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应对防汛大考中筑牢安全堤坝,以极限思维压实责任链条确保万无一失——在市直机关2025年“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专题会议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应对防汛大考中筑牢安全堤坝,以极限思维 压实责任链条确保万无一失——在市直机关 2025 年“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专题会议上的 讲话 同志们: 当前,我市已进入“七下八上”防汛最关键阶段,气象部门 预测今年汛情呈现“早发多发、极端性强、风险叠加”特征,形 势异常严峻。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防灾减灾救灾事关人民 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 命至上”,“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本 次会议核心任务是:深入贯彻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 和在河南考察时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 动员全市上下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实举措,坚决守住防汛 安全底线、守牢防线。意义在于:一是强化底线思维与极限思维, 克服麻痹思想;二是全面检视整改短板弱项,提升应对能力;三 是凝聚共识协同发力,确保城市有序运行和群众绝对安全。我们 必须深刻认识防汛工作复杂性艰巨性,将其作为捍卫“两个确 立”、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检验,全力以赴打赢这场硬仗。 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强化极限思维,构筑防汛救灾思想意识防线 进入主汛期,任何松懈都可能付出沉重代价。习近平总书记 深刻指出,“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强调“要始终绷 紧防汛救灾这根弦”。防汛工作本质是守底线、保安全的生命工 程,必须将极限思维贯穿始终,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融入 血脉。全市各级必须将防汛工作提升到检验政治责任担当的高度 去把握,作为极端重要的现实任务去推进,摒弃经验主义、侥幸 心理,以万全准备应对万一可能。唯有思想认识到位,行动才能 自觉有力。 (一)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压实全员责任链条。防汛安 全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实践场域。必须牢固树立“大安全、 大应急”理念,深刻认识防汛抗洪直接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 生命财产安全,是不可触碰的红线、底线。全市各级党组织要坚 决扛起政治责任,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部署、靠前指挥,严格落 实防汛抗旱行政首长负责制和部门责任制。按照“党政同责、一 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要求,将责任层层压实到每个层 级、每个部门、每个岗位、每个责任人,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 责、守土尽责。水利、应急、自然资源、住建、城管、交通、气 象等关键部门要切实履行行业主管责任,细化明确职责边界,避 免责任悬空。坚决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以“时时放心不下” 的责任感,将安全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确保指挥体系高效、 责任链条闭环。 (二)坚持以防为主、关口前移,夯实防灾减灾基础。防灾 胜于救灾。必须牢牢把握“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 新理念核心要求,把工作做在风雨到来之前。要突出抓好江河堤 防、水库塘坝、山洪灾害易发区、城市低洼易涝点等重点部位和 薄弱环节的风险隐患排查治理,按照“查全、查细、查实”原则, 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限期清零销号。强化防洪 排涝工程设施的日常巡查管护和汛期值守,确保险情早发现、早 处置。加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山洪沟道整治力 度,提升工程防灾标准。加强城市排水管网清淤疏浚、泵站维护 管理,提高“里子”工程韧性。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提 升风险监测预警精准度,拓展信息覆盖面和时效性。真正实现从 灾后救助向灾前预防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 打有准备之仗。 (三)强化应急值守与临机处置,提升响应行动效能。防汛 应急响应能力是守护安全的最后防线。必须按照“宁可备而不用、 不可用时无备”原则,建强应急救援力量体系,优化市级专业救 援队伍结构和布局,强化基层综合应急队伍建设,确保关键时刻 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要全面梳理评估防汛抢险预案,结合 实战复盘和极端情景模拟推演,及时修订完善,重点细化人员转 移避险方案和“断、停、限、关、守”等刚性措施流程。严格实 行汛期 24 小时领导带班和值班值守制度,确保通信联络畅通、 信息报送及时准确。配足配齐各类抢险救援物资装备,合理前置 布点,保障物资能在最短时间运抵一线。建立高效统一的应急指 挥调度机制,简化优化信息流转和指令下达流程,强化军地协同、 区域联动,确保一旦发生险情,能够快速响应、科学决策、高效 处置,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二、织密立体网络,夯实监测预警响应根基 精准预判是行动的前提,快速响应是安全的保障。习近平总 书记指出:“要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坚持从源头上防范化解 重大安全风险,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我们 必须构建“空天地”一体、人技结合、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 测预警网络,确保预警信息到户到人、响应行动见行见效。这不 仅是应对极端天气的技术支撑,更是减少伤亡损失的关键一招, 必须作为防汛工作的核心环节予以强化。 (一)提升气象水利监测预报精密度。气象、水文精准监测 预报是防汛决策的“前哨”。要着力提升灾害性天气过程的监测 能力和短时临近预报精度,充分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卫星遥感、 智能网格预报等技术手段,加强对暴雨中心、落区、雨强和持续 时间的精细化预报。健全雨情、水情、汛情联合会商研判机制, 气象与水利部门强化信息实时共享与协同联动,延长洪水预见期, 提高洪涝风险预报准确性。加密山区、中小流域等关键区域监测 站点布局,消除监测盲区。优化洪水预报模型,提高中小河流、 山洪灾害预警能力。确保关键预报预警信息发布权威、及时、有 效,为指挥决策提供坚实科学依据。 (二)健全全媒体立体化预警发布网。预警信息能否有效传 递“最后一公里”决定防御成效。要整合广播、电视、短信、网 络、新媒体(政务 APP、微信、微博)、大喇叭、电子显示屏等 多种渠道,构建覆盖城乡、高效直达的预警信息发布矩阵。明确 各类预警信息的发布主体、标准、流程、渠道和责任,实现统一 管理、精准推送、广泛覆盖。重点聚焦农村偏远地区、城市务工 人员聚居区、老年群体、户外作业人员等特殊人群,采取“点对 点”敲门提醒、“人盯人”包保联系等强制性措施,确保预警信 息传递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深化预警信息与应急响应指令的联 动转换机制,明确不同预警级别下的社会面防范要求和行动指南。 (三)压实部门联动应急处置责任。监测预警最终要落脚于 高效联动响应。要建立健全以气象预警为重要启动条件的应急响 应机制,细化水利、应急、住建、交通、教育、文旅、电力、通 信等部门在不同预警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