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全县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综合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全县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综合改革工作会议 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综合改革工 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总结我县首轮改革的成功经验,精准分 析当前教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全面部署和启动新一轮县 管校聘综合改革工作。这既是一次回顾总结的肯定会,更是一次 深化改革的动员会、部署会。刚才,XX 同志对新一轮改革的 《实施方案》进行了详细解读,提出了明确的操作要求,我完全 同意,希望大家深刻领会,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 意见。 一、回顾过往,肯定成绩,在总结经验中坚定改革信心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 三年前,也就是 2022 年,县委、县政府着眼于破解长期制约我 县教育均衡发展的瓶颈问题,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全面启动了首 轮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综合改革。三年来,全县上下,特别 是教育战线的同志们,迎难而上、锐意进取,推动改革取得了实 实在在的阶段性成效。 我们以改革破除了体制壁垒,优化了资源配置。长期以来, “教师固定在一个学校”的模式导致了校际间、城乡间、学段间 师资力量的结构性失衡。通过改革,我们成功打破了教师流动的 制度性障碍,将全县 2413 名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身份由“学校 人”转变为“系统人”,实现了县域内教师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 配。首轮改革中,我们精准设置了 154 个跨校竞聘岗位,最终有 134 名教师通过竞聘实现了跨校流动,其中 133 名骨干教师和优 秀青年教师从城区学校、中心学校流向了边远和薄弱学校,有效 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初中教师超编与小学教师缺编并存的结构性 矛盾,为实现教育公平迈出了关键一步。 我们以改革激发了队伍活力,提升了专业素能。“县管校聘” 改革的核心是引入竞争机制,变“铁饭碗”为“活水池”。通过 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竞聘上岗,广大教师的岗位意识、竞 争意识和危机意识显著增强。过去“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沉闷局 面被彻底打破,取而代之的是“重师德、看能力、比业绩”的良 好风尚。教师们主动学习、钻研业务、提升教学水平的内生动力 被充分激发,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专业化教师 队伍正在加速形成。 我们以改革完善了治理体系,夯实了发展基础。改革的平稳 顺利推进,本身就是对我们治理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在首轮改 革中,我们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县级层面统筹领导, 教育部门牵头抓总,各乡镇、各学校精心组织,整个过程公开透 明、程序严谨,实现了“零上访、零申诉”的平稳过渡。这充分 证明,我们的改革方案是科学的,我们的工作方法是有效的,我 们的干部队伍是能打硬仗的。这些宝贵的经验,为我们今天启动 新一轮改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实践基础和群众基础。 总的来说,过去三年的探索与实践,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 到,改革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必须把来之不易 的成果巩固好、深化好,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推动改革向纵深 发展。 二、审视当下,认清形势,在应对挑战中增强改革定力 同志们,改革永无止境,发展也永无止境。我们取得的成绩 值得肯定,但绝不能固步自封、沾沾自喜。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的日益增长,我 县教育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 盾和挑战亟待我们通过深化改革来破解。 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来看,教师队伍的结构性优化仍需 深化。首轮改革主要解决了教师“数量”上的均衡配置,但在 “质量”上的精准匹配还有提升空间。如何让最合适的教师到最 需要的岗位上去?如何建立一支既有骨干引领、又有新秀辈出的 梯次合理的教师队伍?如何推动名师、名校长在更大范围内发挥 示范辐射作用?这些都是新一轮改革需要重点攻克的课题。我们 不能满足于“有人上课”,而是要追求“上好每一节课”。 从激发教师内生动力的要求来看,评价和激励机制仍需完善。 当前,我们已经初步建立了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挂钩的绩效考 核体系,但“优绩优酬、多劳多得”的导向还不够鲜明。部分学 校的考核评价标准还不够精细,未能完全体现不同学段、不同学 科、不同岗位教师的工作差异和贡献大小。如何让评价的“指挥 棒”更精准,让薪酬的“激励杆”更有力,真正让想干事、能干 事、干成事的教师得实惠、有地位,是我们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从保障教师合法权益的要求来看,人文关怀和支持体系仍需 加强。改革必然会触及利益调整,特别是对于跨校流动、到艰苦 地区任教的教师,他们作出了奉献和牺牲,我们必须给予他们更 多的关心和支持。如何建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