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乡政府关于2025年度生态护林员常态化管理工作的总结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乡政府关于2025年度生态护 林员常态化管理工作的总结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全面加强我乡林草资 源保护管理工作,筑牢区域生态安全屏障,*乡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山有人管、林 有人护、火有人防、责有人担”为核心目标,持续深化生态护林员队伍建设与管理创 新。本报告旨在对2025年度以来我乡在生态护林员常态化管理方面所采取的主要举 措、取得的阶段性成效进行系统性总结,并对未来工作方向进行规划。 一、工作开展基本情况 2025年,我乡紧密围绕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工作要求,以构建一支专业、高 效、稳定的生态保护力量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生态护林员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与精 细化。本年度,全乡通过严谨的选聘流程,共计聘用36名生态护林员。这支队伍全 面覆盖了全乡范围内的重点林区、草原及生态敏感区域,形成了一张横向到边、纵 向到底的基层生态资源管护网络,为维护我乡生态平衡与生物多样性奠定了坚实的 人力基础。 二、主要举措与实践 (一)规范选聘程序,夯实队伍建设根基。为确保护林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公 信力,我乡严格遵循“公开、公正、公平、自愿、统一管理”的原则,对选聘工作进行 全流程规范化管理。首先,统一发布选聘公告。通过乡政府公告栏、村务公开栏及 官方微信等多个渠道,向社会公开发布选聘条件、岗位职责、待遇保障等信息,确 保政策透明、信息对称。其次,严格执行选聘流程。整个选聘过程严格按照“个人自 愿申报、村级组织审核推荐、乡级部门联合审查、拟聘人员社会公示、正式签订协 议”五个步骤进行。乡政府组织相关职能部门成立联合审查小组,对候选人的资格条 件、身体状况、责任心及群众基础进行综合评判,坚决杜绝“人情岗”“关系岗”。最 后,签订正式劳务协议。对通过公示的36名护林员,我乡统一与其签订了《*乡生态 护林员管护劳务服务协议》。协议中不仅明确了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更以附件形式 详细标明了每位护林员的具体管护区域、四至界限和管护面积,并建立了岗位职 责、绩效考核、档案管理等一系列配套制度,为后续的常态化、制度化管理提供了 法律和制度依据,形成了乡村两级齐抓共管、共同推进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强化业务培训,提升专业履职能力。拥有一支业务精湛的队伍是实现有 效管护的前提。我乡高度重视护林员的业务能力提升,采取集中授课与实地指导相 结合的方式,构建了多层次、常态化的培训体系。在集中培训方面,本年度以 来,我乡累计组织了5场次专题培训会。培训内容紧扣实际工作需求,涵盖了《中华 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森林防火条例》等林草法律法规 的解读、森林草原防火安全知识与应急处置流程、病虫害识别与初步防治技术、生 态护林员核心工作职责与行为规范,以及巡护日志的规范记录方法等。特别针对信 息化管理的需求,我们重点加强了对“智慧林草”巡护APP的系统操作培训,确保每一 位护林员都能熟练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辅助巡护工作。在实践指导方面,乡林业站技 术人员采取“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方式,年内开展了超过20次深入林区的现场指 导。这种“一对一”“手把手”的教学模式,重点解决了护林员在巡护APP实际操作中遇到 的定位不准、轨迹上传失败、事件上报流程不熟等具体问题。通过持续的培训与指 导,我乡生态护林员队伍的专业素养和履职能力得到了显著增强,为实现精准巡 护、高效管理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创新管理模式,构建精细考核体系。为破解护林员“聘而不管、管而不 严”的管理难题,我乡积极探索并不断完善“乡管、村用、抓在日常、严在考核”的管 理机制。我们坚持“乡管村用”的管理原则。乡政府作为管理主体,负责护林员的选 聘、培训、考核和薪酬发放;行政村作为用人单位,负责护林员的日常调度、工作 安排和初步监督。这种模式既保证了管理的统一性和权威性,又充分发挥了村级组 织就近管理的优势。我们建立了与绩效紧密挂钩的考核体系。对在聘的生态护林员 实行一年一聘的动态管理,并制定了详尽的月度及年度考核办法。考核内容不仅包 括出勤率等基本要求,更将巡护APP的后台数据作为核心依据,重点考核巡护里程、 巡护时长、巡护轨迹覆盖率以及信息上报的及时性与准确性。例如,我们明确规定 每位护林员每月有效巡护天数不得少于22天。每月由村委会对护林员的巡护日志和 日常表现进行初核,乡林业站结合APP后台数据进行复核,形成最终考核结果。考核 结果直接与护林员的绩效报酬和次年续聘资格挂钩,真正实现了“奖优罚劣”,有效激 发了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本年度,乡级层面已累计开展了23次专项督 查,确保了各项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四)落实网格化管理,压实巡护工作责任。为实现对林草资源的全面覆盖和 无缝监管,我乡在全乡范围内推行了精细化的网格化管理制度。一是科学划分管护 网格。我们依据全乡林地、草地的分布状况、地形地貌以及管护工作的难易程 度,将全乡生态区域科学划分为36个独立的管护网格。在划分过程中,我们参考了 国家及*省关于人均管护面积的指导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