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2025年全市传染病防控医防协同医防融合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2025年全市传染病防控医防协 同医防融合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传染病防控医防协同医防融合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 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疾控体系改革和医防协同医防融合发展的重大决策部 署,全面落实国家及省级最新工作要求,总结前期工作进展,分析研判当前形 势,安排部署下一步重点任务。当前全球传染病疫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我国防控 工作已进入常态化阶段,对我们提出了更高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安全是国 家安全的基石”,要求“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 障”。这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做好传染 病防控工作,推进医防协同融合,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体体现,是维 护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稳定的重要保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全市上下要切实增强 责任感、紧迫感,抓紧抓实各项工作,坚决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一、深化认识、提高站位,准确把握医防协同融合新要求 当前,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进入新发展阶段,医防协同、医防融合已成为提 升传染病防控能力的关键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优化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 构职能设置,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提供了行动指 南。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推进医防协同融合不是简单的机构调整或职能叠加,而 是对传统防控模式的系统性重塑,是关系公共卫生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深刻变革。它 要求打破防治壁垒,贯通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调溯源、检验检测、应急处置、 临床救治、康复管理等各个环节,实现人员通、信息通、资源通,形成防控治管一 体化的高效体系。 (一)坚持人民至上,筑牢健康安全屏障。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 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我们 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 地位”,这一理念必须贯穿于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我们要牢固树立大 卫生、大健康观念,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将健康融入所有政 策,持续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与水平。要着力补齐基层防控短板,推动优质医疗 资源下沉,构建城乡统筹、公平可及、服务同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要密切关注 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的防控需求,采取针对性措施消除风险隐患。要持 续开展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居民健康素养与自我防护能力,构筑起群防群控的坚固 防线,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立足系统观念,优化协同融合机制。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 作方法。推进医防协同融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局视野,加强顶层 设计,促进各项要素高效协同。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联动、社会 参与的工作格局,明确卫生健康、疾控、教育、公安、交通、市场监管等部门的职 责分工与协作流程。要着力完善医疗机构与疾控机构之间的协同工作机制,细化在 信息共享、技术支撑、人才培训、联合演练等方面的合作内容与形式。要推动建 立“平急结合”的运行模式,平时注重能力储备与风险监测,急时能够快速响应、高效 处置。要探索建立基于区域健康信息的协同平台,打通数据壁垒,实现监测预警、 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疗信息的实时交互与充分利用,为科学决策和精准防控提供 有力支撑,全面提升系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效率。 (三)聚焦能力建设,提升专业防控水平。能力建设是确保医防协同融合落地 见效的关键支撑。要围绕监测预警、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应急处置、医疗救 治等核心能力,加大投入力度,强化人员培训,引进先进技术,打造一支高素质、 专业化的公共卫生人才队伍。要重点提升早期识别能力,完善覆盖全市的传染病监 测哨点网络,优化监测方案,提高分析的敏感性与特异性。要大力加强实验室检测 网络建设,提升病原体鉴定、病毒溯源和快速检测能力。要强化流调队伍的专业化 水平,运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提高流调效率与质量。要提升医疗机构的救治能 力,特别是重症救治资源储备与多学科协作诊疗水平。同时,要加强科研攻关与国 际合作,跟踪国内外疫情动态与科技前沿,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防控决策和 实践提供科技支撑,不断夯实应对重大疫情的专业基础。 (四)强化法治保障,完善政策支撑体系。法治是推进医防协同融合的重要保 障。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 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加快完善本市公共卫生相关法规规章和政策体 系,为各项工作开展提供坚实的法治基础。要明确政府、社会、单位和个人在传染 病防控中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规范信息报告、疫情发布、防控措施实施等行为。 要健全标准体系,制定和完善医防协同融合相关技术规范、工作指南和管理标准。 要完善应急物资保障法规政策,建立统一的采购、储备、调配机制。要研究制定促 进人才流动、激发机构活力的激励政策,完善公共卫生服务补偿机制。要加强执法 监督,确保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得到有效执行,营造依法防控、依法治理的良好环 境,推动医防协同融合工作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发展。 二、精准施策、攻坚克难,全力构建医防协同融合新格局 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关键在于推动医防协同融合走深走实。习近平总书 记要求“健全预警响应机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织密防护网,筑牢隔离 墙”,这为我们提供了方法论指导。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关键环节,精准发 力,持续攻坚,着力构建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协作联动、运行高效的医防协同融 合新格局。 (一)健全监测预警体系,筑牢前沿哨点。一是完善监测网络布局。构建覆盖 全市各级医疗机构、疾控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 以及学校、托幼机构、养老机构、交通场站等重点场所的多层次、广覆盖的传染病 监测哨点网络。优化监测方案,动态调整监测病种和指标,提高监测系统的代表性 和敏感性。加强病原学监测,提升对未知病原体和变异株的发现识别能力。二是强 化信息分析研判。建立跨部门、跨区域的监测信息整合共享机制,打通数据壁 垒,实现医疗卫生机构、疾控机构、第三方检测机构等相关信息的实时汇聚与自动 分析。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加强对海量监测数据的深度挖掘和智能 预警,提高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建立定期研判和及时研判相结合的工作机 制,及时发布风险提示和预警信息。三是提升快速响应能力。建立健全预警信息触 发响应流程,明确不同级别预警下的启动条件、响应部门和应对措施。加强应急值 守,确保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能够迅速开展核实调查、采取控制措施。开展常态化 预警响应演练,检验预案、磨合机制、锻炼队伍,不断提升基于场景的实战能 力,确保监测预警体系反应灵敏、运转高效。 (二)强化流调溯源能力,精准锁定源头。一是建强专业化流调队伍。整合疾 控机构、医疗机构、基层卫生组织以及相关部门人员力量,组建数量充足、训练有 素、机动高效的市、区、街道(乡镇)三级流调队伍。加强流行病学、现场调查、 数据分析、沟通技巧等核心能力培训,定期开展技能竞赛和实战演练。建立流调人 员资格认证和激励机制,保持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