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 市纪委监委派驻纪检监察组关于对市工信
局、市发改委涉企执法专项监督情况的报告
根据市纪委监委年度工作部署及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要
求,为深入贯彻落实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聚焦解决影响
市场公平竞争和企业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派驻纪检监察组牵头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 2025 年第二、三季
度共同组建产业涉企执法监督专班,对上述两个职能部门在涉企
行政执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执法不规范、趋利性执法、多头重复
检查、吃拿卡要以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五类问题开展了为期三
个月的专项监督。
本次专项监督旨在通过“嵌入式”监督、“体验式”调研,精
准发现问题、推动整改、完善制度,以强有力的监督护航我市经
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监督过程中,专班未发现市工信局、市发
改委存在上述五类突出问题。两个部门整体展现出较高的政治站
位、强烈的服务意识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在优化政务服务、激发
市场活力、助企纾困解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现将具体
情况报告如下。
一、监督工作开展情况与总体评价
专项监督期间,监督专班综合运用多种监督方式,确保监督工
作的全面性、深入性和精准性。一是开展“沉浸式”走访调研。
专班人员深入我市装备制造、新材料、大数据电子信息等重点产
业领域的 30 余家代表性企业,采取“四不两直”方式,与企业负责
人、一线管理人员、技术骨干进行面对面座谈交流,详细了解企
业对工信、发改部门在政策落实、项目审批、日常监管、执法检
查等方面的真实感受和评价。二是组织“靶向式”问卷调查。设
计并发放《XX 市涉企行政执法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200 份,回
收有效问卷 195 份,围绕执法公正性、程序规范性、服务主动性、
问题解决效率等维度进行量化评估。三是进行“穿透式”数据比
对。对接“XX 市政务服务平台”“智慧 XX”等数字化系统,调
阅近两年来市工信局、市发改委涉企行政审批、投诉处理、执法
检查等相关数据,通过模型分析排查异常情况。
专班总体评价认为,市工信局、市发改委能够严格遵守行政
执法相关法律法规,执法行为整体规范,权力运行较为透明。两个
部门已将工作重心从传统“管理”向现代“服务”转变,主动作
为、靠前服务的意识明显增强,为企业营造了稳定、公平、透明、
可预期的营出商环境,受到了受访企业的普遍认可。问卷调查结
果显示,企业对两个部门的服务总体满意度达到 96.8%。
二、主动靠前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的主要成效
在本次监督中,市工信局与市发改委不仅守住了廉洁执法的
底线,更在主动服务、精准服务、高效服务上展现了新作为,其成
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精准施策,护航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市工信局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管部门,聚焦企业发展全生
命周期,提供了一系列精准有效的服务举措。该局对企业诉求的
处理形成了从受理、分办、处理到回访的完整闭环,确保了“事
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1.政策推送“精准滴灌”,提升企业获得感。改变以往“大
水漫灌”式的政策宣传模式,建立重点企业“一企一档”信息库,
根据企业所属行业、发展阶段、技术水平等特征,通过“XX 益企”
服务平台、微信服务群、线下政策解读会等多种渠道,将国家、
省、市各级扶持政策进行标签化、清单化处理,向企业进行点对
点精准推送.2025年上半年,累计向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精准推送各
类政策信息超过 5000 条,协助超过 150 家企业成功申报各类扶持
资金及项目,有效解决了企业因信息不对称而错失发展机遇的问
题。
2.数字赋能“把脉问诊”,助力企业转型升级。深刻认识到
数字化转型是制造业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市工信局牵头
实施“智改数转”专项行动。他们主动联合第三方专业机构,组
建“工业诊断服务队”,免费为有需求的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诊
断服务。正如 XX 省在整治涉企行政执法问题时引入第三方专家
提升检查专业性的做法,市工信局的这一举措不仅帮助企业找到
了生产流程中的痛点和堵点,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避免
了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的盲目投资。
3.问题响应“闭环管理”,疏通企业发展堵点。市工信局高
度重视企业诉求的响应和处理,建立了高效的诉求处理机制。监
督发现,该局通过 12345 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局长信箱、线上平
台等渠道接收的企业投诉和求助,均能做到快速响应、高效办理。
(二)强化统筹,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市发改委在重大项目建设、要素保障和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等
方面发挥了关键的统筹协调作用,为企业投资兴业创造了优良条
件。
1.项目审批“全程领办”,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针对重
点产业项目落地周期长、审批环节多的难题,市发改委创新实施
“项目管家”和“全程领办代办”服务模式。对列入市级重点的
投资项目,由专人担任“项目管家”,从项目立项、规划选址、环
境评估到施工许可,提供全流程、保姆式跟踪服务,主动协调自然
资源、生态环境、住建等部门,变企业“多头跑”为政府“内部
跑”,极大压缩了项目落地时间。
2.数字监管“一体协同”,减轻企业迎检负担。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