次。构建严
格源头准入与退出机制,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源头预防的战略转
变。从规划布局、产业准入、项目审批等前端环节嵌入全生命
周期安全标准。一要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危险化学品“禁限
控”目录》及动态调整机制,对涉及光气、氯气、硝酸铵等剧
毒爆炸物高危工艺的项目实行市级提级审批并禁止建设在人口
密集区与生态保护红线区域。二要加强部门协同联动审批,建
立应急、发改、经信、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五部门危化品项目
联审联批联席会议制度,将工艺安全可靠性论证、自动化控制
系统等级、“三废”合规处置能力纳入前置条件,确保新改扩
建项目本质安全水平符合法定规范。三要加速推进城镇人口密
集区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工程收官阶段工作,优先保障土
地置换、政策支持与职工安置,确保从根本上化解区域风险。
(二)突出智慧监管,贯通全程守护重大风险节点。依托数
字技术重塑安全监管流程模式,实现风险可知可视可控。重大
危险源风险隐患防控必须从人防为主转向技防优先。一是落实
《危险化学品企业重大危险源安全包保责任制办法》,确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