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县医改工作专题会议暨县
医改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医改工作专题会议暨县医改领导小组(扩大)会
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医改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
实上级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系统总结我县2024年以来的医改工
作成效,清醒认识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并对下一阶段的重点任务进行全面部
署。刚才,相关部门的同志作了很好的发言,分析了情况,提出了建议,我完全同
意。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在深化改革的征程中坚定信心与决心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关系人民群众健康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也是推动
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发展工程。2024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
下,全县上下始终将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敢为人先、勇于探索”的
精神,推动医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实质性的成效。我们的努力与付出,正在转化
为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健康获得感。
(一)基层服务能力得到新提升,健康网底更加牢固。我们始终坚持强基层的
改革导向,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努力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村”的既定
目标。回顾过去,我们从推进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实现药品“零差率”销售起步,逐
步将所有符合条件的村卫生所纳入医保定点,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价
廉的医疗服务,这为我们的医改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进入2024年,我们在此基
础上持续发力,全面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根据上半年的数据,我县常住居民家
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已达到47.29%,重点人群签约率更是高达73.13%。这不仅仅
是两个冰冷的数字,背后是全县数万个家庭与我们的医疗工作者建立起的健康“契
约”,是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的延伸。群众对我们的签约服务满意度达到
了91.11%,这充分说明我们的工作方向是正确的,工作成效是人民认可的。
(二)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取得新成效,公共卫生防线更加坚实。我们深刻认识
到,医改的最终目标是“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为此,我们不断
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与管理。在慢性病管理方面,我们对高血压、2型
糖尿病等重点患者的健康管理日益规范,有效延缓了疾病进程,降低了并发症风
险。在老年健康服务方面,我们积极落实老年人健康管理项目,为他们提供体检、
健康咨询等服务,努力实现“老有所医、老有所养、老有所康”。同时,我们在严重精
神障碍患者管理、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中医药健康管理等多个领域也取得了显著
进展。这些工作的扎实推进,构筑起一道坚固的公共卫生防线,将健康服务的触角
延伸到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惠及了最广泛的人民群众。
(三)精细化管理机制迈出新步伐,改革内生动力更加强劲。改革要深化,必
须向管理要效益、向机制要活力。我们认识到,没有科学的评价体系,就没有高质
量的发展。为此,我县财政局与卫健局联合印发了《2024年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
目绩效评价办法》,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管理创新。该办法围绕组织管理、
资金管理、项目执行、项目效果等多个维度,设立了清晰、量化的评价指标。更重
要的是,我们将评价结果与医共体总医院院长的年薪制、各医疗机构的绩效工作总
量、公共卫生项目资金的分配,乃至评先评优、职称晋级等核心激励约束机制直接
挂钩。这种“指挥棒”的树立,极大地激发了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和广大医务人员“干好
干坏不一样”的内生动力,形成了“争先进位、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确保了医改各
项任务能够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县各级各部门协同作战、共同努力的结果,更是全县广
大医务工作者无私奉献、辛勤耕耘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奋战在
医改一线的全体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正视问题,深化认识,在应对挑战的清醒中增强责任与担当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县的医改工作仍然任重道
远,前进的道路上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和深层次矛盾。我们必须以“刮骨
疗毒”的勇气和“自我革命”的精神,正视这些问题,并将其作为我们下一步工作的突
破口和着力点。
(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从上半年的绩效评价报告中可以看
出,我县各乡镇、各医疗机构之间的医改工作进展并不均衡。有的乡镇组织管理规
范、项目实施到位,而有的乡镇则存在短板。例如,在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上,部分
档案的规范性和完整性有待提高;在慢性病患者管理上,随访服务的标准化流程需
要进一步统一和落实;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上,存在“签而不约、约而不管”的现
象,服务的内涵和质量有待提升。这种不平衡性,削弱了医改的整体成效,影响了
部分群众的公平可及。
(二)服务体系的协同性有待加强。我们组建了县总医院,构建了医共体,初
步形成了资源整合的框架。但是,“形”的整合易,“神”的融合难。当前,县级医院、
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之间的功能定位、分工协作、双向转诊机制还不够顺畅。县
级医院的优质资源如何更有效地辐射基层?基层的“网底”功能如何更充分地发挥,真
正成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体制机制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和破
解。医保、医疗、医药“三医”联动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也需要进一步增
强,政策的叠加效应尚未完全释放。
(三)创新驱动和数字化支撑能力不足。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
在重塑各行各业,医疗健康领域也不例外。我县在农业领域,通过“种子产业互联网
平台”“**宝”APP等数字化工具,实现了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反观我们的医疗领
域,数字化转型的步伐还相对滞后。虽然我们有“数字化预防接种系统”等单点应
用,但缺乏一个顶层设计完善、互联互通的“健康**”信息化平台。群众就医“多卡并
存、信息孤岛”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远程医疗、智慧诊断、大数据公共卫生预
警等前沿技术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这种数字化能力的滞后,制约了我们服务效
率和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四)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瓶颈。人才是医改的第一资源。近年来,我们
虽然出台了一些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