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全市能源领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专题调度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全市能源领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专 题调度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全市能源领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 动专题调度会,主要目的就是对两年来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的 “回头看”,对当前面临的形势进行一次清醒的“再研判”,对下 一步的决战决胜进行一次坚决的“总动员”。时间不等人,任务不 等人。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已经进入了最为较劲、最为关键的收官 之年,我们没有任何退路,必须以决战决胜的姿态,啃下最硬的骨 头,攻下最坚固的堡垒,向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交上一份合格 的、过硬的安全答卷。 能源是经济社会的血脉,能源安全是发展安全、民生福祉的 基石。XX 市作为能源重镇,能源产业的兴衰荣辱,直接关系到全 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安全生产,就是能源产业的生命线,是不 可逾越的红线、底线和高压线。抓不好安全,一切发展都无从谈 起,一切成绩都将归零。全市上下务必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深刻 认识抓好能源领域安全生产的极端重要性,以“时时放心不下” 的责任感,抓实抓细“事事心中有底”的各项工作。 一、肯定成绩与正视问题并存,必须保持“行到半山不止步” 的清醒 治本攻坚行动开展以来,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能源领域 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保持了稳定向好的态势。这是一系列硬核措施 落地见效的结果。 成绩体现在几个“新”上:一是安全基础有了新夯实。全市 煤矿实现了采煤机械化率 100%、辅助系统智能化覆盖率 100%, 一批智能采掘工作面和智能化矿山建成投用,科技强安的根基更 加牢固。二是监管效能有了新提升。市级建成的煤矿安全生产综 合监管信息平台,已经成为我们的“千里眼”和“顺风耳”,自平 台应用以来,已累计推送智能分析预警信息超过 50 万条,有效支 撑了精准监管、科学执法。三是治理成效有了新突破。最突出的 表现就是瓦斯治理。通过综合施策,全市煤矿瓦斯超限次数实现 了连续三年的两位数下降.2024 年 1-10 月,瓦斯超限报警次数同 比又减少了近 16%,高风险矿井的重大瓦斯事故基本得到有效遏 制。这些成绩,是同志们用心血和汗水换来的,值得充分肯定。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成绩的背后,依然潜藏着巨大的 风险和挑战。全市能源领域安全生产的“大气候”虽有好转,但 影响安全的“小气候”依然复杂多变。一些深层次、根源性的问 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安全生产的基础依然不牢,稍有不慎,就 可能前功尽弃,甚至发生逆转。具体来看,“三个不容忽视”的问 题尤为突出: 第一,思想上的“麻痹病”不容忽视。随着事故数量的下降, 一些同志、一些企业产生了“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松懈思想。 认为连续几年没有出大事故,就可以喘口气、歇歇脚了。有的企 业负责人对“瓦斯超限就是事故”的理念口号喊得响,但内心深 处并未真正敬畏,总觉得只要不发生人员伤亡,瓦斯超限就不是什 么大事。这种思想上的“跑冒滴漏”,是安全生产最大的隐患。 第二,责任上的“悬空病”不容忽视。企业主体责任的“最 后一公里”问题依然突出。有的企业安全管理制度挂在墙上、写 在纸上,就是没有落实在行动上、体现在现场上,安全机构形同虚 设,安全投入讨价还价,技术力量捉襟见肘,现场作业与规章制度 “两张皮”现象屡见不鲜。一些监管干部也存在“重审批、轻监 管”“重检查、轻服务”的倾向,满足于开会发文、检查签名,对不 放心的企业缺乏“婆婆嘴”式的反复叮咛和“钉钉子”式的跟踪 问效。 第三,治理上的“浅表病”不容忽视。一些隐患排查整治工 作还停留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层面,没有真正往深处挖、 往根上治。比如,在瓦斯治理上,满足于监测监控设备的安装联网, 但在地质构造探查、瓦斯抽采利用、风险预测预警等治本之策上 投入不够、研究不深。去年以来,全市依然发生了数起因未探清 地质情况导致的误揭煤、误透老窑老空等险情,这充分说明我们 的治本攻坚还没有真正攻到“本”上。 这些问题,既是老问题,也是新挑战,是横亘在我们面前必须 翻越的大山。回避不了,也绕不过去。全市能源系统的每一位同 志,都必须拿出“行到半山不止步,船到中流当奋楫”的勇气和决 心,把问题看透,把责任扛牢,把措施抓实。 二、深挖根源与把握要义并重,必须下足“解剖麻雀治根本” 的功夫 安全生产的诸多问题,表现在现场,根子在管理,核心在责任。 治本攻坚,就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根源上找办法、建机制。 第一,要害是拧紧“责任链条”,核心是压实企业主体责任。 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这个定位绝不能动摇。如果企业自 身不想安全、不会安全、不能安全,外部监管再严密,也终究是徒 劳。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政府急、企业不急”的被动局面, 推动企业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能安全”“我会安全” 转变。 如何压实?不能仅靠说教,必须动真格、见实效。要建立一套 行之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要探索建立能源企业安全生产“红黑 榜”制度。对那些安全投入到位、管理规范、成效显著的“红榜” 企业,要在项目审批、产能核定、信贷支持等方面给予实实在在 的倾斜和奖励。对于那些屡次违法违规、隐患丛生、整改不力的 “黑榜”企业,不仅要依法顶格处罚,更要与市场准入、银行信贷、 评优评先等硬约束挂钩,实施联合惩戒,让其“一处失信,处处受 限”,真正感受到“安全就是效益,失安全就是失市场”。今年上半 年,对 XX 煤矿因多次瓦斯超限且整改不力,我们不仅予以顶格处 罚,还将其列入“黑名单”,暂停了其新建项目的审批,相关金融机 构也调降了其信用评级。反之,对安全投入大、成效好的 XX 电 力公司,我们在政策上给予了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