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工作路径探索
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的精神旗帜和思想防线,是我们党在复
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中保持坚定政治方向和思想定力的关键所
在。它不仅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增强社会凝聚力的有力武器,
更是推动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在国有企业的各项工作
中,意识形态工作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其深入开展对于确保
国有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引领职工群众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工作,深化对职工群众的思想政治教
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党
的思想基础,不仅提升了企业的文化软实力,也增强了职工群众
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国有企业的做强做优做大提供了强大的思
想支撑和精神动力。
1.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问题
国有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深知意识形态工作对于企
业的稳定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在工作中,企业不仅加大了对
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力度,还通过各种渠道加强了对主流价值观
的传播。然而,面对新时代的复杂多变环境,企业也意识到,单
纯依靠传统的意识形态工作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当前市场的快速
变化、职工群众的多样化需求和社会文化的不断演进。
1.1 学习方式较为单一
在当今社会,由于“短频快”的阅读浏览方式广泛流行,职工
群众受其影响普遍表现出一种急躁的心态。他们更倾向于追求短
视频、短文字等轻松快捷的获取信息和娱乐方式,难以按照传统
的静心学习模式来吸收知识,对学习教育的形式有了更高层次和
多样化的需求,对日常的集中学习积极性不高。
1.2 思想动态难以掌控
由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职工群众通过网络接触到的信息
量多元且巨大,他们的价值观念、工作态度和社会认知受到多方
面的影响,容易形成多变的思想状态,网络环境中的随意发言和
现实生活中的沟通障碍进一步加剧了这些问题,对企业及时有效
地掌握员工思想动态构成了挑战。
1.3 完成质效无法量化
现行的意识形态工作评价体系大多数聚焦于内部检查反馈,
无法精确衡量工作成效。在工作的规划、内容设计、监督管理、
效果评价以及责任追究等方面,缺乏一套精细化和系统化的运作
机制。
1.4 形成影响无法把控
意识形态相关的言论网络舆情无法“撤销”,国有企业作为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一直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一旦出
现意识形态相关网络舆情,不仅对企业形象造成的损失难以估量,
对其本人的工作和生活也会造成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较长时间
都难以消除,如:20xx 年 x 月,xx 有限公司员工发布不当言论,
引起较大舆情,受到网络持续关注。
1.5 对新媒体的应用和引导不够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国有企业更需深化对新兴媒体的应用和
引导管理。互联网的开放性带来了混杂的信息,其中不乏质量参
差不齐的内容。很多职工群众沉迷于在线搜索和追求快消文化,
导致对生产一线的技能积累、传统的师徒传承体系以及职业精神
的轻视和娱乐化。这些趋势不仅影响了职工群众的价值观,也在
逐渐改变他们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2.针对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面临问题的具体原因分析
国有企业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各类问题,究其原因,既有主
观的、也有客观的,既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既有内部的、也
有外部的,具体如下:
2.1 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在当今社会,意识形态工作对于国有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
义,然而,由于国有企业的考核评价与经营业绩紧密挂钩,导致
企业管理在思想上存在一些误区,一些企业领导人员片面认为企
业是经济实体,意识形态工作是“软指标”,不直接产生经济价值,
所以对能直接产生效益的生产经营工作抓得紧,投入意识形态工
作精力相对也偏少,如:“重业务,轻思想”和“重效益,轻教
育”。这种现象使得企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理论教育、文化建设
等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包括时间、人力和物力等方面。
2.2 对职工群众的特点掌握不透
随着时间的推进,“xx 后”和“xx 后”群体已经逐渐成长为国
有企业职场的核心量,而“xx 后”年轻人正携带着新时代的气息
进入职场。由于他们成长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这些年
轻职工群众思想活跃、信息接收渠道丰富,在思想理念和价值观
上展现出了鲜明的“个性”,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他们表现出较强的独立自主意识。作为大多数是独生
子女的“90 后”、“00 后”群体,受到家庭宠爱以及社会变革的特
殊影响,这些年轻员工大多更加强调个人权益的最大化、价值实
现的多样化和个人需求的定制化。相比之下,他们对传统的集体
主义精神、组织归属感以及对层级制管理方式的认同感较弱。
其次,他们的思想和认知呈现出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