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汽车职业学校2025年秋季学期开学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汽车职业学校2025年秋季 学期开学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各位同事: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2025年秋季学期开学工 作部署会,主要任务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明确任务、压实责 任,确保新学期的各项工作高起点开局、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 实。刚才,各部门负责同志汇报了新学期的工作计划,分管校领 导也对各自分管领域的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思路清晰,措施具 体,准备充分。这充分体现了大家对新学期工作的深入思考和高 度负责的态度。“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新学期的号角即将 吹响,全校近12500名在校生,包括即将入学的4500余名新生,他 们对知识的渴求、对未来的憧憬,都寄托在这所校园里。我们的 工作,直接关系到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期 望,更关系到学校未来的发展。借此机会,我将结合当前职业教 育发展的新形势和学校面临的新任务,谈三点意见,与大家共 勉。 一、把握时代脉搏,深刻认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 遇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技术飞速迭代、产业深刻变革的伟大 时代。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职业教育迎来 了发展的黄金时期.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 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 出,到2025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建成,技能型社会建设全面 推进。这一纲领性文件,为我们擘画了蓝图,指明了方向。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职业教育已经从过去的“层次教 育”转变为今天的“类型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 位。它不再是教育体系的“末端”,而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前 端”,是产业链、创新链中不可或缺的人才供给环。国家发改委 等八部门联合发布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 案》,更是通过“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以前所 未有的力度推动校企合作走向深度融合。放眼我们所在 的*省、*市,经济发展的引擎正在加速换挡。传统制造业向智能 制造、高端制造转型升级,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新材料等战 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崛起。据权威机构预 测,到2025年,仅我国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的人才缺口就将接 近3000万人。这个数字背后,是产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强 烈呼唤,也是我们职业院校沉甸甸的使命与责任。作为一所以汽 车产业为特色的职业学校,我们正处在服务区域经济主战场的风 口浪尖。*地区作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产业链条 完整,技术需求旺盛。我们的发展不能局限于校园之内,必须跳 出教育看教育,站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来谋划未来。 我们的专业设置是否精准对接了产业链的需求?我们的课程内容 是否同步跟进了技术的最新变革?我们培养的学生是否具备了未 来岗位所需要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这些都是我们必须严肃思 考并用行动回答的时代课题。因此,全校上下,特别是各位中层 以上的管理干部,必须提升站位,拓宽视野。不能再简单地把开 学工作看作是迎来送往、排课上课的常规动作,而是要将其视为 服务国家战略、对接地方产业、塑造学校未来的一个重要战 役。机遇稍纵即逝,我们必须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 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主动作为,乘势而上,在新 一轮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浪潮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二、聚焦内涵建设,全面提升立德树人与人才培养的核心能 力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高质量发展,核心在于内涵建 设,关键在于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新学期,各项工作千头 万绪,但必须牢牢抓住内涵建设这条主线,以钉钉子精神,在以下 几个方面实现重点突破。 第一,深化产教融合,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产教融合、校企 合作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也是我们提升办学水平的必由之路。 过去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但必须承认,融合的深度和广 度还远远不够。新学期,要推动校企合作从“形式上”的牵手走 向“内涵上”的联姻,构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校企命运 共同体。具体来讲,一是要推动“引企入教”的实质性变革。不 能只停留在挂牌子、签协议层面。要主动邀请*区域内,特别是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深度参与 我们的人才培养全过程。从专业论证、课程设计、教材开发,到 实习实训、技术研发,都要有企业专家的身影。可以探索建 立“*新能源汽车技术产业学院”等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让企 业真正成为办学的主体之一。二是要共建高水平的生产性实训 基地。要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与企业共建一批集教学、科研、生 产、培训于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基地。要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场 景中学习,实现“上课即上岗,毕业即就业”。我们的“*智能网 联汽车测试与维护中心”项目要加快推进,力争在新学年投入使 用,成为服务区域产业的技术高地和人才摇篮。针对汽车制造与 维修、智能控制等核心专业,要遴选优秀学生,与合作企业共同 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明确校企双方的育人职责,为每位学徒配 备学校导师和企业师傅,实现岗位技能和职业精神的同步传承。 力争到2025年底,学校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覆盖率达到30%以 上。 第二,优化人才培养体系,锻造新时代工匠。人才培养是我们 的中心工作,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施工图”。必须围绕“培 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持续进行 教学改革。一要推动“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的深度融合。 要以产业岗位需求为导向,重构课程体